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国学热”及其传播效果的思考

2019-09-10 07:22李勇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效果

李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及传播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往的口0相传,车马书信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人们写书信更多的只是对传统交流方式的一种怀念。如今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早就演变成了以传媒为主的形式,例如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大众传媒,各种新兴传媒等,但是传媒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接受的信息也多了很多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人们对某种信息形成误解。

關键词:大众传媒;电视传播;“国学热”;传播意义;效果

一、国学以及“国学热”现象分析

国学总的来说就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以及我国各朝各代的文化精髓,包括各朝各代的文化体系、传统的中华文化及各种学术,比如清代出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历史长河中出现的四大发明、各位优秀诗人的诗作、书画、各种各样的学说例如天文学、农学等,由此可见国学的意义丰富,涵盖众多,具有非常高的传承价值。但是当今时代人们对国学的传承发展存在一些理解偏差。

一种是认为模仿了古代人的服装行为就是对国学的传承,但是这只是对国学的表面传承,这样的传承可能会引起人们的一些关注,但是并没有实际的意义,那么对过去的印象也只会停留在这个朝代的服装、行为等比较表面的方面。

另一种是错误地理解国学,把国学简单地等同于儒家学说,只是对国学存在一个片面的印象,并没有对国学进行深入研究。

二、“国学热”在电视媒体上的传播效果分析

当前人们对国学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受传播媒体影响的,在各种信息繁杂的今天,人们对于信息的分辦能力也有所下降,最可能的是会简单地接受信息,而不去分辨信息的真假以及质量问题,而各种传播载体对国学的传承大多数是通过电视节目进行的,电视节目在制作时,以传承国学为主题,但是在实际的节目中涉及过去的地方却不多,更多的只是利用国学的噱头去进行牟利,真正涉及传播国学的节目,比如,《见字如面》《诗词大会》《汉字英雄》等却很少,其余节目或许会达到让人们关注国学的目的,但是并没有实际传播到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有让人们从心底里热爱国学,对过去的传播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反而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会让人们给国学下定义,认为国学就是电视节目中传播的这些,不仅没有起到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反而会让中国传统文化变得没有内涵。

三、如何更好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真正的国学热

(一)端正对国学的态度

对国学我们应该保持友善、接受、传承、发扬的态度,认真去对待,不能以娱乐玩乐的心态去对待国学,不仅电视节目应该如此,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如此。对优秀的国学文化,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关注,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对优秀的国学节目,我们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关注,并且给予鼓励,让优秀的电视节目为人们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大众传媒注重传播内容的质量大众传媒在选择以国学为主题制作电视节目时,应该注重筛选电视节目的质量。不应该打着宣扬国学的噱头去进行牟利,而应该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认真并且有质量地融入国学经典,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应该是完美的衔接融合。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也应该注重节目每个环节的设计,比如国学经典节目的主持人,应该筛选出真正有内涵有功底的,能够在节目的各个环节完美融人国学的内容。国学节目在精不在多,要给观众留下“一出就是精品”的印象,保持观众对国学节目的新鲜感。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加重国学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榜样的力量对人们的学习生活来说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比如我们现在仍然坚持的“学习雷锋好榜样”,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榜样力量对人们的影响,可以在节目中邀请一些对国学有非常深人研究的当代人物,在节目中对国学进行讲述阐释,将国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讲解,这样人们不仅更容易接受国学,也会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去接触国学。电视节目也可以邀请一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或者明星作为国学宣传大使,去提高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在关注的基础上为观众提供优秀的国学经典,逐步加重国学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电视节目等大众传媒对大众进行传承发扬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也应该注重电视节目的质量,注重传播效果。让每一次传播都真正进到观众心中,在心中对国学真正产生热爱,让国学真正得到传承发扬。

(作者单位:衡阳新闻综合频道)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论大众传媒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大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人素养要求及提升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