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模式研究

2019-09-10 07:22姜春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姜春兰

摘要:思想政治课在高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从顶层设计、构建第二课堂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模式研究,从而系统阐发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时代意义。

一、关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及其时代价值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繁荣发展的精神武器,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脊梁。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持久也是最深沉的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向心力,赋予了中华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从容姿态,也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文化信心使理论自信更加理性,文化自信使道路自信更有方向,文化自信使制度自信更有保障。

中华民族已有5000年的文化积淀,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化的浸润与传承也从未间断。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符合高校育人理念与育人目标,同时也使思政课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可以触摸的到的一门课程,也彰显了思政课程的时代风采和永恒魅力。

二、加强顶层设计,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展现思政课的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红色文化融合在课程的内容之中,使思政课变得更加具有时代魅力,将思政课打造成为学生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一)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形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长效机制

坚持从严从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 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铸魂工程来抓, 形成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长效保障机制。充分认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精神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对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红色文化转化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生动力,以主动担当的历史责任正确把握红色文化发展趋向、传播规律及其新时代价值,提高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高屋建瓴,加强顶层设计,拟定有关的政策准则,并将这些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完善专题式红色文化教学体系,夯实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注重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历史资源, 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把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斗争中的“人、事、物、魂”分专题,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辅助材料,把实践教学基地红色文化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完善專题式红色文化教学体系, 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形成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向学生系统介绍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系特征、发展演变及新时代价值。通过触摸革命时代, 感悟先辈人格力量,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做到与时代同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夯实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青年学生基础,使思政课教学接地气、获实效。

(三)创新教学方式,探寻“红色文化”与课程结合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最直接方式。因此,高校可以尝试着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的良性互动机制,把“红色文化”教育列入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计划,使“红色文化”教育成为思政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形成系统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时,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选择“红色文化”中的典型事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青年学子透过“红色文化”教育了解党的历史和祖国的文化,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红色文化”教育深入融合,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课堂上,思政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鲜活地展现蕴含红色文化内涵的影视片段、经典歌谣、历史照片等,利用视听上的冲击,引发学生心灵的触动。激发青年学生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用青春建功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实际行动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个人价值。

三、搭建第二课堂,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式方法,立足教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坚持体验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两大内容平台(理论、实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种课内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意识,实现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可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旧址、听前辈讲革命故事等实践活动,深切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信仰。用直观感知代替传统说教,用润物无声代替“满堂漫灌”,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中身临其境感受思政课堂教学的魅力。在课堂上开展的实践活动如:颂咏中国精神;传唱红色经典歌曲;朗诵我和我的祖国;新编历史剧等活动。在追寻革命先辈的道路,踏着他们的足迹,让自己的灵魂在重温这段腥风血雨中得到沉淀和升华,实现对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每个实践内容都针对每节课程的主题展开,不仅仅让思政课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也使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了思政课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红色文化是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文化,蕴含着革命的先进文化、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与丰富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将红色文化理论与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 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对革命遗物、遗址、遗迹等历史遗存和纪念碑、纪念堂、纪念馆等纪念场所开展现场教学,通过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以身边人,说身边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实现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操的教学目标,具有新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