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实践探索

2019-09-10 12:17王松仇成刘相宝
中国内部审计 2019年10期
关键词: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王松 仇成 刘相宝

[摘要]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外风险管理标准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在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方面的指导性要求和创新性做法,结合当前国外风险评估工作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央行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的两个关键

环节,对组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外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的实践发展

为帮助组织科学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国外很多行业组织、监管机构都建立了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体系具有科学规范和系统有效的框架、程序及实践要点,为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良好指引。国外机构在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方面的原则要求和规范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一)内部共享、外部互通的信息搜集策略

全面收集组织内外部风险信息是做好风险识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风险信息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外部审计发现问题。虽然审计发现主要关注组织内部控制缺陷及脆弱性,但有助于提升风险事件识别的全面性。二是内部风险事件。收集组织过去发生的风险事件,有利于后期更好地界定风险,明确是系统性还是孤立性控制缺陷。三是外部风险事件。收集外部风险事件应当及时、全面,特别是一些偶然事件。当前,欧美国家的一些行业(如银行业)已建立起内部共享的风险事件库,有效提升了风险事件的识别效果。另外,很多国外知名咨询机构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数据库,各国政府机构和人民银行组织都可以购买使用权。适时完善组织风险事件防控体系,特别是严控那些发生可能性低但影响重大的潜在风险事件。

(二)基于过去、面向未来的风险识别方法

做好风险识别,不仅需要精通组织管理及市场运行,而且需要熟知法律、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虽然这项工作可以委托外部专业机构,但是建立在良好沟通、科学工具以及规范程序上的自我评估更加有效。为确保识别出组织内所有的重要风险,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风险识别方法很多,据David Hillson教授统计,有40多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识别过去事件方法,如访谈、问卷等;另一类是识别潜在事件方法,如领先事件指标预警等。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及时识别是减少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如图1所示,组织可以灵活选用、组合运用这些识别方法,将对组织目标起关键性、决定性的潜在风险因素全部挖掘出来。

(三)多样化、参考性的风险分类标准

合理分类风险事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界定机遇和风险,还有助于更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原因和后果分析。从实践来看,有些机构根据风险的来源及影响,对风险事件进行分类;还有些机构根据风险管理职能的不同,形成了与前者不同的风险分类。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或立场,形成了有差异、有特色的分类标准体系,如表1所示。这些分类方法并不是强制性要求,更无优劣之分,不同组织应因时、因地制宜地确定风险分类标准。

(四)区分固有风险、剩余风险的风险评估流程

国外风险管理标准都明确了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而且流程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报告与处置。多数组织在评价固有风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但是,不同组织对两者含义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机构认为,固有风险是指当前风险应对措施失效产生的风险,剩余风险则表示当前风险应对措施未能有效化解的风险;还有一些机构认为,固有风险是指当前风险应对措施未能有效化解的风险,剩余风险则表示风险应对预计措施未能有效化解的估计风险。第一种观点注重当前控制的有效性,第二种观点则强调对风险应对预案的评估,这两种观点并无优劣之分,组织可以根据评估目标及风险特性进行选择。

(五)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价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流程的规范性、标准的科学性,还依赖于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定性分析,常见方法有访谈问卷、情景分析等。定量分析包括确定性模型和概率模型等。相比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不仅费时、成本高,而且对人员素质和数据质量要求高,两种方法的比较如表2所示。从实践情况来看,多数组织基于人员、技术等资源限制及制约,往往选择定性分析法,仅有少数大型组织探索开发了定量分析模型。组织在应用定性分析法时,应尽量减少对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免影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二、国外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探索创新

随着风险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理念、新方法逐渐得到行业和人民银行的认可和应用,有效推动了国外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创新管理理念,形成动态循环标准体系

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循环的动态过程,因为风险的发生、演变受不断变化的环境影响,同时,风险评估内部各环节、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风险管理理念不同,实施效果也必然不同。一些机构探索构建了动态循环的风险管理流程图,风险管理协会(The Institute of Risk Management,IRM)给出了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如图2所示。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仅仅构建动态循环的风险评估体系是不够的,组织还应对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开展常规审计,定期检查风险识别的全面性、风险控制的合理性以及风险应对的有效性,识别改进和提升的机会,加强对风险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管理。

(二)合理界定风险,形成清晰准确的风险描述标准

构建清晰准确的风险事件描述标准,有助于提升风险事件的规范性、严谨性。做到清晰準确地描述风险事件,应至少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对于明确的风险,应尽可能使用“原因+影响”的方式来说明对特定目标的具体影响。二是对于连锁事件,应分清先后、主次,避免在一个事件中陈述多种风险。三是对于超出组织控制范围的风险,应尽量明确界定其可能的影响。另外,针对每条原则,分别给出正反两方面例子,如表3所示。

(三)立足组织实际,形成特色高效的风险评价标准

有人认为,风险就是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然而,仅靠这两个因素并不能描述风险的真实面貌,脆弱性、发生速度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组织在根据两种因素(如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估结果,运用风险矩阵或者其他方法确定风险级别后,应根据其他额外因素对风险级别进行适当调整或修正。另外,级别种类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往往会造成大量时间浪费在分值的确定上。美国COSO委员会2012年10月发布的《风险评估实践》给出了基于四种维度、五个等级的风险评价参考标准,如表4所示。总之,不同组织应根据行业、规模、复杂性以及风险文化的不同,量身选择适合自身的评价标准。

在界定“影响程度”时,应全面考虑在财务、声誉、环境等十个方面的影响;在界定“发生可能性”时,应在明确时间段的基础上,既可以使用频次,也可以使用概率;在界定“脆弱性”时,应综合评估组织管理风险的能力;在界定“发生速度”时,应明确表示从事件发生到组织第一次感知其影响所耗费时间的长短。

(四)弥补方法缺陷,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成果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以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各有优劣,其中定性分析法未考虑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由于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看似不重要的风险在其他风险的作用和影响下,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因此,在运用定性分析法评估风险事件时,应积极运用作用矩阵、蝴蝶结模型等工具,综合考虑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适当调整风险级别,提升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其中,蝴蝶结模型(如图3所示)围绕风险的触发、发展以及产生后果,分析风险的相关关系,该方法不仅在量化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方面用途广泛,还对实施情景分析和灵敏度分析大有裨益,值得参考借鉴。

三、对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工作的启示

(一)定期开展质量评估,构建动态循环模型

为适应外部风险环境变化以及业务发展,人民银行风险评估工作需要借鉴国外先进风险管理理念,构建动态循环的修正和改进机制,确保每一次风险评估都是对上一次风险评估的改进和提升。为提升风险评估质量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人民银行应定期对自身风险评估工作开展质量评估,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开展外部质量评估,参照国外风险管理标准,结合风险评估工作实际,制订质量评估方案,评估内容应涵盖风险评估管理和实施的全过程,全面检查评估体系的动态性、风险识别的全面性、风险描述的准确性以及风险评估的科学性等,挖掘风险评估工作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加强对风险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管理。

(二)强化潜在事件识别,动态更新事件清单

当前,人民银行主要运用专家法,在广泛收集外部环境信息、历史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覆盖各业务领域的风险事件清单。为确保全面识别潜在风险因素,人民银行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探索构建“基于过去、面向未来”识别模式。由于专家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往往影响事件识别的科学性、全面性。因此,在人员数量、素质方面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探索组合运用潜在事件识别方法,强化潜在风险事件识别,形成全面客观的风险事件识别。二是动态更新风险事件。加强与外部沟通交流,定期召开风险评估座谈会,及时收集外部损失事件信息,特别是一些偶然性事件。同时,积极调动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风险评估的热情,依据各产品单元的绩效目标,对风险事件清单进行适时检查评估,持续修订完善。

(三)立足央行客观实际,优化風险评估标准

加强风险评估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标准,形成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估模式。一是规范风险事件描述。当前,人民银行风险评估工作普遍存在事件描述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应借鉴国外风险描述标准,明确风险事件描述的客观性、准确性、具体性等原则,采用“原因+影响”的方式,统一规范风险事件清单。二是规范风险评价标准。多数国内人民银行的风险评估工作综合考虑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脆弱性等因素,但是并不能客观描述风险全貌。此外,还应纳入风险的发生速度,探索建立“四维一体”的评价标准体系,确保高风险不漏网、低风险不误判。

(四)理顺风险之间关系,完善风险评估方法

选择评估方法时,不仅要考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利弊,更应关注组织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综合运用情景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确定风险级别,同时积极运用关系矩阵或蝴蝶结模型,明确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围绕基准值上下适当调整,提升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二是开展定量分析试点工作。在优势领域、拳头产品先行先试,探索开发风险评估模型,积累可复制的定量分析经验,形成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现代化风险评估方法体系。

(五)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培养风险评估人才

风险评估是一项业务性、技术性、经验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较全面的知识储备、较熟练的技术操作水平。应通过脱岗培训等手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专业风险评估人才,建立风险评估人才库,不断提升风险评估人员的整体素质;应支持和鼓励风险评估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师资格考试,掌握风险评估理论、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方法,提高综合工作能力;应鼓励风险评估人员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及时掌握金融形势和动态,了解国际、国内风险评估工作的先进方式方法以及发展趋势,使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在人民银行系统得到有效运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邮政编码:222000,电子邮箱:xiangbao37@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彭伟.风险评估与组织内部审计:模型架构及原理分析[J].财务与金融, 2012(6)

王金凤,李冬梅,张同全.风险评估在人民银行中的实践及探索:基于某煤业有限公司A煤矿的经验[J].财务与金融, 2012(4)

夏青.风险管理的新思维[J].中国内部审计, 2012(6)

猜你喜欢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