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文化中英语谚语的翻译

2019-09-10 07:22罗艳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谚语翻译文化

罗艳

摘要:谚语的翻译不同于一般语言材料的翻译,它需要译者从谚语的特点出发,把握好句意与结构关系,形象的对称关系,文化差异的关系等。

关键词:谚语;文化;翻译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机构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風俗习惯、语言心理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谚语翻译充分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特征。

十七世纪英国牧师罗伯特.索斯明确阐述了谚语的定义:what is a proverb,but the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of several ages gathered and summed up in one expression(何为谚语?乃众多时代经验积累,观察所获而集中表达之炼语)。由此可见,谚语是由历史演变而来,表达的虽然是日常普通琐事或简单生活现象,其体现的寓意却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概括性及独特性。谚语的特点是文字精炼,节奏鲜明,比喻生动。有些谚语言简意赅,读后能够使人立刻明白其中的道理。有些谚语意义含蓄,耐人寻味,理解需思量。谚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跨文化交流角度探讨英语谚语的汉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一、文化共性与英语谚语对应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又堪称语言的精华。它源于人类时代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体现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观念。通常民族间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使得一些谚语表现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特征,即人们在社会劳动生活实践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所触发的相同感受和理解。这些相似之处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在意义上或者形象上彼此对应,印证了英语民族与汉语民族之间的文化共性特点,从而使对应翻译成为可能。A Dictionary of English Proverb对英语谚语“Look before you leap”的解释为:Make careful preparations before engaging in anything new,or you may meet unforeseen dangers and difficulties.与之对应的汉语谚语是“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治长》。意思是:经过反复考虑后才采取行动。表现出英语与汉语文化共性的谚语还有:

1.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金钱是万恶之源

2.Reckless youth makes rueful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

4.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

5.A near neighbor is better than a far-dwelling kinsman.远亲不如近邻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全然不同的语种,无论是语气、结构或文化的民族性都存在着极大差异。因此,此类对应翻译的谚语自然不会很多。尽管如此,这种方法毕竟是最理想、最直接的谚语对译方法,值得重视,研究和挖掘。

二、处理好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民族间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道德观念以及行为准则上存在的差异一方面造就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也导致了各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各民族文化中都有大量反映本民族文化特点的谚语。大多数谚语只会在含义或现象的某一点上相似,而其他方面都各具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根据表面形象来翻译谚语是行不通的,只有含义相似才能构成互译的基础,即谚语价值首先在其意义。如在汉语谚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中的“和尚”和“庙”具有中国民族宗教文化特征,如果对此谚语采用直译,势必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怎样处理好谚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使翻译顺利进行,除了对应翻译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一)原语表抽象意义,译入语中增加形象意义

1.Nothing venture,nothing gain.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3.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小别胜新婚

这些英语谚语表示的都是抽象意义,与汉语中表示形象意义的谚语具有的哲理含义。这种把表抽象意义的英语谚语译成表形象意义的汉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

(二)舍去英语谚语中原有的比喻形象,代之以具有汉语谚语文化特色的比喻形象

1.The morning sun never lasts a whole day.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morning sun 早晨的太阳,译为“好花,好景”)

2.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一日造不出洛阳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Rome罗马,译为“洛阳桥”)

3.Every porter praises his own pot.王婆卖瓜,自卖自夸(everyporter制陶人,译为“王婆”;pot陶罐,译为 “瓜”)

4.The dog barks in vain at the moon.狂狗吠日,无损太阳之光辉(the moon日,译为“太阳”)

5.You can’t eat your cake and have it.熊掌与鱼不可兼得(cake蛋糕,译为“熊掌”;it = cake,译为“鱼”)

6.The scalded cat fears cold water.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old water冷水,译为“井绳”)

7.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new broom新雇员,译为“新官”)

(三)避开寓言、典故及具有特殊意義的专有名词的翻译,取其喻义达到对应达意的翻译效果

1.The Trojans became wise too late.待到醒悟时,为时已晚(特洛伊战争期间,希腊人久攻特洛伊城不下,便设计制木马,藏武士于其中。特洛伊人拖木马入城,致特洛伊城沦陷。特洛伊人醒悟,但为时已晚)

2.See Naples and then die.不到黄河心不死

3.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多此一举(Newcastle为英国盛产原煤之地)

4.The swan sings before his death.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此语出自古罗马雄辩家、政治家和哲学家西塞罗Cicero。

三、谚语翻译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某些表现出基本相同或近似的形象、含义和文化色彩的英汉谚语可以互译,即对应翻译。但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对应而忽视内涵意义,势必导致谚语翻译中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A mile is as good as a mile,许多书中译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对此谚语的解释为:A failure is a failure,be it ever so little,and no more be it so great。其含义为:程度不同,但性质无差别。而汉语谚语词典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解释是:开始之时略有一点差错,但结果却会造成巨大错误。其含义为:因为一点差错而导致某种严重结果。

英汉谚语是受各自文化制约的。由于来源不同,它们表现出各自特色的文化面貌、习惯和特征。所以,在形象比喻上,用词搭配上,句式结构上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习惯。翻译时,必须从本民族文化的习惯和特点着手,突出翻译谚语以达意为先原则。译者很难把谚语里所包含的所有成分,从表面意义、形象、深层内涵及文化特征全部地、统一地保留在一个译文当中。文化的多样性限制了谚语的可译性。换言之,谚语翻译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这个范围随谚语对该文化的附着程度的不同而伸缩变化。凡是那些对文化传统附着程度大,文化色彩浓厚的谚语,翻译时大多数就只能译义。

参考文献

[1]Gregory,(1996).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Popular Proverbs and Sayings[Z].New York:Random House.

[2]包惠南(200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3]许钧(2009).翻译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骆小所(1995).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谚语翻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