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技术激发课堂新活力

2019-09-10 07:22翟纯红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6期

翟纯红

摘要:平板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于课堂,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平台及有关技术,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师在有趣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平板教学;突破重难点;把握学情

平板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于课堂,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平台及有关技术,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在日常教学应用中看到了平板设备的优势所在。有了它的帮助,教师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具体来说,平板设备在教学方面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平板设备一扫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枯燥教学模式,提供了友好、有趣的人机交互界面,能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平板设备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诊断性教学工作,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再次,平板设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改良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习惯。它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取学生的易错点,针对高频的错题进行讲解,点评,进而即时反馈。这种方式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科学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课堂中的诸多细节中发现平板设备的一些优势。例如,教师在布置小测验时,可以借助它了解学生的完成进度,掌控时间;它提供的游戏化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不能自拔;新版本的平板设备还加入了“绿色网络”的锁屏功能,在为课堂注入崭新活力的同时有效防止调皮的孩子乘机链接外网。

一、把握学情“零起点”,借助游戏学新知

例如,对于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课《对韵歌》一课,我们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办法帮助学生识记‘对、云等7个生字”,教学难点为“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横撇、竖折3个基本笔画”。

对于零起点的孩子来说,他们善于形象思维。因此,在识记“云、雨、风、花、鸟、虫”6个字的时候,我就结合学生在《日月水火》一课中学习象形字的收获, 通过向平板的学生端发送“猜一猜、连一连”的小游戏让他们自行识记。我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复习识记的方法。同时根据数据统计,我找出出错率最高的字,再次帮助学生识记。这样的教学步骤,既体现了“从学生学情出发”,也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我把前几课学过的生字全“请出来”,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检测学生在组词方面的“功力”。我把这个活动用小组比拼的形式推送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这样,两轮游戏过后,相信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已经非常深刻了。

写字是一年级教学中的难点。针对零起点的孩子,我先应用课件出示新的笔画,让学生把新笔画“提、横撇、竖折”记住,然后通过互动题板推送“虫、云、山”,让学生圈画生字中的新笔画,并说说它在汉字中是第几笔。之后,我利用屏幕的广播功能推送汉字笔顺演变的Flash,让学生跟随平板中的演示同步书空,加深印象。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虫、山”,看看是哪一个笔画让这两个字“站”得直直的。学生发现原来是中间的竖。此时,我特别强调:“大家在写字时要让中间的竖‘站在正中。此外,这两个字都是右肩比左肩高一点,两边都要往里面收一收。”我范写后,学生书写;之后,学生提交自己的书写至教师端;我随机抽取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修改。

再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9课《棉花姑娘》第2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为:(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13个生字,会写“病、别、七、干、星、医”;(2)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传统的课堂检测大都是通过词语听写的方式,或者是教师出示词语,并指名读。我在执教这一课的时候将平板电脑中的“汉字听写”小游戏推送给学生,以此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这个游戏模仿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形式,有拼音和注释的帮助,学生答起题来更加清晰明确,而且游戏中的田字格给了学生一定的书写凭借,如果笔画占位不准确,也会被判定书写错误。这就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写对,而且要写好。

在检测学生对需要识记的生字的掌握情况时,我采用了“小熊射手”和“打地鼠”两个小游戏,分别从“组词”和“字形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检测,结合后台提供的即时数据,对完成得又好又快的同学进行即时表扬。学生在自己的端口收到老师的点赞,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高了。

之后的“理解和积累词语”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作者描写叶子和棉花的词语“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美妙之处,在教师的引导中感受叠词的好处——读起来顺口好听,会让眼前的画面更美丽,使描写的事物更可爱。我分组推送不同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送的图片,看看能否用这种形式的叠词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自己小组接收到的图片,模仿句式说话。这更加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以上是我利用平板电脑的便捷特点进行教学的两个典型课例。结合一年级孩子零起点的学情,让学生在新课中复习旧知,在游戏中识记新知;结合图片,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利用了平板的优点,帮助教师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发现文本“小规律”,凭借技术学表达

如教学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课《怎么都快乐》第1课时,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以下环节:

结合课文的言语表达规律和课后习题给予我们的提示,我们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学会运用句式“ ( )玩,很好!正好可以( ),可以( ),还可以( )”进行说话训练。

我在处理这个环节时,首先把课文的四个段落推送给学生,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发现四个小节中有什么规律,把有规律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提交反馈,等会老师指名说一说。”聪明的学生成功小结出本文语言的表达规律:( )玩,很好!正好可以( ),可以( ),还可以( )。接着,我出示课本中出现的关于“玩”的词语(组):踢足球、踢毽子、讲故事、听音乐、玩游戏、搭积木、打篮球。在学生复习认读后,我让他们说一说还可以玩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随机输入“下象棋、拍皮球、跳皮筋、彈吉他、打架子鼓、跳大绳……”。这些活动有的一个人可以玩,有的需要两个人,有的需要三个人,还有的可以很多人一起玩……接下来,学生就在互动题板上去模仿课文内容,选一选,填一填,说一说。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率也很高。

再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仿说”。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我就把各种小动物的尾巴和它们各自的作用打乱顺序,以“连连看”的小游戏进行推送。大家都参与,都思考。学生有了自己的空间,精力更加集中,完成效率更高。紧接着,我在学生连线后锁屏,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呀爬,她看见(     ),小壁虎说:(     )。(     )说:不行呀,我要用尾巴(     )。”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我就采取抢答的形式,比比谁的手速快,看看谁是最幸运的。抽中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完成说话训练。整个过程中,没有走神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可集中了。于是,本课时的难点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有效突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得很快乐,掌握了照着课文样子学表达的本领。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就是结合教学重难点发现句式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去进行说话。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还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添加一些类似的词语让他们进行说话练习,之后展示几个孩子的优秀作品,将其重新组成一首小诗或小短文,初步向学生展示了诗歌和文本的再创作原理。

三、融汇生活“小乐趣”,结合媒体巧学习

在一段时间的应用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平板电脑辅助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更生活化,更开放,更有个性:教师把题目发送给学生,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各自独立完成,全员参与,唯恐自己落后;当许多学生都想参与操作时,面对高高举起的小手,教师很难抉择,这时就可以通过 “抽奖”“抢答”功能选出操作的学生。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特别注重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平板电脑里面有丰富的课前预习资源,可作为孩子预习的参考。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特点体现在课前预习上。例如,针对《柳树醒了》《荷叶圆圆》《小白兔和小灰兔》《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类写景状物的课文,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后想象画面,试着把它画下来。这种预习方式让孩子们的懈怠情绪一扫而空,使其积极参与其中。

我在教学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咏柳》时,还利用“互动课堂”中的“互动题板”功能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诗配画”的练习环节。这个环节第一是要学生在田字格中填写本课的生字“碧、绿、妆、丝、剪”,第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诗意和想象到的画面为诗人的《咏柳》配上画面,提交上传。完成后,学生通过互评、点赞等形式评选出最佳创作人。紧接着,我又把“诗词大会”的形式引入课堂,要求学生根据“湖水边,河岸上,柳树抽出像绿丝绦一样长长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一句现代白话,说出对应的古诗词句。学生抢答:“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细长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二月的春风。”学生再次投入抢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趁着学生读背诗句的热情,我马上布置搜集整理有关春天诗句的作业。学生完成后,发送到我的QQ空间里,没有一个孩子欠交!

看图画学古诗——填古诗配画面——说意思猜诗句——拓展搜集诗句,这一连串的活动既巩固了学生对诗句的诵读和背诵,又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平板电脑在提供有趣游戏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画面美、意境美,增强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想要让平板辅助教学成为常态,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1)校园网络系统要正常运行,若网络经常卡、断,则根本无法保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2)教师要提高利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3)争取家长的支持,没有家长的支持,这种教学模式就无从谈起。其中,孩子利用平板学习产生的视力问题是家长和教师顾虑最多的,毕竟当今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让不戴眼镜的孩子成为了“稀有动物”。

虽然在运用平板电脑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的课堂确确实实地被平板设备“改造”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颖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值;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型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直接与学生对接,用数据进行呈现;更具有个性化的一对一教学消弭了所谓的“大班”“小班”的界限。

我们的尝试仅仅只是开始,但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将会不断地深入,完善,推广,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姜盼.平板电脑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浅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7(17).

(本文系“‘論坛杯201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暨全国语文名师工作室论坛活动”特邀名师文章)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