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

2019-09-10 07:22吴章琼
南北桥 2019年13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培养能力小学数学

吴章琼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放课堂,互动学习,教会学生提问技巧;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敢于提问;营造学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引进竞争机制,挖掘提问潜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出问题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073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具有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现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策略谈一些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

提问是指小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有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研究它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出质疑语句,它是小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善于生疑、发现问题,从而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创新学习能力。具有提问能力的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不遵循固定的程序与模式,而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合理组织,调整学习内容和过程,有着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提出问题,善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新观点,进而创新。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质疑兴趣

使学生有“疑”乐“问”,学问是既要学又要问。只有敢于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才是真正的好学生。由于农村孩子父母外出打工较多,平日缺乏家长的陪伴教育,上课总是处于被动地扮演“观众”或“听众”的角色,更别说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了。面对现状,教师应该沉下心,主动去了解每位学生,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主动与他们交谈。课堂上问题由浅入深,创造足够的空间,让孩子愿问问题,敢问问题。只要老师们有足够的耐心,孩子们都会有“疑”乐“问”,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有“疑”敢“问”敢疑乐问总是在学生迷恋、执着、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怎样才算融洽呢?我觉得在平时课堂上,让孩子沉浸于快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孩子愿意主动参与,大胆提问。因此,教师首先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用亲切的话语,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另外,在课堂上还应以多激励为主。每个成人都喜欢听好听话,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教师要多用用鼓励性语言,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提问,哪怕只有一点点可取之处,都应该给以回应,而不应该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教给孩子提问的方法,消除心理障碍。无论孩子提出的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该给予合理有效的评价,激发孩子提问的兴趣,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言传身教尊重学生

教师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提出的问题,及时评价,鼓励孩子大胆提问;同时教给孩子恰当的质疑办法。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关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或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价值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按价值的高低或内在的先后次序梳理出来。

三、运用策略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一)质疑预习提示

预习提示,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在预习中,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按预习要求自学。在预习中运用新旧知识联系,探索新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探究;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给学生恰当的质疑能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探究获取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尝试练习提出问题

学生课前预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做一些练习,在练习时就会暴露出一些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顺势引导把难题演变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分数能否化有限小数时,先让学生尝试计算:把分数化成小数。通过计算后分类,发现有理数可分成两类:能化成有限小数和不能化为有限小数。再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学生很可能提问: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为有限小数?还可能提问: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哪些条件有关(分子或分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课堂学习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数学课堂学习,教师除了结合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營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设计求八边形,十边形,n边形内角和,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猜想。学生纷纷提出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假设,学生迫切想继续探索,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通过画对角线分三角形等填表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探究活动,发现规律得出结论:n边形内角和是(n-2)×180°。

(四)整理复习提出问题

整理复习是学生归纳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并提出问题。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引导学生对平行线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还是“永不相交”?鼓励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五)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数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话题等生活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我在教学课题为《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猪八戒抱回一个大西瓜,唐僧说:“悟空,快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一份。”猪八戒说:“不行,不行,西瓜是我抱回来的,我要多吃点,要2份。”于是聪明的孙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给了猪八戒2份。请你提出数学问题。此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举手争取提问,这样激趣提问题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之,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提问的能力一直是农村一线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放课堂,互动学习,教会学生提问技巧;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敢于提问;营造学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引进竞争机制,挖掘提问潜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参考文献

[1]谭宝彪.浅谈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5.

[2]赵云霞.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的提问能力[J].新一代(下期).2013.6.

[3]王月琴.小学生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1.

[4]童朝红.对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1.21.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培养能力小学数学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