《都市》60年发展历程回顾

2019-09-10 07:22
都市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学院太原都市

1959年春天,是一个令太原文艺工作者欢欣鼓舞的春天,一本为本土文艺事业启蒙和文艺人才起步服务的杂志《太原文艺》诞生了。它注重本土文化宣传,为本土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方展示才华的阵地与舞台。这时期的《太原文艺》以发表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为主,相继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作品,如著名作家胡正创作的《略谈文学创作的质量与提高问题》,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马季创作的《学习相声的体会》,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第7期,《太原文艺》还发表了郭沫若先生的诗歌《颂太原》,第10期发表了著名作家马烽的小说《临时收购员》。

后由于国家经济调整的原因,刊物停办,这一阶段,《太原文艺》共出版了23期。虽然刊物暂时告别读者,但《太原文艺》一班人高擎文学精神的炬火引领省城文学事业继续前行。在市委的关怀下,1978年12月,《太原文艺》在广大文学创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期盼中复刊,12月出版了试刊号。1979年1月,《太原文艺》双月刊正式复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1984年7月,在市文联主导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太原文艺》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正式更名为《城市文学》,并成立城市文学社。这不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而是刊物开宗明义的职守宣示,昔日的《太原文艺》由文艺综合性刊物正式迈入纯文学期刊行列。唐达成、刘心武、邓友梅、孟伟哉、冯骥才等著名作家发来贺词并刊发在《城市文学》第1期。改刊后的《城市文学》以前瞻姿态和超前意识,突破了地域性文学刊物的束缚,在全国率先举起“城市文学”的大旗,由主编刘作舟撰写的发刊词“为文学,也为时代”成了刊物始终坚守的初衷。《城市文学》改刊后,得到了国内诸多知名作家的响应和支持,王安忆、王朔、孙颙、马原、储福金、刘索拉、梁衡等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作家,都曾在《城市文学》发表作品。

1986年到1988年,《城市文学》连续举办了三次规格高、影响大的笔会,“中国城市诗展”专号也连续开办了三届,在全国诗歌界引起广泛反响。

1989年4月,《城市文学》编辑部、《太原日报》副刊部在晋祠举办了太原市第四届文学笔会,省作协主席焦祖尧和省城报刊负责人到会与太原作者交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振亮到会讲话。在此次笔会上,会议组织者形成团结和凝聚太原作家群的共识,并提出“点燃并军上路烽烟”的口号。

1992年1月,《城市文学》文学月刊改刊为《都市》。在这一历史阶段,大众文化的大行其道让严肃文学显得有些曲高和寡,刊物因此在夹缝中苦苦探寻生存之道,但值得庆幸的是,《都市》初心不改,渡过了发展难关,一路坚持,稳步走到了今天。

这一时期,省内的文学界知名人士大多在《都市》上留下過作品。例如省作协原主席张平先生曾先后在本刊发表过小说《军长的女儿》《扭曲的爱》《局长历险记》等;市文联原主席蒋韵女士曾发表过小说《我的两个女儿》《眼睛亮晶晶》《我和重阳》《牧歌》《城市的故事》等作品,另有散文随笔评论多篇。韩石山的中篇小说《一夜春风到天明》,在《城市文学》首发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一版再版。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连续三年,《都市》坚持开办“本土作家巡礼”栏目,在这一栏目中先后亮相的本土作家有李海清、徐捷、雪野、柴然、曹乃谦、李秀峰、薛宝新、皇甫琪、马骏、许大雷、徐大为、银小骏等人,《都市》与他们一同成长,也见证着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跃过的每一个新高度。

同一时期,《都市》也发表过国内众多文学大家的名作,例如,王安忆的《搬家》和《青春的歌唱》,王朔的中篇小说《懵然无知———编辑部的故事系列》,梁晓声的中篇小说《飘移的城市》,肖复兴的《猩红色的郁金香》,周梅森的《第十八任工会生活委员王子和本传》,刘心武的《红楼探谜———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等等。

徐捷的《长长的巷道》,刘彬彬的《村魂》被《小说选刊》选载,畅建康的《惑》被当时影响甚大的《作品与争鸣》选载,并配发了中国作家协会创研室评论家林为进和我省作家张锐锋等四人的评论文章。

2009年11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太原文学院承办了“繁荣都市文学研讨会暨《都市》创刊50周年座谈会”,城市文学社更名为太原文学院。

2009年11月,由市文联主办,太原文学院、市作协协办了首届“名家、名社、名刊与太原作家座谈会”。自此,太原文学院每年都会举办这项品牌活动。

2012年10月,太原文学院与省作协中短篇小说创作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了“青年作家闫文盛、手指、孙频作品研讨会”。张平发来贺信,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建明,《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等省内外的评论家、作家、编辑80余人参会。

2015年,《都市》连续六期开设“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专栏,刊发了我省著名作家杜学文、李骏虎、杨占平、张石山、周宗奇等作家、评论家的作品。

自2016年起,《都市》开设了“晋土作家扫描”栏目,重点刊载知名评论家、作家对山西实力作家作品的评介文章,截至目前,该栏目已陆续刊发评论文章近百篇。

2017年,太原文学院举办了“苏二花作品研讨会”;2018年8月,太原文学院与山西文学院联合举办了“大时代与小人物———手指小说作品研讨会”;2019年6月,太原文学院与山西文学院联合举办了“散文的新可能———闫文盛和他的《主观书》研讨会”。

2019年,《都市》重点推出了四个专辑,分别是“山西作家儿童文学作品专辑”“山西作家散文专辑”“山西高校文学社团诗歌专辑”和“山西高校文学社团小说散文专辑”。推出“山西作家儿童文学作品专辑”,是山西省文学期刊的首次举措,必将对山西儿童文学创作做出积极的贡献;“山西作家散文专辑”集中发表了目前全省十二位最具活力散文作家的新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山西高校社团文学社的两个专辑,是《都市》发现年轻作者、培养文学新人的一个集结号。当然,助力新一代作家的成长成熟,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一直不改的初心。

2018年12月,《都市》编辑出版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刊”,2019年10月初,又编辑出版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专刊”。我们连续两年拿出增刊的版面,除了约请名家撰稿,还大量采用广大普通文学爱好者的来稿,这就是一本文学刊物时代性与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相关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

近几年来,通过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都市》的影响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中一个显性指标就是每年都有为数众多的优秀作品被国内各种重要选刊转载,有的进入了年度选本,有的获得省内甚至国内重要的文学奖项,《都市》在全国文学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从2015年起,《都市》首发的作品有四十余部(篇)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长江文艺》《散文·海外版》《诗选刊》等权威性选刊和各出版社的年度选本选载,并有首发作品获得冰心文学奖和赵树理文学奖。

近些年,《都市》团结了一批优秀作家,比如杨凤喜、浦歌、何亦聪、李衔夏、王哲珠、赵欣、乔土、李心丽、徐祯霞、张玉等;《都市》发现并紧密联系的本土作家有陈驰、蒋殊、陈春澜、董增红、刘照华、苏二花、刘宁、李苇子、王雅馨、支天瑞、宁治、苏艳玲、张象、焦琦策、王晓萌等。

2016年,《都市》被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吸收为会员单位。2019年,《都市》被中国期刊协会邀请参加在台湾举办的“两岸期刊巡回展”。

翻阅《都市》在岁月风尘中积淀下的一页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办刊人对文学、对刊物无悔的痴心和全情的投入。今天,让我们继续陪伴在她的左右,与她携手走上没有尽头的文学之路。在未来的前行路上,《都市》一定会更加守初心,勇担当,坚持办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刊物,刊发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佳作,培养更多的文学新人!

(本文系太原文学院副院长、《都市》主编畅建康在庆祝《都市》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猜你喜欢
文学院太原都市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ducation
师范院校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与实践评估
穿越水上都市
风去哪儿了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