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分析

2019-09-10 08:37王丹
环球市场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教学质量

王丹

摘要:高校以培养人才为已任,故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建设永恒的主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积极应对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需要,高校内部必须构建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长效机制,以求更好地服务日常教学工作,助力人才培养。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督控制;机制构建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自身建设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内部必须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育质量监督,并积极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长效机制,服务教学管理、服务教学质量监督。

一、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的构建原则

严格意义来说,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的构建既属于教学工作实践问题,也隶属于高校管理范畴,其在具体构建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把握这样几方面原则:

(一)教学管理和质量监督相分离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在设置组织机构时必须将执行性机构和监督性机构进行有效区分。高校内部构建监督和教学评估机构时,也应充分参考这种理论,确保二者彼此独立,确保监督机构既能够执行监督职能,也能充分履行对所有被监督机构的服务职能,以确保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监控效果。

(二)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就一般情况而言,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意味着承继、兼容和发展。高校在推进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沿用传统的、优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策略和理念,才能在新与旧相融合的视野下,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与长效评价机制的构建和生成。

(三)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筹

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到高校能否科学发展。于高校自身而言,发展并不意味着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包括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和协调。鉴于此,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必须树立长远的观点,不能仅图教学评估所带来的眼前效益,而是要从长远视角出发、关注人才培养的长久效应——只有以明天的目光审视今天的行为,才能确保高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

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的构建要点

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关键就在于把握那些能够彰显时代性、规律性,同时更符合基本的科学道理的方法,能够将一时之举措转化为寻常之习惯。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模块需要把握:

(一)设立专门机构

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也没有相应的管理体系,教务处承载了全部的教学监督和评价职责,也促使其常常陷入自我监督和管理的尴尬境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独立的质量监控机构,独立于现有的角度管理部门,承载教学评估、监督、信息收集和反馈等一系列职能,推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并行的长效机制正式落地。

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教育部成立评估中心之后,国内多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也开始筹划建设地方性“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用以承载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估工作所需的相关职能。而事实证明,这些全新机构的设置可以确保校内的日常质量监督工作更加制度化、正常化和规范化,对于巩固评建成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和基本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与价值。

(二)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确保高校能够生成完备的内部约束机制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想构建完备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更需要构建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的规章制度,其主要包括:

首先,高校内部的各个院系,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结合校方出台的各种统一规章生成具体的、符合本院系教学所需的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补充;

其次,充分借鉴和吸收教学评价过程中所累积的新经验、新方法,并将这些“新”思維应用到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应制度,以便今后的工作能够充分执行、有效遵守。

(三)强化教学监督

在推进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高校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强化教学监督,生成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具体包括:

首先,积极开展督导评教活动,通过建立二级教学督导体系,完善相关督导规定,包括院系教师职称的申报、教学质量奖的神情、新晋上岗青年教师的引进等等;

其次,推进试卷、毕业设计的抽调评阅制度落地。将抽调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次,实施学生和教师互评的制度,即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建立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让学生和教师在每一个学期都能对彼此展开评价,推进双方的教、学情况进一步优化;

最后,实施教学信息联络员制度,在各个班级内邀请多名学生担任教学信息联络员,通过填写《教学信息表》(网络信息上传),即使向学校或院系反馈教学情况,为其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方案提供参考。

(四)开展校内评估

高校内部的教学评估系统颇为复杂,包括对院(系)教学水平的评估、专业性评估、课程评估等。其中每一项评估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出台详细的评估指标,并且保证制度、指标及评估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易于操作的实施方法。在评估流程的设置上,其主要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

第一,自查自评。各院(系)、专业以及课程按照既定的评估标准整理自评材料,并提交自评报告;

第二,现场考察。组织专家(或高校构建考评小组)对各院(系)、专业以及课程进行现场观摩和查看,通过听取自评汇报、点评自评材料,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抽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组织听课、审阅教学大纲等方式,对各院(系)、专业以及课程展开评估;

第三,专家会审,对比评估指标出具书面评估结果;

第四,由高校相关部门对专家出具的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报教学主管校长进行审核;

第五,反馈、传递专家评估意见,各院(系)、专业以及课程根据意见进行内部整改;

第六,总结评估。由学校发文公布评估结果;

第七,学校相关部门负责检查各院(系)、专业以及课程整改落实情况。

三、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内部只有形成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才能让高校建设和教学活动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展开,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规范管理,助力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方海玲,李媛,程盼.“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5):226.

[2]杨少斌,米国际,刘宁.高校内部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J].高教学刊,2019(13):180-182.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我国志愿者权益现状及法律保护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