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 17:18胡燕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问题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于一般都是12~15岁的孩子来说理论还是较强、较抽象。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实效较低。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其主导思想突出了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做到教学环节的前后照应,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以问题的解决为思维活动的结束,让学生体验问题的发现,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使课堂教学切实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关键词:问题;问题教学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問题为主线,做到教学环节的前后照应,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以问题的解决为思维活动的结束,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初中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国内外发生的大事,社会热点出发,提出在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关注的现象。由这些情景,引发一系列问题,如: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解决问题,就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要探索的学习内容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1、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①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②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③利用漫画、图片、实物或模型;④创设情景剧等。

2、问题情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情景的创设应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达成,而不是牵强附会,或为了迎合学生的趣味性,制造课堂活跃的假象,要立足于情景与目标的统一。

趣味性原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具有最佳的刺激效果,以趣引思,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状态。

时代性原则:就是我们所引用的问题情景要具有时代特色,要从时间上接近学生,要选择那些能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和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设置情景。

精练性原则:问题情境要精心设计,力求简练、典型;语言要进行推敲斟酌,要生动活泼,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储备能力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感悟生活、获取新知,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这一环节的学习通过三维目标的达成,为解决第一环节的问题进行能力储备。

第一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201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出示本节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给予自学指导。学生就明白了学什么?怎样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这样便于教师掌控课堂,了解学生自学状况。

第二步: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教师鼓励每个同学,根据自学情况,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同学以组为单位,相互质疑、解答、讨论,在组内达成共识,使部分疑难问题得以消化解决。为了提高讨论的效果,避免讨论跑题或冷场,教师对教学内容中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要有预见性,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给予讨论方向的指导。

第三步:精讲点拨,理论提升

精讲点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深化。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普遍性、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引导、点拨,但教师不要急于点破,而是将问题分解,增设台阶,重新展示给学生,同时也可提供信息,再次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在关键之处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地的体验。

第三环节:新知运用,解决问题

教师将第一环节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遇到的成长中的问题或关注的热点、现象等问题重新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体验成功、感受收获的快乐,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这一环节的设计,做到教学环节的前后照应,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以问题的解决为思维活动的结束。能使学生长久地保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由过去那种“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真正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第四环节:反思归纳,颗粒归仓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找2—4位同学来展示,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方面来谈。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探讨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同时也检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能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五环节:拓展运用,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展示才华,提升能力。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并不是一学就会,一点就悟的,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迁移的机会,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种题型的训练题,使之成为师生可以共同检查测定的指标,要体现重点难点,要适合学生一般发展水平和层次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在我校运作几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潘越老师所做的课《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在河南省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我所做的课《创新永无止境》获平顶山市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一等奖;《法律保障生活》获平顶山市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二等奖;《国家司法机关》获平顶山市“一师一优课”优质课二等奖。青年教师孟娟在我校“愉快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中,所做的课《挫折面前也从容》获校一等奖。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2016级七班的张帆同学,在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以731的高分取得了市直中学第一名,其道德与法治学科100分好成绩。我校在2017、2018中招考试中连续两年获得平顶山市教体局颁发“思想品德”学科奖,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学科网

[2]吴圣潘.浅论问题教学模式的设计.教育教学论文网.

[3]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胡燕,河南平顶山,平顶山市第七中学,法律本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问题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效率的提升作用分析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