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2019-09-10 01:34靳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纪年时空观念术语

靳娜

近年来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越来越需要深入的理解学科特征。构建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课堂。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最基础的素养和能力。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只有清楚史事发生的时空,学生才能够区分历史中的众多史事,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而形成对历史的理解和评价。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初中学生的时空观念,为其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时间术语”

初中历史教材从2016年开始使用统编教材,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编排上更加注重时序性,同时增加了大量的补充材料。

初中学生要学好历史,关于历史时间的概念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准确的运用时间术语表述历史。在我们的初中教材中“时间术语”有多种。首先需要了解历法的知识,知道阳历和阴历的不同。其次最主要的是掌握历史纪年的方法。

公元纪年:学生接触初中历史教材,首先会遇到“公元前”这个陌生的历史时间术语。关于公元纪年,教师就要给学生做一个简明的解释。公元元年也就是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之前为“公元前”,之后是“公元后”但习惯上省略“后”字。西方国家比较早用公元纪年。我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也就是1949年才开始使用公元纪年。明白了公元纪年的同时还要注意两个相关时间术语“世纪”“年代”。100年为一个世纪。1到100年为1世纪,进而可推算公元2018年为21世纪。每10年为一个年代。

年号纪年: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也会用到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唐朝“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以及后来的“开元”,都是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民国纪年:学生在学习近代史的时候,要了解民国纪年的方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作为民国元年。学生读和近代史相关的史料要掌握民国纪年的时间术语才能够对这段历史有清楚的认识。

干支纪年:天干地支搭配来纪年是我们古人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天干有10个,地支12个,依次搭配60年为一轮。可以用一些俗语如“六十年一甲子”“花甲之年”以及12生肖的常识帮助学生认识干支纪年法。了解了干支纪年法,就会明白“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历史事件的表述方法。

最后还需要关注表示时间段的历史分期的时间术语。如,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朝代。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等大的历史分期。学生把这些时间术语弄明白了,粗略的时间观念便可建立起来。

二、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历史地理名称

教科书中还有丰富历史地名,利用这些历史地理名称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概念。教科书中的历史地理名称一共有三类:

第一类,同一个地方古今名称没有发生变化的。例如,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邯郸和今天河北省邯郸市基本是在同一个位置;

第二类,同一个地方古今名称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变化的。例如,今天的南京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名称也有不同。按照教科书上出现的先后顺序,三国时期是吴国的都城叫建邺,南朝时,宋、齐、梁、陈定都于此,改为建康,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这些地名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第三类,古今名称相同却不在一个地方的。这些在地理位置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名称相同,容易给学生造成混淆。例如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 4 课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一部分同学会误以为古希腊就是今天的希腊这个国家。实际上并不同。对于这样处于动态的历史地理概念,学生就需要按照时间发展的过程去梳理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把时间和空间做了有效的结合。

三、用好目录,引导学生按照教科书的编排建立时间观念

学生在历史学习困难中的突出表现就是认为历史学科要背诵记忆的内容太多,尤其是对时间的记忆摸不到头绪,感觉太困难。对此,教师要明确课标对于时间术语的掌握要求,并不是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时间点都需要学生识记。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时,学生需要掌握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知道夏商周依次更替的史实。而无需把夏朝商朝西周建立和灭亡的时间都要背过。学生依照教材的编排只需记住大的历史分期,以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也就是每册书的目录的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会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重视每单元前的导言内容

在学习每一个单元之前,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导言部分。它是建立單元时间框架的很好的材料。导言的内容把整个单元最重要、最骨干的知识用简洁的语句表述出来。用好这段话,就好像是游览一处景点先要看景点的简介,游览之前先做到心中有数。等学完了一个单元之后,再回过头来复习一遍导言部分。这样经过一轮的总分总的学习,学生对于一个单元的大事件就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因此,统编教材中这一新加入进去的(下转第18版)(上接第17版)教学材料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建立起时空观念有非常大的帮助。

五、时间轴的运用以及大事年表的编写

在学习时间线索比较多的历史内容时,时间轴是一个直观又有效的工具。例如学习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这部分内容时,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点很多。可以通过绘制时间轴的方法把这些历史事件一一呈现。这样就可以把纷繁复杂的事件用一条线串起来。学生在绘制时间轴的同时加深了对事件的认识了解,同时也明白了事件的时序和因果关联。大事年表在每册教材后面附录部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每册书的大的历史事件。在复习的时候充分利用好,可以帮助学生把大事件连起来。简明清晰。除了运用教材中的大事年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大事年表,例如某个朝代的大事年表、或者某个专题的大事年表。

六、充分利用教辅帮助学生树立时空意识

历史地图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直观手段之一。历史地图和一般的地理地图相比,有很强的变动性,因此,它不仅能展示历史事件的空间状态,还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充分的使用教材中的地图呢?

第一,解读地图语言,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一般的地图符号有经纬线,国界线,河流,表示方向的箭头等等,引导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注意地图符号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解读历史地图的主要信息。

第二,比较不同地图,在动态中把握地图的时序性。课本中,一幅地图往往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地理空间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学生通过解读地图信息,图史结合已经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了。这时将相对稳定的单幅地图和与之相关的多幅地图进行比较,就可以将空间和时间有效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如东晋南朝时期的疆域变化,多图比较清晰呈现。

在运用教材上的地图以及《中学历史地图册》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分析它的地理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做到史图结合,多图比较,使学生自助的构建起时空观念。

[本文是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培养初中学生 “历史时空观念”的课堂教学策略校本行动研究》(立项编号:2016C02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

[2]孙新红.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的培养——以岳麓版教材中国史部分为例[J].中国知网,2017,5.

[3]龚茜.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的培养[J].中国知网,2017,5.

[4]周红.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研究[J].中国知网,2017,11.

猜你喜欢
纪年时空观念术语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年”的别称
第三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
对时间的再认识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