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9-09-10 01:05韦丽容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韦丽容

摘要:小学生在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断受到更多关注的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引起更多重视,小学班主任就应该积极承担起这一教育任务,从而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小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变化,在提高心理辅导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日常管理中的渗透,同时还要注重做好家校合作,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教育事业中,小学班主任的地位十分重要,为满足社会及学生家长的需求,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因此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研究十分必要,进而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在新时期,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中的重要管理者和引导者,必须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有效的方式方法,从而保障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主任工作特点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是学生发展的至关重要,该阶段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还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十分显著,他们的心理简单中又伴随着矛盾。通常很多小学生对于未来都有美好的憧憬,可是却很少付诸行动,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也不够理智,经常感情用事,而且因为现在的很多小学生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很强,在遇事时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很容易一时冲动做出一些错事。这个时期的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十分明显,但他们却很少付出行动,面对困难时很少挺身而出[1]。

2.小学班主任工作特点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所以班主任的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多特点。一方面班主任可以规范小学生的各种日常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通常日常教育影响学生,培养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小学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不同,一定要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强化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工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来。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方向,并在教育的具体环节中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能及时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2]。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教师不应该以教育者、管理者自居,应该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对学生有家长般的关怀,让学生感觉到班级和谐温馨的氛围。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策略

1.充分了解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变化

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有做指向、切合实际,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着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尽量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沟通,进而方便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心里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较高成效。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很强,班主任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因为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心理的变化能在外在上体现出来。例如:有些活泼好动的学生突然对事物漠不关心,有些学生最近一段时间脾气暴躁等情况,这时班主任就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反常行为,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提高心理辅导能力,注重日常管理中的渗透

在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班主任提供了相应的专业化要求,班主任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多学习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教学管理的结合进行积极探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均有所创新,推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3]。此外,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起着主导作用,与其它学科的教师相比,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机会较多,相处时间较长,所以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鼓励学社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社意识到和谐班级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换位思考的习惯。

3.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合作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与家长合作,需要教师与家长勤于沟通交流,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观察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将不良情况反映给教师,教师与家长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家长要充分理解教师,并配合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教师,在家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为其疏导,并与教师做好沟通,家长与教师双方面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

结语

总之,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理辅导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条件下,班主任应该担起重任,实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许筱莉.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06:118.

[2]王秋玲,孔宪刚.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综合,2016,04:26.

[3]杨丹. 浅析小学班主任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5,07:210.

[4]马风兰.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76.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仁爱完小  广西南宁  530400)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