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

2019-09-10 21:52刘贵文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课堂实验初中生物教学

刘贵文

摘要:为了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改进策略,包括结合生物课堂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三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自主探究意识;课堂实验

初中生物本身具备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其中涉及相对较多的生物课堂实验。从现状来看,新课改的举措正在全面融入现阶段的生物教学,通过创新生物教学方法来提升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创建趣味性的生物课氛围。因此在实践中,教师针对生物学科教学仍需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运用相应的举措来培养学生生物实践能力[1]。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生物主要介绍了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及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同时增加了一些人体卫生、健康知识等内容,其理论知识较为繁杂、抽象且专有名词较多。鉴于初中生物教学课时限制,大多数生物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仅在课堂上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挂图”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这种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并未灵活应用多媒体,也并未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且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缺乏生物实验教学

由于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学并未得到重视,同时也习惯性忽视了生物实验与生物理论的衔接。就目前现状来看,课堂教学方式机械、单调、僵硬,缺少变化与创新,教师没有意识到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变化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极大地影响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与作用,教师在生物课上仅限于讲授该学科的有关原理,或者为学生呈现与之相应的生物课实验。

二、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如果能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浓厚兴趣,则有助于显著优化生物课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针对生物教学应创建灵活性更强的生物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的举措应当包含如下。

1.结合生物课堂实验

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学生将会真切感受到生物学科与平日生活的内在联系,在此状态下学生就可以产生更加浓厚的学科探究兴趣。教师如果要利用生物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的实验用品,并且尝试亲手演示整个生物实验过程。例如,针对生物体内部构造的生物实验而言,师生可以共同借助显微镜来全面观察植被叶片或昆虫等生物,以此来呈现外界刺激与生物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上述措施,学生将拥有更多的亲手实践机会,确保通过亲眼观察的方式来认识某些动植物本体的内部构造。与枯燥的课堂讲授相比,建立于实验模式前提下的生物课具有较高的课堂实效性。因此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还需更多侧重于实验演示并紧密结合真实生活[2]。

2.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传统的生物课模式下,学生已习惯被动倾听教师针对知识点的讲授,然后将其记录在笔记上。为了加以改进,教师在生物课堂上需激发初中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教师要结合生物教学内容,以生物教学目标为基准,敦促学生制定详细的自主探究学习目标。然后,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或开放性问题情境,还可以利用媒体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最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可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3]。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针对某些难度较大的生物学科知识,教师可以将全班初中生分成各个学习组,让各组的学生展开密切配合,便于深化学生对生物学科有关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必须依赖于师生之间的全面配合,教师有必要耐心倾听学生在面对生物课时的各种困惑,然后对其予以全方位的解答。各个学习组的学生应当明确彼此分工,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为:教师首先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归入各个学习组中,然后为各组预留相应的课堂探究任务,各组学生通过密切配合与实践的方式开展探究,最后向全班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小组配合学习首先涉及正确划分学习组,确保各个学习组内都包含生物学习成绩较好及成绩普通的学生,以便于组员之间进行密切配合。此外,合作学习还需明确各个组员彼此的分工,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该组的探究成果。

4.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思维固化,让课堂变得沉闷寡淡,不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退,而且使教师的授课效率难以提升,主动创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是提高生物课堂趣味性、吸引力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发爱上生物学这门课程,教师可采取多元化教学,例如,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比如,在讲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课时,让学生说出这几年家乡环境发生的变化,哪些生物看不到了,产生这些的原因有哪些。各小组学生列出提纲,指派学生代表发表意见。如学生回答近几年在我们生活环境中很少见到的,一种绿色的生物———苔藓,原因是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到这种生物的生长。教师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环境、人类三方面相互作用。小组互问互答的竞赛模式,使课堂的教学方式“从死到活、从活到灵”,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让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全身心地投入生物课堂。

结语:

生物学科的日常教学不能够欠缺创新思维,教师针对现有的生物教学模式仍然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同时还要正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度分析与挖掘影响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因素,主动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从根本上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素质化、科学化的发展。确保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保证初中生拥有更高层次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常红梅. 转变观念立足课堂向时间要效率——浅谈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6):180-180.

[2]曹彩萍. 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J]. 新课程学习(上), 2012(11):105-107.

[3]范琼珏. 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 2016(73):140-140.

猜你喜欢
课堂实验初中生物教学
操场上的数学课
物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
基于实验法的经济学课堂实验激励方案研究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实验的快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