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心理学教育的探讨

2019-09-10 23:38朱嫣
体育风尚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

朱嫣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运动心理学

一、研究目的

在无数次的世界体育竞赛中,最终获胜者总结的规律,许多实力水平相当的运动员最后可以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以及心态。心理素质强的运动员面对世界体育比赛时,内心自我调节能力强,能够更好的调整心态,在相同的压力下让自己更加稳定,战胜自我。以坚强无比的心理状态和胜利的信念迎接国家之间的挑战,将自己的力量进行充分的发挥,最终取得胜利。所以,在现阶段,许多主要的体育国家都加强了对运动员心理的训练和心理指导。在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中,应该及早的融入运动心理学方面的教育,才能使年轻的运动员应赛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研究方法

在充分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育的相关知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0名学生对有关运动员心理学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将有关数据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利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对所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专门处理,并与高校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们进行了多次访谈之后,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一些问题以及统计的结果如表1所示。

三、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心理学融入体育课中的问题

根据采集到的200个运动员的案例分析,由于我国运动员心理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内容过于简单,且滞后,且发现体育心理教育普遍受到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教师、教材等诸多内容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很多教师在提及心理学教育的时候往往从书本到书本,没有很好的结合各种案例进行详细讲解,致使很多知识只是简单的记忆或者阅读。很多体育课往往重视户外的实际操作教学,而忽视了室内的理论知识讲解,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教育。另外,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是心理训练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比赛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失误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信心、信念问题等。

1.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紧跟教学大纲,没有特别明确要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自己进行常规的学习或者娱乐。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基于学校的场地问题、师资力量以及应试教育的考试内容。部分体育教师只允许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而大三、大四则没有相关的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学生只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评估中练习运动项目。除了这些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体育教材不全面、不系统、不科学,教材中仅仅有相关的内容介绍,却没有与实际练习内容相结合的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中的分支心理学教学。缺乏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将直接影响到如何开展体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整合。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学生体育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现阶段,大学教育受考试型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大多以评分形式进行,不重视实际运动能力的发展,不重视长期体育锻炼。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大学四年时间,可以从事体育教育的學期只有四个,每个学期的教学仅有20周左右,且每周往往只有一节课,远远无法满足大学教学内容多样化的需要。很多学校让学生选修体育课程内容,无法适应多种教学内容,致使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2.效果不理想

虽然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学课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讲解,但在具体实践中尚不明确,对学生的学习并不理想,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理工类的院校,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里及外,深入浅出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有技巧将大学生体育心理学有关知识进行教授。除此之外,心理学的学习,还让他们逐渐增加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制约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3.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没有区别

许多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都与人文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相一致。他们都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来开展教育工作。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高校心理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惑的问题,帮助他们消除消极情绪,调节不良认知,增强自身心理方面的能力。与思想教育不同的是,心理教育不能指导学生三个概念的确立。

(二)将体育心理学融入体育课

1.加强体育运动心理训练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团队合作训练。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涉及体育知识与心理学知识的融合,体育教学项目向竞争性项目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体育竞赛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所提高。然后要加强学生意志力培训。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一些运动量大,难度大,耗时长的运动训练项目,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激励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意志训练。最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学生积极主动展示才能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获得自信心的训练。

2.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

运动心理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运动成绩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严格遵循心理学原理,可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學效果。例如,在长跑训练中,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体力,有些学生会对此产生恐惧。这时,教师应该运用心理原则指导学生,将长跑训练分成多个小目标。完成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老师在此过程中应用鼓励的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添加心理学相关的体育游戏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对运动训练的反思。当学生有疲倦的情绪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游戏使学生缓解负面情绪。在比赛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运动训练组的凝聚力。

(三)运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

1.放松训练法

运动心理学中的放松训练法可以帮助学生调节与克服训练中的紧张和焦虑。放松训练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肌肉放松来放松学生;第二阶段,学生紧张的肌肉松弛时间随之缩短,紧张感慢慢消失;第三阶段是使用呼吸方面的技巧进行放松训练。

2.控制思维法

训练中运动员的思考对学生参加比赛的成绩产生重要影响。思维控制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控制运动训练中的积极思维;二控制运动训练中的消极思维。主要通过积极的思维培养来控制消极思想。

3.自我调节法

自我调节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运动训练的兴奋度,帮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自我调节方法的运用体现在:首先,它可以加强对学生在比赛中获胜的心理愉悦的控制,延伸这种快乐感,从而为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对运动训练的兴趣,教师应加强学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协助音乐影响力的形式,让学生保持愉快的身心兴奋状态。

4.演练模式

运动方法是通过运动的具体形象进行心理训练,以达到学生心理和身体条件的融合。演习方法必须首先允许学生进入放松状态,想象他们熟悉的训练场景,并在意识中再现场景。然后进一步放宽重建后的放松状态训练场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成功的比赛场景。最后,这是设定目标的放松练习,以确保个人的水平在实践训练中得到充分利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中体育教育必须进行心理学教育,才能让大学生特别是体育特长生不断增强自我的心理素质,才能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心理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思维控制,积极发展自我调节,添加心理学方面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

(二)建议

在大学生体育课程中,增加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及案例,将运动心理学内容与实际训练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高野.体育运动训练原则及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4).

[2]游蕴琦.运动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3]任波.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6).

[4]张红梅.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心理学教育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