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2019-09-10 09:46孔革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渭城安西王维

孔革红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感悟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二)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三)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诗意氛围。

同学们,古诗词中经常有“人生自古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样的诗句,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原因,人们是喜欢定居而难得远行的,所以,送别也就成了古诗词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送别诗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读过“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

还读过“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份浓浓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师: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谁想来读一读?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他是一首送别诗的。

生:送字

师:说得好,指名读。送谁?

生:元二

师:元二就是姓元,在家里排行第二。排行第二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元大。如果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明白了吗?

谁再来读题?

师:“使”是什么意思?

生:出使。

师: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

师:他去干什么?介绍时代背景。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题?好你来读。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注意,在元二后面稍微停顿下。指3名生再读,然后生齐读。

师: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

课件显示王维简介

(三)读全诗,掌握节奏,读出韵味。

1.读准诗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开始吧。

师:读得很好!比如:后鼻音读得那么准!“朝雨”的“朝”在这里读“zhao”,“客舍”的“舍”在这里读“she”,真是读得非常准确!

2.读出诗的节奏美和韵味美。

师:同学们,我们读古诗呀,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还要读出它的节奏美和韵味美,谁再来读一读?(诗的字词间要有停顿,字音要有轻重长短,有板有眼地读)

(课件出示节奏划分线)请看大屏幕,听老师读一读。(教师范读)

师: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声,读的时候尽量把这个字的声音延长,仄声要短促,平长仄短,对,你如果这样读了,就读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了,就有了诗的味道了!

3.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大家知道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好,味道出来了。现在,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四)再读诗,知诗意,三叹“更尽”体会送别之情。

1.师: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注释和插图,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

师:谁愿意分享你读出的画面?(生:朝雨)什么时候的雨?是怎样的雨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沉,而不湿路。

(生:客舍)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你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吗?接着交流

(生:柳)想象一下,怎样的柳树?

师:一场朝雨,同时洗出柳树青翠的本色,怪不得说“新”呢!来,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师:这景真美,谁还能陶醉其中地读一读?创设情境导读。

师:让我们走入景中,一起来去感受渭城的美。(课件出示)

师: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闻到了雨后空气的芳香与清新——生读“渭城……”

师: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湿润洁净,客舍青青。——生读“渭城……”

2.角色转换感悟离别之情

师: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元二这次可不是一般的远行啊!同学们,请看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满眼的荒漠,满遍的渺无,岑参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的: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在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师:渭城这里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是——风沙漫天;

师:渭城这里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是——滿目荒凉;

师:渭城这里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的家乡话,到了安西却是——举目无亲,难觅乡音。

这一路的辛苦劳顿、孤独落寞,王维想都不敢想,如果此刻你是王维,面对即将离别,也许今生再难相见的朋友,你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呢?(指5名学生说说)

师:千种语言,万重情感汇成这么一句:劝君——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无以表达,只有端起酒杯指名学生读 “劝君——”

一杯不够啊!再干一杯,指名学生读“劝君——”

两杯还不够,接着干杯,指名学生读“劝君——”

师:一杯一杯再一杯——透过你们的声音,老师不禁浮想联翩:“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一种连心的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一种愉悦的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种浇愁的酒。在元二即将远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又是怎样的一杯酒呢?

3.老师引读,再次感悟离别。

师:这酒中融入了你对好友的关心与牵挂,生读:劝君更尽——

猜你喜欢
渭城安西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渭城的雨
渭城的客人
送别
要钱还是要命
“基地”大头目被美无人机炸死
唐诗中的“渭城”所指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