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现状综述

2019-09-10 01:32陈燕禧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理论

陈燕禧

摘 要:父亲参与教育对各阶段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作用。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学者对父亲参与教养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新时代特点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未来研究有帮助。

关键词:父亲参与教育;理论;研究成果

一、前言

从“丧偶式“育儿的提及开始,中国学者们逐渐将教育子女的主要角色从母亲转向了父亲。近些年,对父亲参与教育的研究可谓是”方兴未艾“。而外国学者已经在父亲参与教养做了大量的研究,有了近四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目前,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来看,可以发现在儿童期,青春期,以及成年期等各阶段,父亲参与教育对孩子今后认知,情绪,行为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母亲教育无法替代的。

二、父亲参与教养的概念以及理论

(一)概念与理论

1.父亲参与教养的概念

Lamb的三因素模型最先定义了父亲教养的概念。他认为父亲教养分为三个维度:投入、可接近和承担责任[1]。这三种维度的不同水平解释了具体的父亲教养类型。为了使这个模型更加切合我国父亲教养的现状,我国学者伍新春等人对Lamb的三因素模型中三个维度的概念重新进行了修订。三个维度分别是互动性、可及性和责任性。其中,互动性指父亲直接参与照顾和教育孩子;可及性指父子未发生直接互动,当孩子需要时父亲能够注意并做出回应;责任性指父亲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做的准备、积累、规划、支持等活动[2]。修订后的三因素模型更加符合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点。

2.父亲教养理论

1)父亲在位理论

Krampe,Newton等人提出父亲在位理论的动力学模型,从孩子的内心视角审视孩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该模型将父亲在位定义为孩子的心理父亲在位,也就是孩子内心对父亲的亲近性和可及性[3]。具体来说,父亲在位理论模型是一个由四个同心圆组成的四层嵌套模型。最内层是孩子内心对父亲的感知,外层是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再外层是其他人对孩子父亲在位的影响,最外层是关于父亲的文化和宗教信念。该理论强调了父亲在位并不决定于任何家庭结构。每个孩子都拥有父亲在位,只是父亲在位的品质不同。高父亲在位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每个家庭可以通过加强或者补偿的方式提高父亲在位品质。但是该理论没有提出其他影响父子关系的因素,比如父亲教育水平,籍贯,人格特质等,说明理论仍有待完善。

3.影响父亲参与教育的因素

1)Lamb 等人的父亲教养参与影响因素模型

Lamb等人认为,父亲参与教养的影响因素有四个。包括父亲的教养动机、教养技能和教养自信、制度(如工作特征)、社会支持与压力[4]。该模型强调了影响父亲教养的内部因素,如父亲的教养动机和教养自信。也强调了这四个因素见的交互作用。但是,该模型忽视了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比如,儿童或母亲的特征的影响作用。郭明春等人的研究发现,母亲的开门行为和关门行为都显著预测了父亲的角色信念与教养自我效能[5]。同时,该理论模型没有具体解释各因素之间是如何影响父亲参与教养,即模型的作用机制不明确。

2)Doherty 等人的父亲参与教养影响因素模型

Doherty等人提出了较完整的影响父亲参与教养的五因素模型[6],如图1。该模型从系统,宏观的角度概括了多种影响父亲参与教养的因素。强调了父亲,母亲,儿童三元关系同时考虑父亲——母亲子系统,以及更大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但该模型在强调三元因素的同时,忽略了对家庭系统中父亲与儿童,以及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该模型中缺少了家庭环境的其他子系统对父亲参与教养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三、父亲参与教养的影响

(一)父亲参与教养对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影响

1.对儿童期孩子成长的影响

父亲的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研究发现,父亲参与教育对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道德发展,认知发展等各方面产生影响。

在性别角色方面,根据弗洛伊德的性别角色理论,儿童时期的孩子会形成“恋父情结“或者”恋母情结“。同时,父亲在教养男童和女童时,通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女童更加耐心,爱护;对男童则更加严厉。这样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给男童设立了性别角色的榜樣,另一方面也帮助女童训练女性化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父亲教养独特的榜样示范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更清晰的性别角色概念和行为标准。

在社会化发展方面,父亲参与教养可能使儿童形成更健康的人格品质,更好地适应社会。Lamb等人提出,经常和父亲交流互动的孩子表现更多的自信,乐观,勇敢,坚强等良好品质。以及父亲的社会经验指导也会帮助孩子维持更好的同伴关系[7]。因为缺少父亲在位,儿童可能很难形成稳定的安全感,这种稳定的安全感缺乏将使儿童容易感到各种消极的负面情绪从而更难以真正适应社会。

在道德发展方面,由于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仍处于他律阶段,父亲的存在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Cynthia等人的研究发现,父亲角色的缺失增加了儿童犯罪的风险[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父慈母“是普遍中国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定位。一旦父亲角色缺失,母亲一人就难以诠释好即仁慈又严厉的角色。因此,父亲参与教养一方面有助于儿童明确对道德规范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防止孩子出现不良的道德行为。

在认知发展方面,父亲参与教育可以锻炼孩子不同的认知技能。研究发现,从小被父亲带大的孩子比被母亲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9]。大多数情况下,母亲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直觉判断能力会比父亲更突出。而父亲的数理、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比母亲更强。当孩子与父亲相处时,父亲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会激发和培养孩子更多的思考,促进孩子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对青少年孩子成长的影响

青春期缺乏父亲教养的孩子其青春期发动时相存在差异。表现为女孩的发育时间提前。研究发现父亲缺失的女孩青春期发育提早,并且较早出现性行为,这也增加了未成年怀孕的风险[10]。另外,青春期缺乏父亲教育的孩子在人际社交上表现不佳。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身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动荡,因此缺少父亲教育的孩子会体验到更多的负面情绪,如自卑,内疚,孤独等。这些情绪加剧了这些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

3.对成年期孩子成长的影响

成年后孩子的婚恋关系和自我意识都受到早期父亲教育的影响。Thorne 和 David的研究调查父亲缺失对子女成人后婚恋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父亲缺失的孩子同居比率更高,选择结婚比率更低。同时,缺少父亲教育的孩子成年后,其自尊水平相较正常家庭的孩子更低,他们可能会更早发生性行为,但是对自己将来成为丈夫和父亲的信心不足 [11]。也有很多研究表明,父亲教养还会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择偶标准以及婚恋观念。这说明,父亲教养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童年期的影响甚至会延续到孩子成年以后。

四、未来研究与展望

父亲参与教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特殊又深远的作用。因此,呼唤父亲角色的回归无可厚非,有其必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关于父亲参与教养的研究仍是验证性的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描述问题的研究较多,解决问题的研究较少。为此,我有以下两点建议:首先,结合新时代家庭结构特点角度,父亲和母亲的差异使孩子习得不同的认知和社会技能。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母亲和父亲在知识与社会经验上的差异似乎已经缩小了。那么这样的家庭教养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同时,新时代的家庭如同性恋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提高父亲在位品质或者替代父亲教养的角色?目前,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次,父亲角色的回归是众望所归,但是本身父亲参与教养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父亲自身的家庭角色错位,父子沟通,职业与家庭的平衡等问题,未来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干预方法或者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Lamb M E.The fathers ‘ role:Applied Pers pectives[J].New York:Wi ley,1986.

[2]伍新春,刘畅,胡艳蕊,郭素然,陈玲玲,郭幽圻.父亲教养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4),576-579.

[3]Krampe,E.M.When is the father really there? A conceptual reformulation of father presence[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9,(7):875-897.

[4]Lamb M E,Pleck J H,Charnov E L,et al.Pa-ternal Behavior in Humans[J].American Zoolo-gist,1985,25(3):883 - 894.

[5]刘洋.父母信念和母亲的守门行为对父亲教养参与的影响[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2018:1.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理论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论转化医学的当代成果和未来前景
1978年-2015年武术教育研究成果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继往开来 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