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2019-09-10 07:22胡小平
南北桥 2019年1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小学

胡小平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品质、德育、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品德观念深入人心,也是从小抓起的教育措施之一。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全方面地提高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小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090

为了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开始大力整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科目的教学。这门课程不仅是对我国小学综合学科课程的发展,以及教育任务与目标有着详细的规划,还包括在教学过程、常用教学方法、类型、模式、课程评价,教师的基本素养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这门课程不仅着眼于小学生阶段性格的可塑造形与易感染性,同样也注重教师的教学要求,力求最终达到教学的最高教育目标。

一、教师要意识到品德与社会在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期间,认知能力、学习构建方式、学习能力、性格和三观都是非常脆弱和易于被感染和影响的,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造性。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教师不对其进行品德与社会方面专门的教学和刻意的引导,学生可能就会养成不良好的品德或习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情况并不良好。学生对于社会与品德课程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手段存在缺陷,却还未意识到问题;或者学生不想学教师不重视的情况在一些过于追求学业成绩的地方都屡见不鲜;还有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影响过大,导致学生已经养成了不好的品德和习惯等等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看到,这绝对不应该是在一个进步的社会里该出现的,这不仅是一种现象,还应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生是每个社会主义接班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成长阶段,如果不施加社会与品德的教育,本来就天性散漫爱好玩乐的孩子,在本该认真学习的时候养成了不良品德,未来的社会怎能放心地交付到他们手上!所以教师和学校应该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以及这门科目的有效、高效教学。

二、教师应当遵循教育目标和教学原则地进行社会与品德科目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又称“品德与生活”)的现行教育任务与目标在于,从品德素质和道德素养两个方面进行对小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就应该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拟定恰当的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过程,在教师以身作则的教学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学习。这门课的教学原则在于:

全面性:从教育者应该牢记“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教学理念,争取实现学生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包括爱国教育、明辨是非的能力、责任感的培养、有爱心的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礼貌礼仪等等。

生活化: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印象深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生活联想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比如,针对班上有学生欺负其他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不实名地举例说明,不良行为习惯的坏处,教师对待此事的态度也应该是防微杜渐。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生活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关于家庭教育,教师有义务提醒学生的监护人对其进行监督与纠正。

自主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教师,而在于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参与得是否积极。社会与品德这门科目设定的初衷并不在于学生能拿多高的卷面分,而在于学生在听完这门课的讲授过后,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方面会有积极的改变。

比如,教师在对于礼貌这堂课的讲解过后,教师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尊师重道的道理,改变个别学生不向师长问好的不良行为习惯。这才是社会与品德真正地落到了实处,教师真正的教好了学生的具体体现。教育目标就像指路的灯塔和路牌,指引着从教者努力的方向和教学的远方,教学原则就是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在正轨上,而教师,是永远的指路人和监督者。

三、改善手段

现状尽管非常令人担忧,但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路如何去走。从教学方面着重来讲,教师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情况,比如在一个山村教学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品德与社会不应该放在专业教学之前或者之后的位置,而应该是并行的。既要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也要教授他们考出大山的知识;既要教他们出人头地,也要教他们不忘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发达城市地区小学生的教学,教师在讲授《劳动的意义》这节课时,很难让学生意会什么才是劳动的意义,说的多不如做的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力所能及的小事,然后观察家庭成员的反應和自己的心情感受是否发生变化,再让学生分享就更加易于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了。

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开展拓展训练,在实践中教育学生。比如课外阅读这一项,就能有效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宣讲给学生更加全面的品德与社会的知识。劳动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与先进事迹等,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课本以外的东西,爱国教育和劳动教育就蕴含其中,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让他们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培养出较高的道德素养与思想品质。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国家重视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要加强品社课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求从教者能理解其重要性,和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从社会角度而言,社会或者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宣传力度,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应当加强监管力度,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从家庭教育出发,教师可以联系沟通学生家庭,为学生品社学习的实践提供一个监督与奖惩工作。其次,教师的教学工作要做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了解到品德与社会的知识与实践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尝试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助力学生树立完整的、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是怎样帮助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教师应该发现这个问题并分析它,使出浑身解数也要解决它。这仅仅只是笔者我一个人的看法,希望会对同仁们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小学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