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校本课程《未来科学家》育人价值浅析

2019-09-10 10:13郁咏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课程研究孩子

郁咏梅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是跨学科课程相对于基础型课程最大的魅力和价值。跨学科校本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自主选修的科目群,它的育人目标直指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需求。本着“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目标,我着手开发《未来科学家》跨学科课程。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个别指导,探索一条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孵化的学习模式,力求让每一位孩子体验科技创新带来的成功感,丰富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经历,让每一个孩子发现一个更加卓越的自己!

跨学科校本课程《未来科学家》由“学会发现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解决突发问题”、“研究成果发布”、“学会评价反思”六个板块组成,学习时间为两个学期。学习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共同构成,评价方式由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专家评价相结合。本课程由我校六—八年级学生自主选择,在已经开展的两个学年的学习中,产生了一大批质量很高的学生科研成果,切实的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这些都是基础型课程绝对无法带给孩子们的。

一、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课本、练习册、黑板、多媒体,构成了孩子们心中学习的标准配置,来到《未来科学家》的课程,这里什么也没有,没有既定的学习内容,没有可供参考的教材,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学习成果的获得也不靠模仿和操练,孩子们将在这里体验什么叫做“摸着石头过河”。

本课程是从“学会发现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开始的,这两个板块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学习难点。在这两个板块的学习之前,我首先向大家说明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每一组(1-3人)必须围绕一个问题完成研究论文。那么第一步就是我们要找到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喽,这时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了。

生:我住在14楼,电梯经常发生故障,我要研究一下发生故障的原因。

生:小区里面常常有宠物乱排泄,我就踩到过好几次狗屎。

生:我们小区很多破坏绿化的。

生:我们小区很多乱扔垃圾的,还有从高层上往下扔的。

师:那么还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呢?

生:(沉默)

师:我们班级38个同学,只有四个研究课题啊,太少了吧。

生:放学以后,我要到小区里面去看看,应该还能发现点新问题。

师:大家同意他这个办法哇?

生:(点头表示同意)

师:那今天回去的任务就是每一小组用找茬的态度去观察生活,看看大家能够发现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要求是“有图有真相”,每一小组做一页ppt进行一张图一句话的问题发布。

孩子们的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里,《未来科学家》课程让孩子们主动走出教室,用学习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生活,体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第二节课,全班26个小组分别进行了问题发布,问题也由原来的四个,变成了12个。增加的八个分别是安全门损坏严重、违章乱搭建、小区没有公共厕所、消防器材老化、小区死老鼠没人管、小区停车难、年纪大的奶奶没法独立佩戴手链、小摊贩被城管赶走之后生活不方便。这些的确都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社会调查完全可以获得不错的收获,但是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就显得过于宽泛、过于家常了。

不是说我们的研究一定去追求曲高和寡,但是和同一年龄段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我们孩子的这些问题就显得视野过于狭窄了。2012年英国初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报告中列出了英国初中学生研究的课题目录,从广阔的宇宙太空到微观的昆虫世界,从寒武纪的动物如何交配到未来战争的可能样态,空间跨度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都让我叹为观止。我们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但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努力。

师:走出教室之后,大家发现的问题明显丰富了很多,但老师还是觉得这些都太普通了,没有让老师眼前一亮的。你们说说看,为什么我们这里没发现更与众不同的研究问题呢?

生:我们年龄还小,懂得也少。

生:我们每天就是从家到学校,最多在小区逛逛,找不到更多更好的问题。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问问爸爸妈妈,和他们讨论讨论。

生:多看看网上的新闻,这样能发现更多。

师:是的,老师非常同意你们的说法,问题除了从生活中来,还能从媒体中来,从讨论中来。

在接下来的三节课上,学生们交流、讨论了自己新发现的问题,共形成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创新性的问题9个,虽然还做不到个个高质量,但是全体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组的研究问题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下面我列举几则学生交流的问题发现过程。

问题1:我在报纸上读到: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给领导干部讲话时提到,要读好书读善书。特别谈到:“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在很小的时候,曾经听爸爸妈妈说起过,但已经很久没有在我的视野里出现了。习主席建议领导干部们阅读,我们初中生需要阅读吗?这本书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价值吗?如果在学校里开设这样一门课,同学们希望学些什么又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学习呢?

问题2:我在CCTV10,探索发现节目中看到介绍“睡虎地秦墓竹简”,一则记载引起了我的关注。《徭律》: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这则记载与历史课本中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所说的“失期,法皆斩”明显冲突,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问题3:我爸爸是华师大生物系的老师,他常在家里批评妈妈在脸上抹美白产品,說里面有很多纳米级的二氧化钛,这些随着洗脸水进入下水道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很大的,我想做个研究,看看纳米二氧化钛对微生物到底有什么毒副作用。

在这两个板块的学习中,孩子们尝试走出课堂,学会阅读媒体,开始和爸爸妈妈讨论生活以外的话题,在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

二、适应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安全、封闭、有帮助的、有熟悉的同伴,这是孩子们最习惯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真实生活的全部,怎样去还原生活的复杂性呢?传统的基础型课程肯定做不到。

在学生的研究课题中,有一组是研究“大型公共场所最佳男女厕位比”的,他们的研究地点选在人流嘈杂的中山公园龙之梦。在研究中,需要获得顾客在龙之梦停留的时间和上厕所的次数,这要通过访谈来获得。三个孩子,在龙之梦门口整整访谈了两个上午。“顾客不积极配合”这是他们在出发之前就预料到的,但意想不到的是,人流最旺的商场门口也是各大房地产中介、培训机构、餐馆、店铺派发宣传广告的地方,三个孩子遭到了他们的排挤,连在商场门口获得一席之地都很困难。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他们没有求助老师和家长,而是大着胆子找到商场门口的保安,向保安说明他们的来意,请求保安为他们保驾护航。事后,孩子们很骄傲自豪的说,在保安叔叔面前,他们撒娇、卖萌、讲道理、给保安吃零食,几乎所有能用的方法他们都使上了。

另一组研究课题是关于“传统蒙学经典《弟子规》”的,为了了解不同类型学生对于《弟子规》学习需求的差异,三个漂亮女生组成的小组来到了普陀区唯一一所寄读学校——澄源学校。这里一共只有18位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故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过暴力违法行为的前科。实话说,在带孩子们去调查的时候,我是有顾虑的,会不会给三个女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呢?事前,我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保证孩子在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下进行调查。三个女生去了之后,按照分工,分头行动,一个负责学生问卷,两个做教师访谈。做问卷时,我和澄源的老师有意避开,通过摄像头观察孩子,开始时,18个澄源的学生根本不配合,就是盯着这個女生看,还交头接耳,不时发笑。这位女生学着平时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开始教训这18个学生,不知是新鲜还是别的什么,教育效果出奇的好。接下来,她一道一道题念给他们听,让他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完成问卷。回学校之后,我问她,在做问卷时遇到什么困难吗?她没有向我抱怨一句,甚至连遇到的麻烦也只字不提。

我们做老师的,不知什么时候越来越胆小怕事儿了,什么都不敢让孩子们去尝试。诚然,谨慎是必要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为学生创造机会学习的理由。只有把孩子抛进大海,他们才能学会搏击风浪,实践证明,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样的锻炼,即使是呛了几口水也是快乐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证明自己不再是孩子。

三、积累多科目的学习经验

学生的基础型课程学习是由一个一个具体单独的科目学习组成的,这种学习弊端不言而喻,我们也一直在寻找一条能够实现多学科整合的学习途径。在《未来科学家》的课程学习里,每一个小组的研究课题都不是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只有在真实的问题情境里,学生才会从自发到自觉的去整合所有他们所需要的知识,甚至是在课堂里从没涉及过的新领域。

一个孩子的研究项目产生于炎热夏季腥臭的垃圾桶,她想发明一个能够除菌除臭的垃圾桶。愿望当然是好的,但怎么实现呢?因为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她没有说一句孩子们常说的,“没学过”,而是开始积极主动地开始了自己学习之旅。在这样的真实问题面前,孩子爆发了她的小宇宙,在文献查新之后,她确定自己想做的是一个“太阳能光触媒生物除臭杀菌垃圾桶”。这个课题在技术上涉及三个关键词,没有一个是初二的她在课堂上能接触到的。为了搞懂这些,她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她绝不会拘泥这个知识是哪一个学科的啊,自己学没学过啊,学科整合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大量中英文文献的阅读,让她后来带着发明参加“明日科技之星”答辩的时候,面对专家娓娓道来,以至于最后一位专家笑着问她,光触媒的英文是什么,她脱口而出“photocatalyst”。

还是那个“大型公共场所最佳男女厕位比的研究”,研究小组最后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大型公共场所最佳男女厕位比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研究”。为了解决问题,孩子做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做了大量的问卷访谈,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孩子问,这是哪个学科的,也不会纠结于用了数学方法能不能结合社会科学方法啊。他们也许不知道学科整合这一概念,但他们已经做到了。

四、提升多领域的实践能力

学校大部分科目的学习,多是纸上谈兵,都是言到即止。在学校的劳技等实践型课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所做的作品往往以欣赏为主,真正实用的东西不多,学生的成就感不高,成功的体验不够充分。在《未来科学家》的课程中,学生们带着问题,自觉的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解决问题,不会的自己学,没有的自己创造。

一个学生从父亲的亲身经历中发现,普洱茶对牙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于是她将这一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展开研究。首先她进行了观察,将普洱茶、绿茶、红茶、花茶敞开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普洱茶在放置14天后依然茶汤清澈、清香无比,最夸张的是花茶,茶水馊臭、长满白毛。下一步,她准备用不同浓度的普洱茶汤做牙细菌培养实验,来验证普洱茶对牙细菌的抑制作用。这怎么做?她通过查新学习了细菌培养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发现有两样最基本的实验设备无法解决,无菌操作台和恒温培养箱。这怎么办?难道选择放弃?或者为了这个实验去买这两样设备?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自己动手了,可怎么动手呢?在连续学习文献两个月后,她终于收到了启发,有一篇70年代的文献中介绍当时实验条件差,于是人们用四个酒精灯“口”字型摆放燃烧,获得一个无菌环境。于是,孩子自己在实验室里,在四个燃烧的酒精灯之间完成牙细菌在培养基上的菌种涂布。恒温培养箱呢?她选用了家用的酸奶机。在这样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实验失败了N次,最初的实验都是因为有杂菌混入宣告失败。为了更好的消灭杂菌,她将四个酒精灯增加到十二个,终于她成功了。

一个研究小组在阅读报纸时,得知每年有130万人因重复使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从而萌发了发明一种“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的念头,他们的实现方式很简单,就是让注射器的推杆在推注完药液的同时刺穿注射器底部,将注射器破坏掉。说说容易,实现起来谈何容易啊,在材料选择上首先就犯了难,太硬的材料磨不动,磨得动的材料太软刺不穿。三个孩子几乎买来了五金商店所有的金属丝、甚至还有图钉、鱼钩、衣架,总之什么都要試一试。最后的作品很简单,就是在注射器推杆前装了一个小小的尖刺,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锯、粘、挫、磨,甚至一个孩子还用多余的废料给我做了一个金属自行车做礼物。

实践能力只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获得,学生也只会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上砸时间,且乐此不疲。

五、反思

跨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旨在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习经历。孩子们在跨学科课程《未来科学家》的学习中大大拓宽了自己的学习视野,从多种途径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发展了自己无限的可能性,这是让我特别欣慰和自豪的。回望一年的学习,孩子们根本想不到自己能够做得这么多,能够做得这么好,我也得到了很多家长传递给我的正反馈。

人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个别天才能从失败中学习,但大部分的普通人还是在成功中学习成功来的更加容易些。学生怎样才充满自信的面对生活,我从来不相信什么积极的心理暗示,对着镜子微笑说一句“我能行”,就有自信啦,这简直就是心理学最大的谎言。只有一次次的发现一个更加卓越的自己,才能实实在在的给孩子带来自信,只有在一次次的真实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发展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什么是“快乐”?钱钟书在《写在人生边上》里有一篇小短文《论快乐》,里面大概有这么个意思,“快”乐原是飘瞥难留的,于是“永远快乐”无疑是人生向人生观开的一个玩笑。这残酷的冷幽默让希望快乐的我们觉得一切都没有了希望。

再来看看幸福,“幸福”在英语中有Happiness,Well-being等意思,当下,心理学家更倾向于一个合成词Subjective Well-being,这个词直译过来就是主观好的存在。Subjective Well-being,这个词我喜欢,小小课题的研究,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孩子们不经意地来到了一种“美滋滋”的主观生存状态。

我们不奢望培养出影响世界的人,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平凡的孩子学会认真地生活,并一直“美滋滋”地活下去。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探索发现综合应用实践创新.现代教育,2013(7-8).

[2]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 为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现代教育,2013(7-8).

猜你喜欢
课程研究孩子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