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2019-09-10 07:22林曼
学习与科普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微信

林曼

摘 要:传统成长记录袋因为积累的工作过于繁琐,在新时代的今天,本文尝试借助微信平台,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在操作层面上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践研究,对推动成长记录袋的应用和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微信 成长记录袋 实践研究

进入“e”时代的今天,传统小学语文成长记录袋的研究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微信,这种崭新的沟通平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国大地,、发布便捷、传播迅速……这些优点是否也可以为我所用?笔者尝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成长记录袋研究中借助微信平台,用鲜活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对语文学习的向往,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针对传统成长记录袋的不足之处,结合微信平台的特点,我们从增加记录袋内容、扩充展示平台、多元化评价主体等方面作了以下尝试——

一、微信不“微”, 螺蛳壳里做道场

(一)小小朗读者——用视频记录青春之声

朗读,是传统成长记录袋常常忽略也是没办法记录的部分,笔者仿《朗读者》的形式,依托微信平台记录下孩子们声情并茂的一幕幕。

动人的背景音乐缓缓流淌,斯琴高娃老师含着热泪轻声读着贾平凹的散文《写给母亲》,无声的文字在高娃老师饱含真情地倾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也激起了他们对于朗读的兴趣。

乘着这股朗读带来的东风,笔者摸拟《朗读者》的形式,在班里推出“小小朗读者”这一朗读项目,两周一期,每一期,筆者都会提前与小组长商量好一个主题,比如“师恩难忘”“母爱”“友谊地久天长”……定好主题后,笔者会在建好的微信朗读群中,把主题和要求一并发在群公告里,接下来的空间就正式让给孩子们尽情发挥了——

通过几次的朗读小“PK”,笔者发现孩子们获益良多:

1、重视朗读,字音的准确率得到了提升;身为小小朗读者的孩子们有了较真的劲儿,我读你听,我听你读,互相正音、纠错,最后呈现出的视频成品字正腔圆,让大家惊喜连连;

2、增强了语感,对文段的品读有了较大的进步;咀字嚼词品句子,一篇文章要读得好,少不了感情的营造,看到字词句联想到蕴藏其中的真情厚意,孩子们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把无声的文字化成有声的倾诉,文字的魅力之花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渐渐绽放。

(二)作文新天地——点燃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是语文学习总也绕不开的话题和难题,好的作文最终的归宿不应该只是一只简单的记录袋,笔者相信,有了微信平台的助力,孩子们的写作之火可以燎原。

尝试一:我是小导演——配乐、配景齐动员

好的作文应该让读者、听者如沐春风,有了前文“小小朗读者”的牛刀小试,我们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最引以为傲的作文找出来,通过配乐、配景的方式让平面的文字立体化,让他们笔下的文字也活起来!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透过它的眼睛去看世界。作文难度不大,孩子们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奇思妙想,精彩纷呈。在点评课上,笔者给孩子们布置了修改作文后把自己作文用音频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微信群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的孩子们忙开了——有的小组聚在一起商讨音乐的选用,有的小组埋头修改作文,力图把文章最美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事实证明,孩子们有着无限的潜力,他们把自己的佳作美文配以音乐、配以美景上传到微信群中,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串串惊喜,我班周泽轩同学的作品《我是一只快乐的小甲虫》还在学校举办的“电脑作品”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尝试二:我是小主编——电子刊物显身手

作文除了以音频、视频的形式积累展示在微信群里,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电子图文软件制作成电子刊物,让孩子们一尝编缉的苦与乐,感受其中的付出和收获。

笔者会向孩子们推荐简单易操作的图文创作软件,例如:美篇、秀米,可以随意添加与文章相符的图片、背景音乐和视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沉淀,他们不再只局限于自己的或是小组的某一两篇作文,在挑选文章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徐卓同学编缉了一份名为“父爱如山”的电子刊物,刊物里收集他自己小学阶段写的8篇与父亲有关的作文,背景音乐选的是《时间都去哪儿了》,再配上相应时间与父亲的合影,文字与图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孩子与父亲情感由亲密到疏离再到尝试靠近理解的过程,在舒缓又深情的旋律中,我们感受到父子之间的爱慢慢的重新汇集在一起……

传统的成长记录袋记录的只是寂寞干瘪的文字和稿纸,借助微信平台这一自由宽广的沃土,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文字在生根、在发芽、在舒卷着嫩绿的枝条……

二、微信不“微”,评价主体更多元

微信平台给了孩子们一片翱翔的天空,为他们记录下更全面的进步之处,也为成长记录袋创建了更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笔者据此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模式,让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成长有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

评价模式一:生生之间——星级加分制

微信平台是公开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在群里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他们会进行自评和互评,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五颗星,根据得星的多少,孩子们可以当选“朗读之星”、“作文之星”……此项评价模式的设置旨在使学生能从欣赏的角度去汲取别的同学的长处,舍弃井底之蛙的自大思想。

评价模式二: 家长、老师评价——反馈式评价

家长、老师是这一评价模式的主体,作为成年人,我们更能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进步与不足之处,笔者要求家长们在微信群中针对自己孩子及另两位任意孩子的作品给出文字的肯定及建议。

刘晔爸爸在微信中是这样评价自己孩子的作品的:“晔晔在我眼中永远都是当初的小不点,可是今天,爸爸发现你已经长大了!你用你的文字告诉大家什么是真诚,你用声音告诉大家什么是力量,爸爸为你点赞!”

劲松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在“小小朗读者”中选取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进行朗读,可能是对文章理解不深,有一些需要努力的地方,笔者对劲松是这样反馈的:“劲松在朗读时要注意人物的心理变化,希望你能再找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资料再深入了解一下,做一名真正的朗读者!”

……

看到了家长和老师温暖而又满怀期待的反馈式评价,孩子们有了明确努力的方向,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做好了更充足的准备。

评价模式三: 社会评价——鼓励式评价

对于一些精彩的作品,笔者会建议家长把孩子的作品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中,把微信平台受众面大的优点发挥出来。

虽说朋友圈中只是小小的“赞”,但是亲朋好友的鼓励给了家长和孩子莫大的鼓舞,他们也见证了孩子语文学习的进步,与网络世界相比,微信平台更多了一份人情味,而这一份人情味能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在“e”时代这个大形势下,借助微信平台这一股东风,小学语文成长记录袋以鲜活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扬起新的风帆,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同时增强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为形成性评价启开一页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王慧,蒋厚亮.微信在课程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2).

[3]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科教导刊,2012(2).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微信
微信
微信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