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城市食用菌产业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9-09-10 20:32郭益鸿
今日农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食用菌建议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健康消费理念的兴起,人民越来越重视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和科学的养生保健。食用菌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风味和保健功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健康有机食品,受到全世界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市场消费量在逐年增加,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分析研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食用菌;建议;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1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早在20世纪70年代河东人民就开始摸索食用菌栽培技术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快速发展,后随着南菇北移形势的加剧,从2004年开始整个产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到2007年总产量突破3 000万kg。但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产量下降至2800万kg,后随着国内食用菌市场的复苏,2010年产量开始回升,达到3 100万kg,在之后的几年里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到2018年总产量达6000万kg,占全省的1/5。目前,全市主要栽培的品種有平菇、香菇、鸡腿菇、金针菇、双孢菇、杏鲍菇、木耳、真姬菇、猴头、灵芝、羊肚菌等,其中香菇产量占总产的70%,位居全省前列。

2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规模仍需扩大,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广大菇农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总结中,已经筛选出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技术,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管理和技术水平逐渐成熟。但从全国市场看,运城市的产业规模还不够大,运城市所占市场份额仅0.1%,无法满足大客商的需求。能够达到精品级别的产品少之又少,其中一等菇占10%,二等菇占50%,三等菇占到40%,导致大部分产品只能走低端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城市食用菌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菇农收入。

2.2核心技术未能掌握,产业链条还未形成

目前,全市各类食用菌企业和合作社有200多家,从事食用菌相关行业的企业10家,但正规的菌种培育基地只有一家,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大部分菌种仍从外地购进,既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需承担菌种风险。精深加工企业目前只有两家,其中万荣天天香公司深加工生产线已经建成,但还没有投产;垣曲沐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因资金问题已经停产。整个行业仅靠卖原始产品、初级产品盈利,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循环模式,产品附加值低。

2.3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服务工作无法保障

食用菌栽培是一项集技术、劳动、管理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工作,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但运城市在技术层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全市大部分菇农食用菌生产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关键技术掌握不到位,无法应对生产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在管理中出现不少废料乱扔、不重视小范围杂菌、采老菇等现象,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态,广大菇农只能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主体,而不能成为市场主体;技术依赖性过重。目前全市大部分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都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管理和技术需要依靠外地技术员,大大增加了基地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2.4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综合效益不够明显

在菌林矛盾日趋突出的新形势下,运城市丰富的农业废弃物是发展食用菌的最大优势,但在资源的利用上是劣势,更是短板。每年全市产生的各类适合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农业、工业废弃物多达200万t,其中果树枝50万t,牛粪54万t,玉米芯30万t,如果能利用这些资源生产食用菌,最少可生产各类食用菌100万t,实现收入80亿元。但目前我们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还不足-5%。全市每年产生的果树枝大概有5亿kg,按80%可利用计,可生产香菇2.4亿kg,生产高效有机肥1.5亿kg,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4亿元,但目前利用率在10%左右,大部分被焚烧或遗弃,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3建议及对策

3.1 加强政府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全面推进食用菌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但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更为重要的是食用菌生产可以将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作物秸杆、动物粪便)转化成优质产品和高效有机肥,从而进一步延伸农业生产链条,完成整个农业生产的有机、高效循环程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大扶持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全面扶持。在大棚建设、冷库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按总投资的30%给予资金补贴,帮助想干事的干成事;重点扶持。加大对带动能力强,技术力量硬,销售渠道广的合作社和企业的扶持力度,按奖励型补助的方式每年给予一定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专项扶持。加大对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生产投入,提高食用菌生产科技水平,提升产业档次和产品品质。

3.2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延长食用菌产业链

要组织本地企业和菇农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升本地企业和菇农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引进大型企业和核心技术。重点要引进一些大型食用菌深加工企业,争取在提取香菇真菌多糖、延生产业链条、生产技术、菌种生产、菌棒加工、有机肥加工、购销中心等方面有所突破。

3.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注入科技力量

根据菇农需求,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调整培训思路,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大力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加大食用菌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适合运城市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总结万荣县、垣曲县香菇栽培技术,总结万荣县香菇棚建造技术,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和示范;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条的培训方式,从运城市食用菌生产实际出发,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总结实践经验,通过不断的培训和交流,使全市广大菇农成为食用菌栽培方面的实用性人才,成为全市食用菌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成为提升全市食用菌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3.4强化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提高运城市食用菌产品的知名度

以打造全国性知名品牌为目标,支持和鼓励企业、合作社按照无公害、有机化标准生产有机产品,积极推行有机化生产规程,打造品牌,通过品牌建立,规范标准,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综合效益。同时要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充分借助省农交会、北京农展会等各类农业展览会,吸引众多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加大对运城市食用菌产品的推广力度,特别要加大以万荣、垣曲为代表的运城香菇的宣传力度,使区域品牌越擦越亮,越做越强,全面提升品牌的理性价值,保证品牌的长期效应,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作者简介:郭益鸿(1984-),男,青海化隆,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食用菌栽培。

猜你喜欢
食用菌建议发展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三代人的建议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