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教学在药学教育中的实践和探索

2019-09-10 01:41邓黎李曼孙逊符垚
药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全英文小班化药学

邓黎,李曼,孙逊,符垚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成都 610041)

伴随经济与贸易全球一体化进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培养具备宽广国际视野、强烈创新意识、良好专业素养的高素质拔尖人才的重要环节[1-2]。2017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为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全球第8个监管机构成员[3]。由此可见,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与创新已为大势所趋。因此,培养具备宽广国际视野、强烈创新意识的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型药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4-5]。

近年来,随着基础学科,如生物学、化学、医学、材料科学的不断创新发展,药学作为一门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型学科也经历着高速发展,这势必对药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靶向药物与递药系统(AdvancedDrugDeliveryandTargeting)是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全英文授课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药物靶向新策略、具有靶向作用的新型递药系统以及结合化学、材料、生物、工程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致力于促进药学专业学生对本学科前沿进展的了解和掌握。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研究性、前沿性和交叉性等特点,对培养创新型国际化药学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本课程自2016年开设以来,采用“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全英文教学,获得了四川大学全英语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基金支持。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择、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体系等软、硬件内容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课程建设介绍

1.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首要重点[6]。作为一门前沿性较强的全英文课程,必然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学术背景和较高的英语能力。本课程由四位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和研究方向,担任不同章节的授课任务。四位授课教师的背景信息见表1。

表1 教师背景信息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四位授课教师构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队伍,均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较好的英语授课能力。其中,主讲教师基于本课程录制的全英文微课视频在“2017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青年教师微课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并在随后举行的“2017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再次获特等奖。因此,该课程通过构建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全英文教学能力突出的多层次师资队伍,有效保障了全英文教学的质量。

1.2 教材选择

与课程匹配的全英文原版教材选择,是全英文授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选择教材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考虑到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物靶向和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前沿,授课团队选用了同行评价较高的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TargetedDrugDelivery:ConceptsandDesign。此教材2015年出版,可在Springer网站上免费下载[7]。其内容深入浅出,收载了近年来基于不同靶向策略和靶向递药系统的主要研究进展,有利于学生了解该领域研究前沿,拓宽其国际化视野。同时,也要求各授课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实时关注相关最新进展,并及时将其融入授课内容中,保证授课内容的实时更新。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在参考资料选择方面,鼓励学生参阅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AdvancedDrugDeliveryReviews,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Bio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的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性或综述类文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查阅科技文献、阅读科研文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1.3 课程内容设置

靶向药物及递药系统所涉及内容众多,在本课程(共32学时)无法完全覆盖所有主题。考虑到与学生前期已学课程的衔接及本课程的特点,授课团队为本课程共设计了15个主题,基本覆盖了靶向药物与递药系统的设计原理与现有研究热点。具体教学大纲见表2。

1.4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8],二是要求学生的班级规模要适应小班化讨论教学的实际需要[9-10]。四川大学从2010年开始,着重推进并实施“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本课程授课方式融入了该模式提倡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程分为Lecture(教师讲授)、Discussion(学生-学生之间、学生-老师之间的讨论)和Presentation(学生演讲)三个模块,三个模块的学时分别占总学时数的68.75%、12.5%和18.75%。为保障教学效果和充分发挥“探究式-小班化”教学优势,首先是限制学生选课人数,并要求选择此课程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如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其次,广泛采用小组讨论模式,课程开始阶段即要求学生自由组合为学习小组(2~4名学生为一个组),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和以小组为单位的演讲(group presentation)贯穿该课程始终。另外,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启发式讲授、实施互动式交流、引导探究式讨论,真正影响并启发每位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1.5 课程考核体系

在“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以全过程考核为主,以达到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成绩的目的。授课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包括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课前资料准备、创新观点的提出等)进行打分,占总成绩的3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Presentation(学生演讲)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具体而言,关于讨论课程,由授课教师提前布置需要学生阅读的文献,课堂上进行20分钟引导性讲解并提出需要学生讨论回答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书面报告。关于演讲部分,每个小组抽取不同的题目,学生就给定的主题自主进行文献查阅、选择合适的文献资料制作幻灯片、进行10分钟的课堂展示并现场回答问题。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热情,教师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课堂演讲和展示,以及用英文进行提问和回答。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体系,既考察了学生对授课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也综合评价了学生在完成演讲期间所体现出来的文献检索能力、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 靶向药物与递药系统教学大纲

2 教学体会

全英文授课方式在国内药学教育领域开展较少,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文水平,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学术背景和科研素养,要将复杂的科学前沿问题简单化、形象化表达;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英文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全英文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本教学团队有如下几点体会:

2.1 课前精心安排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学生对专业词汇大都感觉拼写难、记忆难、发音难,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虽然选课的学生都具备较好的日常英语使用能力,但其专业英语基础较差,如果不经过提前准备,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跟上授课进度。因此,课前教师下发授课讲义、大纲、涉及的专业词汇以及相应的中文参考文献,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授课的幻灯片中也对生僻专业词汇进行中文注释。在三年的授课过程中,教学组为本课程申请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利用公众号平台提前下发资料,保障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2 课后详细总结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共性问题,授课教师课后需进行总结,并利用公众号平台进行问题讲解和答疑。很多学生对本课程的Presentation(学生演讲)部分存在畏惧感,教学组将上一学年不同学生的演讲部分进行了视频录制和剪辑,作为示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讲什么、如何讲等问题,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3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了加强学生对靶向药物及递药系统中所涉及不同主题的理解,教学组收集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图像、动画和视频演示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结合英文讲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降低其学习难度。正是由于视屏及动画资料的加入,学生普遍反映能较好地理解授课内容。然而,笔者在搜集和积累相关教学资料的过程中也深感高质量教学资料的匮乏和不易获得。世界范围内对版权等问题的日益重视,本专业相关免费视频和动画资料在网络上大多难以免费获取,这也为丰富授课资料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学组积极拍摄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视频,本教学组自行拍摄的基于本课程的教学视频,参加2018年“第二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获得一等奖。综上,本授课团队通过多种途径准备与课堂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提高了本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

3 结论

目前,培养具备宽广国际视野、强烈创新意识和良好专业素养的复合型药学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型药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其培养的学生需适应医药产业的国际化竞争。因此,全英文教学在药学教育中也必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教学组采用“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对靶向药物与递药系统课程进行全英文教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择、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上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在继续深造、出国留学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优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教学团队也深刻感受到全英文授课在药学教育中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与广大同行、学生进行更多地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建设有特色的国际化医药人才教学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全英文小班化药学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问卷调查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