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协同育人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9-09-10 07:22高岩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摘要:在“准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下,从学校育人和企业育人两个角度出发,从学生入校、在校学习、企业实习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整合校企双方的德育教育资源,收集学校、企业的德育方面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料。聘请“德艺双馨”作为本专业的企业导师,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分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制定学生企业实习品德素质考核方案,并按照方案对学生进行考核。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德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三五”教育规划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培养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更应该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培养高品格、高素质的全面发展技能型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准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下,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成为“企业员工”,严格执行公司的规定,不能以学生的名义享受“特殊待遇”,实现学校到职场的“零过渡”。但是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本文主要是在校企合作育人的前提下,提出完善的学生德育教育培养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成为真正服务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当前高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使得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容易变得自我,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有所改变。有些学生在家不孝顺父母,在校不尊重老师,忽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有些同学崇拜的对象是那些明星,却不认识曾经为国牺牲的英雄和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这就为我们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仅凭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今,各高校的课程思政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但大多數课程思政的建设停留在课堂教学、专业课教学中,很少延伸到学生的实习、实训中;而且大多数的课程思政教学任务是由在校老师完成,却忽视了企业中有很多爱岗敬业的、奋斗在一线的优秀员工;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考核方式,很难在一个阶段内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考核。

二、校企协同育人德育体系的构建

1、整合校企双方德育教育资源

学校和企业都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学校里有思想政治教研室,很多经验丰富的思政老师,在思政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以及学校多年积淀下来的育人理念和文化传承;同时,企业也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社会责任、规则意识、绩效观念、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等理念,这正是高职院校德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企业中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线员工,他们和同事之间、客户之间或许每天都在发生一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迹。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案例,校企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老师在进行企业调研、企业挂职锻炼的环节中,学习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理念,提炼德育的精华;组织企业员工来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方面课程的学习,因为很多公司是不会设置专门的思政培训师,大多数的企业培训内容也是针对本行业的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可以填补企业的空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聘请“德艺双馨”的企业导师

从企业中选拔一些优秀的人才,他们作为企业德育资源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德育资源的重要挖掘者和传播者。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导师非常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其在学生德育教育上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他们每天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往往是学生们效仿榜样。因此,企业导师必须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让学生信服他们不仅具有高超的技术,更具备高尚的道德。

企业导师的选择,我们尽量选择在企业中的“优秀员工”、“三好员工”、“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他们是企业中优秀员工的代表,不但在专业技术领域突出,在品德方面肯定也是典范。可以邀请他们在学生入学初期进入学校,作相关的报告,让学生一方面了解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3、融入企业元素的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就是要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其育人功能。学校中的专业课大多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品德的培养。我们要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等,同时,加入企业的元素,把企业的一些案例、理念融入教学设计。

4、开设企业德育教育课堂

学校开设企业德育教育课堂,以讲堂的形式来为学生答疑解惑,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技巧、就业指导、面试技巧等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的择业、就业,并在此过程中做到诚信友善,不能只顾个人的暂时的利益,也要从长远的角度替企业和他人的角度考虑;定期进行企业员工先进事迹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

5、建立企业德育实训基地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只有在与员工深入接触或者进入公司才能切实地体会到,在企业的德育实训基地中,一方面,我们要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计划和方案中,学生在进行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的同时,从中受到德育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设立专门的基地用于集中学习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社会责任、规则意识、绩效观念、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等,通过实地的接触和体验,学生会有深刻的印象,无形中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6、搭建校企德育宣传平台

通过新媒体宣传等渠道,加强校企双方沟通,校企定期发布德育教育知识、新鲜资讯、表彰优秀等信息。通过校方发布的学生动态,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到哪些学生有所特长,以及学校正在为育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针对学生的培养提出宝贵的意见,也方便在面试前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品德方面的信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以后,可以在平台上查看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现价值观的文章,认真的学习。企业在平台上发布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表彰行为规范、品德好的学生,引导其他同学学习。

三、校企协同育人德育考核方案的制定

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业绩好、修养好、身体好的“三好员工”。如何来评价员工的“三好”,我们对个人采用“3K”的考核方式,即KPI、KBI、KCI,分别代表关键业务指标、关键行为指标和关键能力指标。

1、关键业务指标KPI可以从员工工作的系统里导出,从话务量、派单率、预处理率、一次性解决率、用户满意度和话务质量几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在公司的系统中可以导出每一项对应的数据,加以处理后,可作为业务指标考核的衡量依据。这一部分指标可以用来对“准企业员工”进行专业业务能力的评价,还可以正式进行企业以后作为岗位认证、星级/职称评定和年终评价的依据。

2、关键行为指标KBI是用来衡量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行为的指标,包括“修养好”和“身体好”两部分内容,以记分的形式体现。在“修养好”中,包含素质提升类、荣誉奖项类、思想文化类、行为习惯类、公益活动类、岗位创新类、其他加分类;在“身好体”中,包括文体活动等。

具体到每一类中,我们做出如下规定:

文体活动类主要指参加公司各类党政工团活动;参加上述活动并获奖,根据不同等级奖励加不同的分数;牵头组织各类活动/担任主持;为各级活动担任其他支撑/礼仪、演出;参加各类文艺汇演或体育竞赛获奖等。

3、关键能力指标KCI,主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学生的敬业程度、精神风貌、服从和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几个维度进行综合测评,主要由所在团队的直接领导为学生进行评价。

最后,我们把三项指标,每一项满分100分,按照权重60%、20%、20%的比例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每名学生的综合成绩。我们按照综合成绩把“准企业员工”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几个级别,“优秀”的“准企业员工”要进行荣誉表彰和宣传推广,并可以获得直接进行企业后备干部的选拔区,并可以获得“三好员工”的称号;“称职”和“基本称职”的“准企业员工”可以获得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的机会,但是公司导师会帮助其成长,获得更多帮助和指导的机会;“不称职”的“准企业员工”如连续三次考评如此,公司不再与其续约。

在本专业范围内成立品德素质考核小组,小组成员由在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由小组成员分别负责考查学生在校期间和企业实习期间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采用学生提供佐证材料主动上报和导师加分两种形式,以免出现错报和漏报的现象。考核小组要严格按照考核方案执行,认真核实佐证材料,同时,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目标,不要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要多鼓励学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的学习和校企协同育人的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会有很大的改善。如果我们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德育教育的体系,发挥企业在德育方面的优势,并把企业中“准企业员工”实习的行为表现作为阶段性的考核,相信我們培养的学生会在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业绩好”、“修养好”、“身体好”的三好员工。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企业德育导师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18)

[2]贺丽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

[3]昝西娟.“双基地实践”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探索——以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38)

[4]钟冲.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德育建设探索与实践[J].思政教育.2015(10)

[5]邓志革.校企合作下构建高职德育“三全”育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32)

[6]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7)

作者简介:高岩(1987年3月-),女,民族:汉,籍贯:黑龙江伊春,学历:硕士,毕业院校:浙江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