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都市》创刊60周年座谈会纪要

2019-09-10 07:22
都市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贺词文学院创刊

10月13日上午,太原市文联、太原文学院在迎泽宾馆隆重举行“庆祝《都市》创刊60周年座谈会”。

会议首先由太原市文联党组书记张体仁致欢迎辞。他代表市文联、文学院向到会的嘉宾表示感谢,并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扶持《都市》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广大作家表达了真诚的谢意。他说,如果有些名刊大刊是以发表名家名作为傲的话,那《都市》就是以发现‘今天的新人,明天的名家’为傲。相信在今天应邀前来参会的诸位年轻一代的作家当中,一定会产生明天的名家,明天的大家。

太原文学院副院长、《都市》主编畅建康代表《都市》对刊物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的回顾介绍。

太原文学院副院长、《都市》副主编赵少琳在会议现场宣读了各位领导、各位作家及各兄弟单位发来的贺词、贺信及题词内容。

中国文联副主席张平向《都市》创刊60周年座谈会发来贺信———

值此《都市》创刊六十周年之际,我向《都市》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深深的敬意!《都市》的前身是《太原文艺》和《城市文学》,我就是它们的作者和读者。现在的《都市》和《山西文学》《黄河》一起成为山西代表性文学期刊,为繁荣山西文学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感谢《都市》全体同志!”

正在外地学习的太原市副市长、太原市文联主席王爱琴发来贺信———

值此庆祝《都市》创刊60周年座谈会召开之际,谨向太原文学院和《都市》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祝贺!《都市》走过一个甲子,作为我市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学人才,为我市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成为我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祝愿《都市》越办越好,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太原市文联原主席、《都市》原主编、剧作家梁枫女士发来贺信———

已退休近20年了,《都市》仍不忘老朋友,坚持年年按期给我寄来新出版的《都市》。翻开还带着油墨香的新刊,扑面而来的是一派新时代新文学新景象。我欣喜地看到,熟悉的老作家们依然壮心不已,紧随时代脉搏,不断捧出精品力作;大批文学新生代,脱颖而出,蓬勃成长,写出了许多有生活有个性、新颖鲜活的好作品。

太原市文联原主席、著名作家蒋韵女士为《都市》发来贺词———

当年,在《都市》还叫《太原文艺》的时候,我就已经是她的作者了。那时,我还是一个77级的大学生,正是我人生中的春天。而她也正是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刚刚复苏重生。我庆幸自己在那样一个黄金时代和她结识、遇见。几十年来,她见证了我在文学之路上的成长和努力,我也见证了她辛勤的耕耘和硕果累累的收获。如今,她六十岁了。弹指一挥间。作为一个老作者和老朋友,由衷地、虔敬地、同时也是感慨万千地,祝《都市》这棵文学之树,在未来的岁月,根深叶茂,繁花似锦!

山西省作协原副主席、作家王祥夫先生为《都市》发来贺词———

祝贺《都市》创刊60周年!60年一个甲子,这是一本能给我留下灿烂的回忆的刊物,《都市》在农村小说根据地的山西地位是特殊的,是时代前沿的一种别致风景。因为别致我喜欢,因为它秉有的特殊精神我喜欢!

城市文学社原社长、《都市》原主编、省委政研室原主任刘作舟先生发来贺信———

回想35年前,我和各位同仁把《太原文艺》改刊为《城市文学》,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改革的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时期。太原市作为国家煤炭能源基地的中心城市,改革的步伐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涌现了许多先进的人物和单位,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都要求在文学艺术中得到真实的反映。这也是市委安排我到文联工作对于我的希望。

我在《城市文学》的发刊词中提出“为文学,也为时代”,高扬城市文学大旗,就是要倡导文学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最强音,把握时代精神的本质和方向,塑造时代生活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千姿百态。

以上是我一直都想说出来的意思。

我已经过了从心所欲之年,曾经做过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我很珍惜那一段不长的经历。

再次祝大家在文学的事业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就!

《都市》原主编梁志宏发来贺词———

在新中国70华诞的喜庆日子,迎来了《都市》创刊60周年。我因外出参加中国诗歌学会组织的采风活动,难以出席《都市》刊庆座谈会,作为这个团队的曾经一员,谨以一纸贺词满怀深情,向太原文学院和《都市》的领导、编辑朋友表示热烈祝贺!

《都市》和其前身《太原文艺》《城市文学》,走过了60年一个甲子的漫长里程,参与并推进了省城太原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当代城市文学的繁荣做出了一份贡献。经过职能扩展后的太原文学院,上下努力保持了《都市》良好的发展势头,编辑部在发现和培育文学新人,不断推出精品佳作被全国性的选刊选载方面,做岀了可圈可点可喜可贺的成绩,引起了省内外文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光辉指引下,在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联的正确领导和山西省作家协会及广大作者、热情读者的支持下,相信《都市》同仁会再接再厉,奋力开创更加广阔和美好的前景。

师力斌先生代表《北京文学》月刊社为《都市》题字“龙城文藻”。

《天津文学》编辑部发来贺信———

欣闻《都市》杂志迎来60周年大庆,作为兄弟刊物,我们由衷地欲与《都市》畅怀同庆!

在长达60周年的岁月里,不管外面的气候是酷暑还是严寒,《都市》不断为山西乃至全国,培养出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大家与新秀,为广大读者奉献上一篇又一篇的精品佳作。

历经60年风雨,《都市》杂志几代编辑同仁,为繁荣创作、坚守阵地付出了艰苦努力,他们这种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倾尽全力、忠于职守的精神,赢得了广大作者、读者的尊重与爱戴。

在我们的心目中,《都市》杂志恢宏大气,厚重坚实,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是中国期刊界中出色的文学杂志。我們和所有受惠于《都市》杂志的读者,在这样的良辰嘉日里,愿以我们最诚挚的祝愿,表达我们的欢欣与感激。

愿《都市》杂志,一如既往地推出精品佳作,砥砺前行,再创辉煌。祝杂志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

《诗选刊》杂志社发来贺信———

欣闻贵刊将于2019年10月举办创刊 60周年庆祝活动,特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都市》的前身为创办于1959年1月的《太原文艺》,创刊60年来,《都市》杂志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广大读者和文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都市》杂志真诚为广大读者、作者服务,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中国文学界树立了良好口碑。

祝愿贵刊再接再厉,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散文选刊》杂志社发来贺词———

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六十年无限诚意,富有价值的中国文学之呈现、探索!

《天涯》杂志社发来贺信———

中国文学有着强大的农耕传统,我们的文学期刊,也多带有这些传统的印记,而《都市》却有独特的办刊风格,它倡导一种向前的、有现代感的审美取向。希望创刊六十周年的《都市》,以更年轻的面貌,书写新生活、新世界、新心灵。《天涯》与《都市》共勉!

《芒种》杂志社发来贺词———

《都市》浪漫60余载,祖国情怀70华诞。

《西湖》杂志社发来贺词———

六十年求索,见证都市文学之路。贺《都市》杂志创刊60周年!

《厦门文学》杂志社及厦门文学院发来贺词———

风雨六十年,艰难铸辉煌。

《海燕》文学月刊发来贺词———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牡丹》发来贺词———

六十年都市,六十年故事。

《鹿鸣》杂志发来贺词———

桂花飘香的日子,硕果累累的季节,祝《都市》文学创办六十周年!

阳泉市文联发来贺信———

值此《都市》文学月刊创刊六十周年之际,阳泉文联全体职工谨向《都市》文学月刊全体同仁表示热烈的祝贺!

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自1959年创刊以来,一代代杂志人始终坚守文学的理念,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城市同成长,作为太原文学的一块阵地,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刊发了诸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学作品,为太原的文学事业,乃至山西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太原文学院《都市》和阳泉文联《娘子关》是多年的朋友,长期友好的合作,让我们相互见证了成长的经历,祝愿《都市》文学月刊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吕梁市作家协会发来贺信———

欣值贵刊创刊六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代表吕梁全市作家,向《都市》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为杂志社发展做出贡献的编辑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衷心地祝愿《都市》越办越好!

到会的各位领导、嘉宾都对太原市文联、太原文学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与鼓励,也对《都市》寄予了厚望。

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在讲话中说:《都市》创刊60年来,始终保持着与共和国同行,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和共和国的发展与进步血肉相连,《都市》自身发展也折射了祖国的发展。《都市》在60年当中推出了大量的重要作品、重要作家,为太原的文学发展繁荣,为山西的文学发展繁荣,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积极的贡献。《都市》正在成为一个面向全国的重要的文学阵地,逐渐显现出对全国文学创作的影响力,并且这种影响力有越来越大的态势。它的编刊办刊方向,编辑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对优秀作品、优秀人才的这种敏感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们有《都市》这样的刊物不仅仅是太原宣传文化战线的光荣,也是我们山西文学界的一个光荣,希望今后《都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发现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同时,希望借助庆祝《都市》创刊60周年这样一个契机,进一步推动我省的文学创作,能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涌现出来,也希望我们有更多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促进山西文学事业的不断繁荣和不断发展。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赵海虹代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到会,向《都市》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在座的山西作家、评论家和青年作者们表达问候与祝贺。

山西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李骏虎在讲话中说,《都市》是老牌传统期刊阵容中突起的异军,是一匹老马群中的“黑马”,这几年《都市》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是山西作家成长、出发、亮相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可以说现在的《都市》是“新时代的新《都市》”,甚至形成了一种“《都市》现象”。我深切地体会到,这60年来,《都市》不忘初心,一以贯之地发现、扶持山西乃至全国的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是因为他们有一代代优秀的编辑,还有务实的精神。《都市》在培养青年作家上升的过程中不遗余力,为多位作家召开过作品研讨会,例如苏二花,现在已经是《山西文学》的编辑了。我们发现《都市》最新一期为高校在校生设立了专门的栏目,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来参会的大学生代表,就是明天的大作家。以上这些创新都值得肯定。在务实求新的基础上,《都市》也坚持传统,从1996年的“山西作家巡礼”到现在的“晋土作家扫描”,这在精神上是一以贯之的。新时代,新《都市》,60年里,他们改刊名不改初心,可以说现在已发展成全国名刊,借此机会,我向《都市》表达祝贺,祝愿《都市》为新时代山西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说,《都市》和《山西文学》作为兄弟刊物,相互照耀,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年轻一代也使得《都市》的优秀文化传统薪火相传,使得《都市》永葆青春,值此《都市》创刊60年之际,祝愿《都市》积累更多的人气和更多的文气。

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说,在和太原文学院合作的过程中,《都市》杂志团结高效的团队精神,开放包容的工作精神和以作家為中心的文学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祝贺《都市》创刊60周年,祝福太原文学院越来越好。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杨遥说,《都市》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从中也受益匪浅,希望未来《都市》能成为一张更大的文化名片。

山西文学院副院长孔令剑说,自己的诗歌创作是在《都市》获得长足发展的。也希望今后加强协作,多多举办各类诗歌活动。

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戴耀生在讲话中说,60年来,《都市》杂志在文艺事业上做出了奉献,谱写了华章。创作推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发现培养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业余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成为一张响亮而艳丽的太原名片,是我们太原文艺界的骄傲,是我们太原市的骄傲。希望太原文学院、《都市》文学期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的遵循,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贴近现实、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在推动助力转型发展、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坚持守正创新,把都市杂志办得更好,发现培养文学新人,下工夫培育文学创作队伍,在新时代,在全省乃至全国文学界成就更大的影响力。

兄弟单位代表《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刘洁、《散文选刊》主编葛一敏、《野草》主编斯继东、《天涯》副主编林森、《五台山》主编曹利军应邀前来参会并致贺,并结合各自经验就如何继续把《都市》办得更好,留下了各自的宝贵意见与建议。

应邀参会的还有《都市》老领导、老编辑杨新雨、郭宇一,和曾在《都市》工作过的山西文学院专业作家闫文盛,他们分别深情回忆了当年在编辑部工作时的难忘经历。其中,杨新雨老师说,有幸在都市及她的前身《城市文学》工作。对于在精神生活上有所追求的人来说,能够做文学编辑工作应该是一种幸运,我感恩我的这份工作。我注意到了刊物的一些改进和细节的地方,能够感到他们的用心,应该为他们点赞,我们的刊物就像是我们的一个家,一个曾经的家,在心理上也是一个永久的家,希望她好,希望她高雅体面,祝贺她的60华诞,祝她好运,祝她长久。闫文盛说,追溯我最早的文学作品,是杨新雨老师2003年左右在《都市》给我发的。2008年起,我进入《都市》,只待了不到六年,主持刊物只有一年多,但感悟颇深。刊物的成长可能需要持续十年才能见效,山西这边的文学期刊资金状况也一直不太乐观,但大家依然做到了今天,很不容易。从2015年以后,《都市》有了新的发展,栏目设置定位有新的变化,两年前,张院长来了之后,向上级争取资金方面又有不少新的举措,希望《都市》持之以恒,不松懈,再这样继续坚持五年,一定会更加出色。

省城十几位书画家应邀为《都市》创作了三幅大型书画作品,并在会场内进行了展示。

太原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及市作协骨干作家、省城诗人、省城网络作家,及各企业各县市区基层文学爱好者、省城高校文学社团大学生等也出席了会议,并派代表进行了发言。他们纷纷回忆了自己与《都市》的不解之缘,并留下了美好的祝福。现场气氛热烈,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到会的领导还有太原文学院院长张守耀,太原市文联党组成员韩登喜,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靳海燕等。参加会议的还有太原市文联全体及太原文学院全体工作人员。

会议由太原市文联党组成员、太原市作协主席王宏伟主持。

錄音及文字整理:高璟 武子涵 杨睿姝 管晓瑞

猜你喜欢
贺词文学院创刊
刊物贺词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校长》创刊十周年贺词
1994:创刊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ducation
师范院校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与实践评估
风去哪儿了
贺词
庆祝《烹调知识》创刊二十周年诗一首
庆祝本刊创刊二十周年纪念题字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