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文明其精神 先野蛮其体魄

2019-09-10 22:38汪拥军
南北桥 2019年13期
关键词:锻炼身体体育锻炼小学生

汪拥军

【摘    要】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在儿童早期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儿童体质的增强,不能忽视体能的培养,不应强制儿童整天学这学那,而应使孩子学会锻炼身体,身心愉悦地度过儿童时期。完美人格,首在体育。

【关键词】儿童  小学  注重  体质  培养  锻炼  学习  终身  关键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213

近百年前的刊物《新青年》上刊登了一篇署名为“二十八画生”的文章——《体育之研究》。这篇极具前瞻性的论文指出:“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此篇文章的真实作者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

作为小学教师,个人认为小学阶段的各项教育的位置排序是:体育第一,德育第二,智育第三;中学时则三育并重;整个人生阶段是终身体育、终身德育、终身学习。正如毛主席所说:“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为何小学阶段应将体育放在教育的首位?结合30多年的教育经验和实践,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凡事皆有极关键之时,抓得住的,便是明者

要想身体好,打牢基础要趁早,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期。许多家长,包括部分教师往往把智力开发,识字阅读,或者学习做人和培养品德放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如果一味地只强调智力开发和识字阅读,这很可能导致儿童身心发展“自然生态”的失衡,这样做只会拔苗助长。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看,这也是不正确的。身体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儿童强壮的体格是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的物质载体。唯物主义辩证法也告诉我们: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處于发育的关键时间段,错过了关键期则以后很难弥补,正如种庄稼“农时不能误 ,错过无法补”的道理一样。众所周知,哺乳动物及灵长类动物小时候就是玩耍和游戏,在玩耍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强壮了身体,并且学会了各种捕猎和逃生技巧。这样长大后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动物们就学不会这些技能。从小在动物园长大的老虎的行为给我们人类上了生动的一课。动物饲养员为了培养这些从小圈养的老虎的野性,放一只小牛犊在园中,让老虎去猎杀,结果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发生了,小牛犊反而把老虎追得到处乱窜。

体育运动项目如:体操、技巧、球类等必须从娃娃抓起,过了这个关键期则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因为“过了这个村,便没有这个店”。小学阶段,体育课上会进行一些基础的训练,比如适量的跑步、跳远、球类、体操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强身健体,增强他们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及耐力的发展。适度的体育比赛,会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小学生的骨骼生长正处于关键时期,如果缺少体育锻炼,只是埋头于书本之中,将会对身高体重、对外界的抵抗力、身体器官的发育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小学生的肌肉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各部分的发育都不平衡,如果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使肌肉在形态、结构成分和机能上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使得小学生的肌肉发育均衡、体态端正,对防止肥胖症等都有显著的作用。

二、凡事皆有极复杂之时,拆得开的,便是智者

小学阶段体育第一的观点,不是说德育、智育不重要或干脆不要,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不是德、智、体齐头并进,而是拆开他们,以体育为重中之重。小学体育教育是整个体育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运动感受和体育信息的起点。良好的体育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对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重要阶段。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近视眼、肥胖儿童增多。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学习时间过长,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所以,必须坚持体育为首,绝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再做“东亚病夫”。

三、凡事皆有极重大之时,沉得住的,便是静者

在这个“考清华 上北大”,“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社会愈发浮躁的今天,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沉住气,坚持我们的观点:体育第一。当今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便娇生惯养,没有受到什么锻炼,而家长也因为安全问题,害怕孩子受伤而不允许孩子经常出外玩耍和参加体育比赛,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也失去了出去玩的兴趣。学生由于忙于各种学习任务、参加各种兴趣班,缺少体育锻炼,从而造成了身体素质差,缺少抵抗力,容易生病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耐心向家长们宣传我们的观点,讲清楚儿童缺少体育活动的危害。转变家长的观念,才能改变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在的农村小学中,体育课还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的家长和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认为学习好就可以了,并不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况且学校要升学率,家长要成绩单,老师也要教学成绩去评职称。喜爱运动的人都知道,当我们在户外运动的时候会心情舒畅,适当的运动可以舒缓疲惫,身心也会随之愉悦和宁静。小学生的身体处于发育的最前线,因此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当课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繁重的时候,锻炼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因此有个好身体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把体育放在首位,并非成天都要孩子去搞體育和游戏活动,它的本质是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它不仅要求孩子能成长,保证孩子有强壮的体魄,而且还要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聪慧的大脑和健康的心理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在新近制定的《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所以,必须静下心来从长计议,为孩子一生的前途和全面发展着想,必须以体育为首。

四、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勇者

把体育放在首位,目前虽仍困难重重,但必须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定信心。只要讲究方式和方法,一直勇敢地坚持下去,终究会有收获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体育的基础知识和锻炼方法,体育基础知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依据,有了知识作指导,才能使体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此,不能把体育课看成是单纯的技术动作的传授和练习,而必须同时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教师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取专门的理论教学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将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教师要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教会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及调整运动负荷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从锻炼中得到乐趣。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由被动变主动,由盲目变自觉,把增强学生体质实效的获得,由必然王国引向自由王国的境地,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一旦学生有了锻炼身体的兴趣,并且掌握了锻炼身体方法,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所有困难便迎刃而解。

五、凡事皆有极矛盾之时,看得透的,便是悟者

看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学习时间减少了,但是却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诠释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含义。在儿童早期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儿童体质的增强,不能忽视体能的培养,不必强制儿童整天学这学那,而应使孩子愉快地度过儿童期。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及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让社会及家长们承认以“体育为首”的理念。“体育为首”的实质,是为学生漫长的一生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是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受益的长远工程。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尽量使体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孩子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在运动中身体得到强健;在体验中技能得到发展;在活动中产生兴趣,从而真正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终身德育和终身智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家蔡元培说:“完美人格,首在体育”。愿它成为我们教育的航灯!

猜你喜欢
锻炼身体体育锻炼小学生
锻炼身体
绕着猴子走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