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份福建山药地方品种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2019-09-10 22:43张武君陈菁瑛刘保财赵云青黄颖桢陈莹
福建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性状

张武君 陈菁瑛 刘保财 赵云青 黄颖桢 陈莹

摘要:【目的】研究当前主栽的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为优质地方山药资源的开发和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37份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为材料,对24个主要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1.01%~68.26%,块茎相关性状变异范围大于地上部茎叶,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281~1.349,地上部生长势、块茎形状、表皮光滑度、须根数的多样性指数大于1。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叶柄长势、茎粗均可以反映地上部植株生长势的强弱,地上部的生长势强弱又与地下部块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可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情况初步推断产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3.76%,主要反映地上部茎叶长势和地下部产量构成。聚类分析可将37份福建山药按基原分成4类,其中以参薯类群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结论】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块茎多样性大于茎叶,地上部长势与产量相关性状互相影响。

关键词:山药;种质资源;性状;遗传多样性;变异

中图分类号:S6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384(2019)11-1246-09

0 引言

【研究意义】山药为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 L.多个种的统称,是一种药粮菜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其肉质块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黏蛋白、皂苷、尿囊素等成分,具有养胃健脾、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和抗肿瘤等功效[1],既可鲜食、药用,又可加工成山药粉、面、酒等,利用空间广阔。福建省山药种植历史悠久,山地、平原均可种植,近年来随着需求量的上升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前人研究进展】福建省地方山药品种资源丰富,但鉴定和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而资源评价与鉴定是种质资源合理开发的基础,有关福建山药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艺性状、成分分析和采用分子标记评价遗传多样性[2-6],虽有对福建山药资源的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报道[7],但评价指标较少,未涉及单株鲜重等产量关键指标,未见对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较系统的收集和评价。【本研究切入点】调研发现2018年福建全省的山药栽培面积达5000hm2以上,且产值可观,但仍存在育成的新品种较少、品种更新换代慢、地方主栽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突出,特别是山药的基原多,同科不同属,其化学成分和营养品质不同,严重影响了山药的生产、收购和供应,影响了山药地方品种的利用,需加强对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开展多样性分析,明确其基原类别,筛选出高产、抗逆、外观品质优良的山药品种[8]。【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收集评价,调查统计不同地方品种资源的地上部茎、叶、花、长势及地下部块茎的形态指标,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为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8年收集福建省南平、龙岩、三明、宁德、泉州等地区的地方主栽山药品种资源,共37份(表1)。其中包括19份褐苞薯蓣Dioscorea persimilisPrain et Burkill、3份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3份山薯Dioscoreaf ordii Prain et Burkill和12份參薯Dioscorea alata L.。

1.2 试验方法

1.2.1 测定指标和方法 37份山药地方品种资源按当地常规方法进行种植管理,在生长旺盛期,每份资源随机选取30株,选择离地1.5m高的部位调查植株的生长势Growth potential(GP)、茎色Stemcolor(SC)、茎蔓狭翅Stem narrow-winged(SNW)、基部茎刺Stembase thorn(SBT)、叶色Leaf color(LC)、叶形Leaf shape(LS)、叶面网脉 Reticulate veins onleaf surface(LSRV),测定茎粗Stem diameter(SD)、节间长Internode length(IL)、叶长Leaf length(LL)、叶宽Leaf width(LW)、叶柄长Petiole length(PL)和叶柄粗Petiole coarseness(PC);开花期观察开花与否Flowering or not(FON);采收期调查零余子有无Bulbil grow or not(BON),并随机采挖30株块茎,观察块茎形状Tuber shape(TS)、表皮光滑度Skin smoothness(SS)、须根数Number of fibrous roots(FRN)、块茎肉色Flesh color of tuber(TFC)、肉质褐变性Flesh Browning(FB),测定块茎长Tuberlength(TL)、块茎直径Tuber diameter(TD)、龙头长Length of tuber top(TTL)和块茎鲜重Fresh weightof tuber(TFW),块茎直径测量选择最粗处,鲜重为采挖清洗后重量。共选取10个数量性状和14个描述型性状作为研究指标。

1.2.2 数据处理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计算数量性状的极差、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描述型性状按标准分级赋值进行数量化(表2),计算等级分布频率,应用Shannon-Wienerindex(H')多样性指数来衡量群体多样性大小,计级别内材料占总百分数的百分比,In为自然对数)[9];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聚类方法采用ward's法,度量标准采用平方Euclidean距离。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量性状变异分析

对37份山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数量性状统计及变异性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1%~68%,由大到小依次为:块茎鲜重>龙头长>块茎长>块茎直径>茎粗>叫柄米>节间长>叶宽>叶长>叶柄长。其中,块茎鲜重、块茎长、块茎直径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块茎鲜重的变异系数达68.26%。从极差看,块茎鲜重变幅最大,达2849.14g;其次为块茎直径和块茎长,变幅分别为75.31mm和66.12cm;叶长、叶宽、叶柄长和节间长的变幅均大于6cm,说明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块茎和叶的数量性状差异明显,地下部块茎相关性状变异范围大于地上部,遗传多样性丰富,为筛选优质资源提供了保障。

2.2 描述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对37份山药地方品种资源的11个描述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类型频率分布和多样性指数见表4,由表4可知,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81~1.349,地上部生长势、块茎形状、表皮光滑度、须根数的多样性指数大于1。以块茎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基部茎刺有无最小。37份福建山药地方品种的茎蔓旋性均为右旋,各描述型性状在不同级别上分布不均匀,生长势强占半数以上,其次为中等生长势。块茎形状多样,有6种类型,以长圆柱形为主,主要为山薯、薯蓣和部分地区的褐苞薯蓣,其次为短棒状,主要为参薯。从频率分布看,福建地方品种山药多数以生长势强到中等、茎色绿、叶色绿、长心形、无零余子、有开花,块茎长圆柱形、较少须根、外表皮较粗糙、块茎肉色白、肉质不易褐变类型为主,可见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多数生长势良好,块茎形状较齐整美观,肉色白,不易褐变,利于进一步加工保存。

2.3 性状相关性分析

对37份福建地方山药品种资源的24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有22个性状存在相关,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茎粗、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粗、块茎直径、块茎鲜重、生长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叶柄长、茎粗均可以反映地上部植株生长势的强弱,地上部的生长势强弱又与地下部块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从地上部性状的生长发育情况初步推断产量,为山药的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茎蔓具狭翅为参薯的典型特征之一,该性状与茎叶相关性状、生长势及块茎直径、块茎鲜重、块茎肉色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参薯类一般叶片更大、长势更强、产量更高、块茎肉色更丰富;叶面网脉明显与否为褐苞薯蓣的典型特征,该性状与须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褐苞薯蓣具有较多的须根;开花与否与块茎长、龙头长和块茎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是由于开花的山药类型为薯蓣、褐苞薯蓣、山薯,块茎形状以较规则的圆柱形为主,块茎长与块茎直径、龙头长相互促进,协同生长;而未观察到开花的山药主要类型为参薯,龙头较短,块茎较粗,一般呈短棒状,在土壤不够疏松条件下,更容易横向生长。

2.4 性状主成分分析

对24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成分的特征值、方差和累计方差(表6)。可知第1主成分方差为43.76%,前5个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基本达80%,说明前5个成分所包含的信息可较完整反映24个表型性状原始特征参数的大部分信息,既保留了绝大部分信息,又达到降维的目的,故提取前5个成分为筛选主要性状的依据[9]。

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7。可知,第1主成分茎粗、节间长、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粗、块茎直径、生长势、块茎鲜重、块茎颜色、茎蔓狭翅、叶面网脉、开花与否的特征向量绝对值均大于0.6,表明第1主成分主要反应地上部茎叶长势和地下部产量构成。第2主成分中,零余子有无和块茎长的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分别为0.787和0.707,说明普遍具有零余子的薯蓣和山薯块茎长一般较长,同时也说明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山药的块茎长。第3主成分中,叶色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为0.579,反映山药的叶片颜色。第4主成分中,叶形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为0.577,说明第4主成分主要反映山药的叶片形狀。第5主成分中,块茎肉质褐变性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为0.558,主要反映山药肉质褐变性。各主成分的贡献率C1>C2>C3>C4>C5,即地上部长势及块茎产量构成成分>块茎长成分>叶色成分>叶形成分>块茎肉质褐变性成分。

2.5 性状聚类分析

以24个性状为变量,对数据进行标准化转化,并进行聚类分析(图1)。可知,当距离为10~25时可分为2类,其中1类为参薯,该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植株主要特征为茎蔓具狭翅、茎粗、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粗、生长势、块茎直径、块茎鲜重普遍较其他类别山药大;块茎肉色丰富,有白色、黄色、紫色、外紫内白等;块茎形态多样且不固定,有的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均能垂直生长,而有些在土壤较疏松时能长成棒状,但遇到土壤较硬或干旱时,会长成脚板状、块状、牛腿状等诸多形状;仅部分资源有零余子,较少开花,在遗传距离为2.5时又可以根据块茎鲜重等继续分成3类。当距离在5~10时,可以将褐苞薯预从其他基原类群中分出来,该类群的主要特征为叶片中小型,叶面网脉明显,普遍开花,无零余子,地下块茎为棒状或长圆柱形,块茎茎粗较细,块茎肉色为白色,在遗传距离为2.5时又可以根据块茎鲜重、块茎直径等等继续分成2类。当距离在2.5~5.0,可以将山薯和薯蓣区分出来,山薯类群的主要特征为,叶片大小中等,叶形为狭长的心形,普遍开花,具零余子,茎蔓为绿带紫色,地下块茎为棒状或圆柱形,晚熟、抗病、产量较高。薯蓣类群的主要特征为,叶片为中小型,叶形为戟形,普遍开花、具零余子,茎蔓颜色绿带紫,早熟,地下块茎为长圆柱形,表皮较光滑。

3 讨论与结论

种质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能直接反应农作物商品性、产量等,因此在筛选优良株系、培育新品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等,如薏苡[10]、紫苏[11]、黄连[12]等。本研究对37份福建省地方特色山药品种资源的2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可知多数资源生长势良好,块茎形状较齐整美观,刨皮后断面白且不易褐变,利于加工保存。37份山药地方品种资源的变异系数为21%~68%,其中块茎鲜重变异系数最大,多样性指数为0.281~1.349;14个描述性状中地上部生长势、块茎形状、表皮光滑度、须根数的多样性指数较大,进一步说明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尤其是块茎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叶柄长、茎粗均可以反映地上部植株生长势的强弱,地上部的生长势强弱又与地下部块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地上部长势对产量进行初步判断。

表型聚类分析将37份资源分成4个类群,即参薯类群、山薯类群、褐苞薯蓣类群、薯蓣类群,与植物分类学进行的基原分类结果一致。根据表型,薯蓣和山薯先聚为一类,再和褐苞薯蓣聚为一类,参薯的遗传距离最远,与雷伏贵等[5]、黄玉仙等[13]采用分子标记得到的亲缘关系均有差异。前人通过园艺学分类一般将山药分为普通山药和参薯,或者按块茎形状划分[14],不够严谨科学。本研究供试的37份山药资源中,褐苞薯蓣19份,参薯12份,占调查资源总数的84%,表明福建地区的褐苞薯蓣和参薯为山药的主要种植类型,与李丽红等[7]的研究基本吻合,因此参薯和褐苞薯蓣也是福建省地方药材标准收载的“福建山药”项下的基原植物[15]。但目前山薯类群在建阳、龙岩和漳州等地已有较大的种植面积[8],该基原山药也是广东省中药材标准收载的“广山药”项下的基原植物[16],为此建议将山薯类山药增收为“福建山药”的新基原类型,该类群具有晚熟,抗病性强,产量高、块茎条形顺直的优点,可从高产、不易褐变、表皮厚易运输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资源筛选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庆海,吴福林,王涵,等.山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18,40(4):98-103.

[2]华树妹,陈芝华,贺佩珍,等.福建山药种质资源多糖含量评价[J].福建农业学报,2014(7):651-656.

[3]华树妹.福建山药资源品质成分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4]华树妹,涂前程,雷伏贵.福建山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10(2):195-200.

[5]雷伏贵,华树妹,涂前程,等.山药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3,28(1):27-32.

[6]黄瑞平.福建山药地方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比较[J].热带作物学报,2012,33(7):1309-1315.

[7]李丽红,华树妹,陈芝华,等.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02):257-262.

[8]张武君,刘保财,陈菁瑛,等.福建省山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9(4):38-42.

[9]史周华,何雁.中医药统计学与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10]李祥栋,潘虹,陆秀娟,等.薏苡属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J].植物遺传资源学报,2019,20(1):229-238.

[11]魏忠芬,李慧琳,奉斌,等.贵州紫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1):45-52.

[12]杨维泽,金航,李晚谊,等.濒危植物云南黄连不同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5):719-726.

[13]黄玉仙,黄姗,梁康迳,等.基于SRAP标记的山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6):48-54.

[14]蔡金辉,严渐子,黄晓辉,等.山药品种资源的分类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21(1):53-57.

[15]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16]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二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林海清)

收稿日期:2019-09-26初稿;2019-10-30修改稿

作者简介:张武君(1988-),女,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生理生化研究(E-mail:352047618@qq.com)

通信作者:陈菁瑛(1966-),女,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利用(E-mail:cjy6601@163.com)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201681017-5、201781017-1、201881017-7);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TIT2017-2-8)

猜你喜欢
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性状
珠海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常染色体遗传”等于“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与性别无关”吗
你是如何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