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建设与水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2019-09-10 07:22马建斌曹源
南北桥 2019年5期

马建斌 曹源

【摘    要】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传播可谓任重而道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文化重在建设,成在传播。水文化的繁荣是基于水文化的普及,而水文化的普及必须借助传播这个工具,没有水文化的繁荣就不会有水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水文化内涵  水文化建设  建设任务  水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02

一、水文化的内涵

人们与水资源由相伴、相争到相合这一过程中,水文化的文化要素已渐渐地形成: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如被改造的江、河、湖泊等等,这一系列的水利工程都是人们由于对水的认识进而实现改造,已达到利用的目的,这中间深刻的反映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二是制度形态的文化,如最早战国时代的“龙舟竞渡”等以水为载体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以水为主题的社会活动、社会组织;西汉的《水令》、民国时期的《水利法》等以水为因的法律法规;三是精神形态的文化,如“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思维方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可贵品质,“上善若水”的思想境界等等。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很多以水为题材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们用不同的形式将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财富传诵至今,成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

二、水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要性

水文化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接触过程中,由认识到利用到改造,在一步一步的相伴、相争、相合的实践中形成的。现今社会里,文化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回顾历史,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精神境界的极大丰富,国家的昌盛与发达不可能顺利实现,民族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也不能令世界叹服。

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水利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民族文化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水文化的传播,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中华文化的繁衍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石。当今社会,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对我国水资源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破坏,给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新期望,以水文化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各项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解人民之所急、解国家之所需,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崇高使命。

三、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水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推广中华文明的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水利事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水文化研究的成果付诸于行动的实践活动,是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途径。水文化建设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任务,当前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用于指导水文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者和水文化建设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利行业要有与自己行业相适应的特色文化、思想和精神支柱,并把自己的文化和思想建设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指导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以“人水和谐”的理念凝聚全体建设者的力量,以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鼓舞士气。坚持用“上善若水”“智者乐水”的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水利行业发展的风尚。“上善若水”和“智者乐水”的核心价值体系教导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上善若水”和“智者乐水”的道德品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扩大水文化建设影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扩大水文化的影响,就是要把水文化的元素渗透到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配置和管理保护等一切水利事业中;渗透到水利建设的水文地质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效益开发等各个方面。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要考虑到水利的兴利除害功能,还要重视水利工程蕴含的人文色彩和水文化内涵建设。要使每项水利工程成为具有时代精神与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代表;成为旅游、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营造水文化内涵丰富、优雅宜人的水环境,满足人们休闲、娱乐、亲水、爱水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繁荣水文化事业,扩大水文化影响

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是否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创新创造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文化事业的繁荣程度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水平,水文化事业的繁荣是发展水利教育和科技的基础,是落实“科教兴水”的战略举措。繁荣水文化事业,把水文化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把水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中去,优化水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完善水文化发展的政策方针。立足水文化自身优势,重点开发一批富有特色、具有较高层次和较高质量标准的水文化产品。

(四)保护优秀的水文化遗产资源,服务当代水利工程建设

我国拥有悠久而光辉灿烂的历史,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水文化遗产,大量的水利历史著作、文化古迹和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努力发掘优秀的水文化遗产,使其成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发掘传统的水文化、深化对中国水利史的研究,科学梳理中国传统水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做出新的贡献。加强对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总结水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积极做好对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服务当代水利工程建设。

(五)深入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的传播

水文化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科学的实验、科学的推广和科学的思想等,把人民群众在日常的水利活动中创造的水文化、水生态文明加以整理和升华,进而形成丰富的理论成果。从学术理论上加强对水文化的内涵、建设内容和传播途径进行研究是促进水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水文化研究应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人们的日常实践,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水文化研究不仅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应该是水文化建设的先导。水文化研究,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从水文化的内涵建设、具体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推进水文化创新发展,创造出与时代潮流一致的水文化文明,指引水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水文化的传播路径

水文化的传播是水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只有不断创新水文化的传播手段,才能使水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念植入到人们的心里。当前,水文化的传播不仅要利用传统的报刊和图书,更应该利用好互联网的高效、快捷、覆盖面广、影响大的优势,积极开发水文化的传播途径、丰富水文化的传播方式,提升水文化的传播效率。当前加强水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水文化工作的引导和服务工作

水利行业各级单位和部门应以水文化建设中心,调整工作思路,统筹工作内容,整合各方力量,精心组织策划,把水文化建设纳入到各单位业绩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之一。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水文化研究与发展的专项资金,鼓励水文化创新,积极扶持具有典型特征的水文化产品和优秀水文化著作的出版。

(二)加大对水文化宣传和咨询的力度

充分发挥《中国水文化》《中国水利报》期刊和《中国水文化网》等媒介的引导作用,把水文化的传播媒介建设作为水文化建設的重要内容组成,加强水文化报刊和网络建设,重视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建设特色鲜明的水文化网站。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水文化场馆,优化水利景区的建设。在每年的“中国水周”和“世界水日”等宣传活动中增加水文化的内容,提高群众参与度,增进民众对水文化的了解。重视水文化研究专家的智囊团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水文化研究会的帮扶功能,引领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水文化的研究

水文化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水文化研究要围绕水利工作的重大问题和水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理论研究。挖掘开展水文化研究与相关水科学技术的相互影响。提升水文化在水利建设中的内在功能,以及启发水利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尽可能地发挥好科学与艺术在水利上的完美结合,全面发挥水工程的各项功能,提高水工程的文化品位。结合水文化研究特色,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对策依据和更加科学的战略思维模式。进一步对水文化的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学术探讨和理论建设;对水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体系构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研究,力争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四)加强水文化的教育

把水文化教育系列课程加入到水利院校的选修课程体系,并作为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优秀的水文化研究团队编写通俗易懂的水文化读本,培养水文化教育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师资队伍,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水文化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布局合理,条件成熟的水文化基地或中心。在水利院校开展水文化教育,鼓励开设水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争取开设“水文化”专业,培养既懂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新时代水利事业建设者;在水利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水文化的特色,改善水文化的生存环境,发挥水文化的育人功能。把水文化教育、保护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道德理念结合起来,发挥先进水文化的引领作用和公民的自律意识。【基金项目: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水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专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SWH2018007)。】

参考文献

[1]邓俊等.水文化研究与水文化建设发展综述[J].中国水利,2016(11).

[2]宗晓卫.生态文明视阈下水利类高校水文化建设的内涵[J].四川环境,2016(12).

[3]殷青山.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提升重庆市水利发展软实力的战略选择[J].水利发展研究,2012(4).

[4]余达淮等.文化理论下的新时期水文化架构形式与原则[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

[5]李宗新.浅议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措施[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