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疲劳驾驶系统研究

2019-09-10 17:22李航蔚王鹤
名城绘 2019年10期

李航蔚 王鹤

摘要:國内外已有的一些疲劳驾驶识别方法,如车载监测装置精确测量头部运动、瞳孔直径变化和眨眼频率等。这些方法和设备往往过于复杂、价格昂贵,无法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一种简单、有效的、虚报警概率较低的识别疲劳驾驶的方法,用于监控驾驶员的行车状态,减少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疲劳驾驶;控制模块;声光报警

高原高寒地区大都采用特种运输车进行长途运输,驾驶员较平原地区更容易出现疲劳驾驶,主要症状有注意力下降、意识模糊、四肢无力、反应迟钝、思维和感知功能能力减弱等,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1 疲劳报警方案设计

本系统包括车载网络数据传输模型、数据智能采集节点、监控软件三部分,是基于判断眼睛睁闭的变化来确定疲劳程度,这种判断方法的好处在于其非接触性,不会给驾驶员的驾驶带来任何副作用,只需要在驾驶室内安装一个摄像头,采集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眼睛变化状态,然后经过一定的图像处理算法,并结合车载网络其他相关节点的参数信息,提供相应的信息,得出当前驾驶员工作状态,最终实现疲劳报警。考虑到车内空间狭小、温度湿度变化、电磁干扰等方面因素,为保证数据采集正确性与可靠性,本系统的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非功能性需求。

1.1 抗干扰性

运输车行驶过程中处于各种复杂的电磁场中,加上汽车自身的脉冲信号,都会对智能采集节点造成干扰,因此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1.2容错性

数据传输网络是一个主副站并存的通信网络,可能出现从节点竞争总线的情况,出现冲突时,为避免优先级低的节点占用网络,系统要有一定的容错性。

1.3稳定性

系统能否正确监控,直接关系到人车的安全,当系统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提示,必要的时候要提醒用户手动复位。

1.4可扩展性

为了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还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以备系统完善后续功能,减少错误率。

2.1 图像的采集和处理

系统使用灵敏度高、抗强光、体积小、抗震动等优点的CCD摄像头来获取眼部图像,符合复杂条件下驾驶员面部图像采集要求。CCD摄像头拍摄的驾驶员头部图像,经过高精度的A/D转换成DSP可读取的数字图像,用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噪声、光照不足、图像扭曲等问题进行纠正,保证人脸图像中人脸大小、位置以及人脸图像质量的一致性,使系统能够更好地判定人眼的状态,进而准确的判定驾驶员行车状态。

2.2 获取眼部状态

强分类器H(x)由所有的弱分类器通过加权求和得到。

2.3疲劳状态的判断

由于灰皮差异明显,在自然光中虹膜和巩膜的边缘最易分辨。人眼作为三维物体,在向二维投影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信息失真。上眼睑作为危险边缘,易受影响产生伪边缘或发生边缘漏判。因此,有效检测上眼睑轮廓是该边缘算法的核心。通过扫描找到上眼睑的最高点P(X1,Y1),下眼睑的最低点Q(X2,Y2),左临界点R(X3,Y3),右临界点Z(X4 ,Y4 ),就可以得到与眼睛边界相切的矩形框,由此,人眼的高宽比Z( t )可以定义为:

实际运算中,水平和竖直模板分别对图像各像素点进行卷积,得到水平方向上各点的卷积结果Gx(i)和竖直方向上的卷积结果Gy(j),取两个结果的最大值,就能获得图像中各点梯度的近似值。

由于不同个体眼部大小的差异,不同测试者正常状态下阈值频率分布也不尽相同,不能以统一的阈值作为判断疲劳状态的标准。因此,在系统进行疲劳监测前需要确定一个疲劳阈值,系统启动后,在一段时间内对驾驶员的眼部信息进行连续采集,以80%以上的概率分布点作为正式监测时的阈值,判驾驶员是否闭眼。将阈值定义为3秒内眼睛闭合80%的帧数占图像总帧数的百分比,阈值大于40%且眼睛闭合时间大于3秒时,说明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启动报警装置。

3 报警的实现

为排除驾驶员眨眼而造成的误检,在系统运行时每隔100 ms取一帧图像数据处理,若是连续5次都检测到驾驶员都处于疲劳状态时就可认为驾驶员正在疲劳驾驶,则开启声光报警信号,驱动蜂鸣器发出尖锐响声,发光二极管闪烁,以此来警示驾驶员此刻正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4 实验平台

系统运行程序由matlab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利用matlab良好的图形界面设计和C语言高效的运行效率,将这两种语言混合编程,核心算法由C语言实现,而输入输出则由matlab语言来完成。将疲劳驾驶检测与识别算法移植到DSP芯片中,CCD摄像头拍下的驾驶员面部图像序列经DSP处理后的试验结果与系统设定的阈值相比较,就可判断出司机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5结束语

本系统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线性,能适应不同受试者并在1s内对疲劳状态的驾驶员发出警报,在高原防疲劳安全驾驶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邵明虎,王慧,凤鹏飞,吴陵生.防疲劳驾驶技术的发展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1062-1066-1080.

[2]何明山,罗卫东,陈启新,张立.基于DSP虹膜识别防疲劳驾驶报警系统的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6730-193X(2016)01-0127-05.

[3]千承辉,王政,左濂锐,李春生,刘昊明.基于人眼识别的防疲劳驾驶系统设计与研究.吉林大学学报,1671-5896(2016)04-0522-06.

(作者身份证号:6501031986080813151                            220322199205168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