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亻+部件”组成的汉字选析

2019-09-10 20:09金文伟林佩菱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引申为合体金文

金文伟 林佩菱

识字教学中有“加一加”的方法,这是符合汉字构形规律的识字方法,比如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合体记号字等都是“加一加”的产物。不过,假如师生们能够理解“加一加”而组成一个新字的道理,做到意义识记,就能更好地发挥这种识字方法的重要作用。“亻+不同部件”能组合成不同的字,现选析10例供读者体会其理解识记的效果。

一、“亻+ 目”组合为“艮”

甲骨文“■”(亻)在上部加“■”(目)组合成“■”,像人扭头向后怒目而视之形。小篆写作“■”,楷书写作“艮”,音gèn。单字被假借表示八卦之一的“山”,但在合体字中或作意符兼音符,表示怒目而视、张目远望等义,如“很、跟、眼、狠、恨、限”,或作音符,如“根、银、恳、垦、痕”。

1.眼

从目从艮(瞪大眼睛以突出眼珠),艮兼表声。本义是眼珠,引申为眼睛。进而引申指相对小的孔,洞,如“针眼”“泉眼”;由此用作量词,如“一眼井”。眼是人的关键部位,故引申为关键,如“节骨眼上”。眼能传神,引申为“诗眼”,即诗歌中最关键最精彩的字。注意:在古代,“目”指眼睛,如“目瞪口呆”“目不暇接”。

2.狠

从犬从艮(怒目),以犬怒目而视表示犬争斗的声音,艮兼表音。由“犬争斗声”引申为凶狠,狠毒,如“心狠手辣”。进而引申为严厉地,如“狠狠地批评”;又引申为用大力量,如“狠抓教学质量”。

3.恨

从忄从艮(瞪眼),艮兼表音。本义是遗憾,后悔,如“抱恨终生”。引申为仇恨,怨恨,如“报仇雪恨”“恨入骨髓”。要注意的是,在先秦两汉时期,仇恨、怀恨用“怨”表示,“怨恨”连用才表示仇恨。

二、“亻+ 丬”组合为“疒”

“丬”的甲骨文“■”是床立起形,逆转90度为“■”,即看出床的形状,有床腿和床面。“■”(亻)+“■”(丬)组合成甲骨文“■”,逆转90度为“■”,是人生病卧床之形。楷书为“疒”,音nè和chuáng,“亠”是“亻”的变体。“疒”的本义是生病,后加“丙”为“病”。“疒”作合体字的意符,表示疾病、痛苦等义,如“疾、病、疼、痛、痴、疲、疗”。

1.疾、病

现在二字连用成词语,作病的总称。古时二字有分工。“病”指重病,引申泛指疾病。进而引申指缺点,如“语病”“他有个小毛病”。“疾”从疒从矢(箭),会意为卧床养箭伤,矢兼表声。本义是伤病,外伤,引申为疾病,如“残疾人”“积劳成疾”。由“疾病”引申为痛苦,如“百姓疾苦”。进而引申为痛恨,如“疾恶如仇”。矢的速度快,由此又引申为快,迅疾,如“疾驰”“疾风知劲草”。

2.疼、痛

此二字也常连用成词语,表示因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感觉。但二字有不同处。“痛”由身体难受引申指精神上的悲伤,如“悲痛”“痛不欲生”。又引申为尽情地、彻底地,如“痛打”“痛快”。“疼”的本义是湿病,痹病,因身体有病痛需上心照顾,引申为爱惜,喜爱,如“疼爱”“心疼儿女”。

3.痴

从疒,知声。本义是痴呆,引申为傻,如“痴人说梦”。又引申指沉迷于某人或某事中,如“书痴”“痴迷”。

三、“亻+口”组合为“欠”

金文“■”(亻)+“口”组合成金文“■”,上部“■”是打哈欠的大口。本义是哈欠。打哈欠多因精神不足,故引申为缺少,如“身体欠安”。又引申指借别人钱物没有归还,如“欠债”。“欠”在合体字中作意符,表示人张口出气出声、感情表露等义,如“吹、欺、歌、欲、歇、歉”,作音符,如“砍、软、坎”。

1.歌

从欠(张大口出声),哥声。本义是咏唱,如“高歌一曲”。引申作名词,如“国歌”;又引申为能唱的诗或曲,如“民歌”“歌谱”。注意:学生常把“歌”的右边错写成“攵”,如果理解了“歌”从“欠”,表示张大口发声,就不会错了。

2.歇

從欠(张口喘气),曷(hé)声。以张口喘气表示累了要休息,如“歇一歇”。引申为睡觉,如“歇了一夜”。又引申为停止,如“潇潇雨歇”。

3. 欢、欣

“欢”的繁体“歡”从欠,雚(guàn)声,简化为“欢”,“又”是记号。“欣”从欠,斤声。二字都以“欠”(张口笑)表示喜悦、快乐,如“欢乐”“欣赏”“欢欣鼓舞”。

四、“亻+■”组合为“页”(頁)

金文“■”上部+“■”(shǒu,简写的“首”)组合成金文“■”,是突出了“目”的人头部。楷书繁体写作“頁”,简化为“页”。因“页”的下部空间低窄,“人”的捺笔不易舒展写出,故改为点。本义是人头,后假借作书页的“页”(yè)。但“页”在构字中作意符仍表示人的头部,如“顶、颅、额、项、领”。有些“页”旁的字似与头部无关,如“题、颜”,但追溯本义,即可理解其形音义的关系。

1.题

从页,是声,本义是额头。因额头和眼睛在面部的上方,故引申称文字之前的部分为题目、标题。用作动词,指题名,引申泛指题写,如“题诗”“题词”。

2.颜

从页,彦声,本义指面部的两眉之间部分,即印堂。面部常表现出人的表情,气色,“颜”又引申指面容,脸色,如“容颜”“和颜悦色”。进而引申指脸面,面子,如“厚颜无耻”“童颜鹤发”。由“脸色”又引申为色彩,如“颜色”“五颜六色”。

五、“亻+孕腹”组合为“身”

金文“”(亻)+“孕腹”组合成金文“”,像侧立的孕妇,中间一点表示胎儿;下部一横是指事符号,强调“身”指横以上的部分,横以下是腿脚。本义是妊娠,引申泛指人或动物的身体。由“横以上部分”又引申指物的主体部分,如“船身”。进而引申为亲身,如“以身作则”。“身”在构字中作意符,表示身体,如“躯、躺、躲”。要提醒学生,“身”的第六笔“横”表示肚子,写时不能向右边出头;“身”作偏旁在字左或字中时,为了避让,末笔的撇不往右边出头,如“射、谢”。

六、“亻+又”组合为“及”

甲骨文“”(亻)+“”(又,右手)组合成“”,表示赶上了前面的人并用手抓住他。本义是追赶上,抓住。引申为达到,如“及格”“力所能及”。又引申为涉及,如“言不及义”。抓住对方有时要利用机会,故引申为趁着,乘,如“及早”“及时雨”。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跟,如“以及”。

七、“亻+口”组合为“司、后”

甲骨文、金文的“司”“后”是一个字,比如商代的“司母戊鼎”后来改名为“后母戊鼎”。甲骨文“”“”,从“亻”(左右方向无差别)从口,像一个侧身站立、举手向前发号施令者,本义是职掌、主管。后来二字分化:人右向的尊为“后”,即帝王,如“后羿”(历史上的后羿指夏朝有穷国君主,后人将他与神话人物羿混淆);春秋战国以后专指帝王的妻子,如“皇后”。左向者屈作有司的“司”,如“司法”“司令”“司儀”。注意:在古代,后面用“後”表示。

八、“亻+東”组合为“重”

金文“”从“亻”从東(两头扎紧的囊袋),以人背囊袋表示负重;“東”兼表音。金文又写作“”,把“亻”“東”合并,下面加“土”,表示人立在地面上。楷书写作“重”,看不出字理了。音zhòng,本义是分量大,与“轻”相对,如“沉重”。引申为程度深,如“重病”“重创”。由“分量大”又引申为重视,进而引申为尊重。音chóng,数量多是由少积累而成,故引申为重叠,进而引申为重复。由“重叠”又引申为量词“层”,如“重重包围”。

九、“亻+臣”组合为“卧”

金文“”,从臣(人俯首时竖着的眼睛形状),从“亻”,表示人伏几案休息。楷书写作“卧”,“亻”讹变成“卜”。本义是伏身休息,引申为趴伏,如“卧倒”。进而引申为睡倒休息,如“卧如弓”。又引申指睡眠的地方,如“这套房一厅两卧”。

十、“亻+ 面具+厶”组合为“鬼”

甲骨文作“”,是“”(亻)头上套着一个怪面具,像人身巨首的怪物,右边再加“厶”(sī,私的初文),表示鬼的阴气重。本义是某些宗教所说的人死后的精灵,如“鬼魂”“活见鬼”。引申指阴险,不光明,如“鬼话”“鬼鬼祟祟”。用于对人的蔑称或憎称,如“色鬼”“小鬼子”。又引申指神奇,神秘莫测,如“鬼斧神工”“神秘莫测”。进而引申指机灵,敏慧(多指儿童),如“调皮鬼”“鬼精灵”。“鬼”在合体字中作意符,表示鬼怪、魂灵等义,如“魂、魄”;作音符,如“愧、瑰、魁”。要提醒的是,楷书“鬼”的第六笔“丿”,要从“白”形中撇出。

“亻+部件”构成的字还有不少。理解这些字的构形原理,不仅能提高识字效率,还能体会到“加一加”的汉字文化。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师范学院/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引申为合体金文
硬汉合体
兔死狗烹
聚散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神奇汉字
“止”字变合体
一起来说流行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