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媒体智慧平台实现广电融合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9-09-10 07:22张风华石伟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智能终端媒体融合新媒体

张风华 石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穿戴的兴起,传统广播电视单项传输将被智能的双向互动传输逐渐取代,通过建设全媒体的智慧平台,智能端可以适应各种屏幕传播,实时进行双向互动,实现各种新的功能,真正为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媒体;智能终端

一、科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智能电视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更多互动和智能的传播模式进人视频领域,开发和产生新的技术新的用法和玩法,用智能设备与媒体互动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前端呈现推动全平台产品融合:随着电视智能化,新媒体客户端将不仅仅限于移动端,而是智能电视、智能显示设备“三屏融合”的产品应用端。实现让用户通过各种屏幕和终端都收听收看和回看广播电视节目、进行音视频和影视剧点播、直播互动、数据分析,开展政务和便民服务等功能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端。二、媒体融合过程中的着力点和关键点思考

(一)挖掘大数据潜力,指导节目生产和运营

收视数据更加精准,人群划分更加细致,大数据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实时的收看数据,收视习惯,用户点播收看的频次等将一目了然。进而改进我们的节目生产,运营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达到更广泛的传播目的等。

(二)媒体融合升级采编体系,提升传播效率

除了记者采写的新闻外,观众和用户都可以采写拍摄,上传内容进入融媒体中心平台,编辑集中对内容进行审核,分类、筛选、改写和采用分发到各个栏目和平台中播出,形成VGC(记者采写)+GGC(政府发布)+UGC(用户内容)的信息融合与分发。

(三)内容融合是起点,建成更广泛的媒体传播渠道和扩大阵地是目的

建设智能传播平台和丰富的媒体产品线,将掌控更多渠道的力量,不断扩大我们的传播领域和扩大宣传阵地。

此外,更多寓教于乐的产品应用开发,让智慧终端更好用,互动更直接;通过政府和企业开放平台接人,实现终端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

三、地方广电媒体搭建智慧平台的

优势和难点

(一)优势

1.收视人群的地缘优势。一是具有本土亲和力。市面上的智能播出软件,实现了全国各大播出频道的转播或者自制节目播出,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互动,地方广电“智能终端”可以让本地的用户随时参与到节目进程中,实时互动,促进本地内容生产、推动内容产品形态和营销方式的创新。

2.本土化的大数据平台优势。本地媒体可以开发和接人更多的本土政务和商务数据,增加本土用户粘性,进而实现精准有效传播。

(二)难点

1.对本土有線电视传播体系形成冲击。但是如果不建智能端,互联网智能影视平台的各类应用已纷纷进人抢占本土受众,而且电视厂家未来只生产智能电视已经成为必然。

2.做好这个平台,让用户每天用起来,将会不断改变现有的采编播格局,采编播将变革到播编采,难在观念。

3.体制机制壁垒,搭建智能电视平台实现三端合一,需要相当财力,需要政府或资本市场的支持,如何构建资本和股权模式是一个难点。

四、对广电媒体融合的一点思考

(一)建设自己的技术和数据分析团队,打造数据智能新平台

首先,通过数据分析改进内容生产和指导经营传播,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自己的技术力量。同时,技术掌握在自身,技术可实现平台的可管可控。

其次,可以不断紧跟媒体的新技术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为今后发展夯实基础。

(二)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围绕用户需求做好社群传播

互联网提升了传播效率,使得传播链接将更紧密和便捷,人们结合自身内容需求形成“人以群分”的社群化传播,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和社群进行相应的内容细分平台和内容生产将成为主流。

(三)平台化需要更加扁平的体制和机制的促进发展

智能平台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智能终端和内容集中编播,更多的是改变体制、架构和流程,需要搭建适应智能终端平台发展的项目制来保障。

当下,我们已经处在万物互联的新传播格局,面对新的形势,建设集手机、电视大屏于一体的“三屏融合”智能融媒体传播平台,已成为拥抱5G时代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荆州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智能终端媒体融合新媒体
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探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二次设备调试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智能终端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