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高校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9-09-10 07:22赵凤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2期
关键词:外语人才复合型国际化

摘要: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现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外语教育转型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并能明确办学定位,实现培养目标分类改革,合理对接国际化标准,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手段。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

引言:

基于国家颁布的人才发展纲要的要求,高校应助力于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其能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我国为了更好的适应与应对新的经济发展结构与趋势,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倡议,基于此,高校应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具国际化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一、高校外语教育转型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伴随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进程的推进,中国只有建设更加开放的格局,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才能有效完成经济转型。基于此,外语教育及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与迎合“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新局势,高校应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基于此,人才的需求与供给问题,成为当下推进与落实“一带一路”相关工作继续解决的问题,尤其语言类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基于“五通”建设的积极推进,“语言铺路”、“语言先行”,显得尤其紧迫。而外语人才的培养,依然是教育领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虽目前我国“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但仍无法全方位满足需求。因此,高校应重新教育目标,制定新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是对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回应,同时,还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符合型国家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明确办学定位,实现培养目标分类改革

传统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更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过程中,大多以培养高级翻译人才为目标。其主要以语言文学、经贸类翻译人才为主要目标,去培养外语专业人才。而高校若想有效推进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力度,应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并贯彻与落实中国全面“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力度有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外语人才培养标准应按照以下分类目标指向。如侧重语言文学的外语文学人才、侧重于语种复合的復合型人才、侧重于区域国别研究的高级研究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的分类改革,更符合“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发展战略。将语言规划、语言服务进行有效融合与匹配,是制定人才培养新模式、落实新方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手段的统领及依据。而在培养以上三种类型外语人才过程中,需制定相应的要求。例如,若想达到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标准,需熟练掌握与运用英语等通用语种,并能了解与运用其他外语语种,实现多语种教学目标,使其达到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标准。同时,针对于高级别研究人才的培养,应着重语言文学类人才、跨文化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及区域国别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并能基于国际化合作办学+研究项目向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国际战略能力与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培养。而为了更好的适应“一带一路”需求的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应加强学生跨文化外语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国情研判能力的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需在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国际化、多元化的专业教学课程中具体实现。而高校外语人才知识储备、素质要求等方面,为其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规划路径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参考依据。

(二)合理对接国际化标准,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手段

高校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应严格按照多元化、多层次、及全方位的实现方向,并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等特征。具体而言,所谓的多元化更多的是表现在培养手段与平台的多元;而多层次应融合部署高校与其他地方高校、国家需求与地方需求,并能正确认知精英人才与优秀人才的区别;全方位体现在整个多方资源,将政府、社会力量有效的融入其中,使其能更多的发挥它们的功用与价值,支持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例如,人们所熟知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就是以建设世界一流学府、培养国际化特色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教育平台,积极探索更完善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高校应科学借鉴其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能够构建立体多元的人才培养路径。并能充分贯彻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积极建设国际级外语人才实训基地,并开设更多的语种课程,合理对接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基于此,高校应创建更加多样化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搭建课程群,强调特色教学,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首先,合理分配学科教育与技能实训的比重。基于英语专业的教学,当前教学流程中更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对于更深入的沟通技巧、跨文化交流、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相较而言要求较低。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具有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对于以具备一定学科专业学习基础的外语专业学生来讲,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因此,在学科教育基础上,应合理增加思辨创新、国际文化研究等课程。

其次,完善课程横向宽度的问题,强化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品格。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文化熏陶、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特别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其他职业院校应打破学科结构的限制,有效融入通识文化类课程,使学生可吸收到不同方面与内容的知识,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完成。

结语:

总之,基于“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外语人才的供给应得以保障。并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达成预期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习外语专业的学生能成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慧.“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05):129-133.

[2]田厚杰,刘新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汽车维修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03):26-29.

[3]李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复合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238 -239+ 241.

作者简介:赵凤兰 (1972.12-),女,汉族吉林大安人,白城师范学院,文学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复合型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基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个性化外语人才培养浅析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