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文化长河

2019-09-10 07:22邵一轩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长河佳作中华文化

邵一轩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中华文化的长河之所以能够奔流不息,是因为我们文化的源头是汩汩清泉。

徜徉在文化的长河里,撑一支长篙,向河流的上游漫溯,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象形符号到甲骨文,从大篆小篆到今天的楷书,文字的演变经历了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中华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杰出象征,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法帖众多,争芳斗艳。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这些响亮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光耀千古,《兰亭序》《圣教序》《玄秘塔》……在文化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徜徉在文化的长河里,一首首古诗词让人回味无穷。《诗经》的写实,《楚辞》的浪漫,唐诗的恢弘,宋词的豪放……无不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李白的“神韵”风骨迥异,秀出半个盛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乏激情与豪情;杜甫“穷年忧黎元”以至于“白头搔更短”;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将军白发征夫泪”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将士们夜不能寐的思乡愁肠;苏轼搭箭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辰,“西北望,射天狼”把豪情壮志挥洒得淋漓尽致;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铁马冰河入梦来”演绎着他的爱国情怀;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征战沙场的刀光剑影,“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让我们看到了他上阵挥戈杀敌的英雄气概……在诗歌的星空里,无数星星在闪烁,仰望它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徜徉在文化的长河里,一篇篇古文佳作让我们荡气回肠。从《老子》《庄子》到《论语》《孟子》,从《左传》《国语》到《史记》《汉书》,从唐宋八大家到明清小说……一部部作品,睿智的哲思,语言的华美,辩论的犀利,人物的风采,无不让人手不释卷。“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让我们看到了世外桃源,不禁产生神往和遐思;“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盗窃乱贼而不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同社会的醇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燃了我们为天下人服务的信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这些篇章脍炙人口;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宋江的义薄云天、刘姥姥的慈悲心肠,无不给人以诸多方面的启迪。

品味中华文化,你还会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儒道互补,但始终贯穿着一个主旋律——龙马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溶化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其核心是抱负远大,不畏艰险,执着向前;其精髓是自强不息,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其实质是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其灵魂是勤劳勇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有了这些文化资源,我们的文化长河才能奔流不息。作为现代学子,徜徉在文化的长河里,任汩汩清流滋润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尽情享受先人的丰厚馈赠,将龙马精神永世相传!

评语

小作者以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几个侧面:书法、诗词、古文佳作、古典小说和龙马精神等,段落排比,酣畅淋漓;语句精美,隽永深刻,读来荡气回肠,令人顿生豪迈之气。确实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安徽砀山县民族中学,指导教师:王炜)

猜你喜欢
长河佳作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船游长河
长河与落日
佳作欣赏
佳作展示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佳作精赏
长河落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