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语文课堂魅力无限

2019-09-10 01:34陈水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语调丁丁

陈水莲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首推朗读。学生若要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上,使其情感受到熏陶,从而进一步领略文章的美感以及节奏感,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而且在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时间要得到保证,并在朗读方法上不因循守旧,要有所创新,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欲望得到激发,达到提升阅读与审美水平的目的。通过实践,不同形式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这个关键点,笔者会在课堂上活跃气氛、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以他们最喜欢的方式,畅读课文。

一、让学生选择性地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课堂上,教师会自己选择指定的段落与句子让学生阅读。学生也往往会按照教师的要求,朗读这些教师认为“美丽”而“重要”的段落与句子。但这些段落与句子为什么“美丽”而“重要”?学生大多数是不甚了然。“要我读”如何变成“我要读”?笔者认为,需要转换角色,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当主角,让学生自行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来朗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些部分?为什么?”“你想以怎样的方式朗读?”接着在课余时间让学生挑选他们最喜欢的部分来练习朗读,哪些字句需要轻声,哪些字句可以加重语调等,力求读得感情到位,抑扬顿挫。最后在课堂上朗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并且评一评,看谁读得更好。

比如,朗读《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这篇课文,有这么一段:“‘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那时你就不缠着妈妈了,’妈妈说。

小姑娘不高兴了,说:‘我不愿意长大!’”

有的同学朗读到“我不愿意长大”时,语调是幽怨的、轻声的;有的同学则是语调激动的、高亢的。笔者请他们说一说理由,他们一个个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气氛非常活跃。“小姑娘想让爸妈带她去动物园,但爸妈要上班,所以她觉得委屈,语调当然幽怨。”“不对。她非常想去动物园玩,爸妈工作在身,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小姑娘当然非常激动,所以这儿声调要读得重一些。”对同学们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都给予点赞肯定。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角度不同,让学生自己思索,自己体会,自己比较,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提高。而且,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内,学生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的想法得到教师以及同学的认可时,他们的劲头更十足,学习的欲望增强,更热衷于朗读。在这个层面上,学生才会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融入了自己的体会,感悟才会深切。“以读为本”,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也切实贯彻课程的育人理念。

二、注重范读,以情激情,引情入境地读

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重中之重。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更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体悟文章的情感,并达到共鸣。教师要借助动人的声音,到位的表情以及恰到好处的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知课文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了,有助于对课文不同角度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笔者在朗读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时,“好像你们都站在我前面”“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笔者的语调深沉而轻缓,并配以形象的动作,让学生有一个鲜明的感知,巴金爷爷和蔼慈祥的形象跃然纸上。还是以《给家乡孩子的信》为例,文中有一段:“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限于知识水平,学生可能无法体会巴金所说的那种“爱”,这时笔者就需要引导了:“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么?爱你们的爷爷奶奶么?当你们来到一处美丽的景点时,你们喜欢那儿的山山水水么?”学生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父母,以及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还有长辈对自己的呵护,同学之间真诚互助,推己及人,对巴金那浓烈深沉的感情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体会。

三、有感染力的角色、表演读

低年级的学生通常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应抓适时抓住并利用这个特征。在朗读课文这方面,让他们各自扮演角色,并进入角色,把课文“演”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锻炼他们的胆量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爱上朗读,爱上学习。

例如,在讲习《丁丁打针》这篇课文时,笔者请三位学生分别饰演医生、护士和丁丁。“医生”头戴白帽子,“丁丁”则要表现出身体不适的神情。当医生看见丁丁这副绵软无力的表情,会说什么?学生说,会询问丁丁哪儿不舒服。于是适时就请“医生”朗读课文的那句话:“小伙子,你不怕打针吧?”通过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读出舒缓的语态,而且需是面带笑容的。这时“丁丁”没有台词,只要作出“红着脸”的表情。“护士”上场了,要求读出轻松、自然的语气,像面对面聊天一样:“人一发烧,浑身就又酸又痛,我给你揉揉吧。”学生边演边读,再现课文的情景,有趣又能学到知识。人人做“演员”,个个齐参与,学生通过表演朗读,深刻体会文中的情感,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唤醒生活体验,情境感悟读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一年级的学生如何理解和感悟文本的内容?如何与文本发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进而迸出创新的火花、绽放生命的灵性?笔者认为要试图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

在教學中如何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对文本有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如何实现个性化朗读?这节课中,笔者试图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如教学《雨后》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来朗读,但效果不佳。最终笔者引导学生打开生活库存,引导学生:如果刚下完了雨,你们会怎样?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说:玩。于是笔者让学生带着“玩”的心情,再一次朗读课文,效果非常棒:“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此时的文字,已经被学生赋予了情感,一句一句都幻化成学生的真实的一幕一幕生活体验。又如指导朗读“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笔者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雨中玩耍摔倒了你会怎么样?这般启动学生类似的生活情感。在朗读指导中,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朗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课堂将充满强大的生命力。总之,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语调丁丁
《青铜葵花》选段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浅谈英语语调及英语教学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谈汉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