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院士:一生专注用混凝土“诠释”建筑之生命

2019-09-10 07:22李依环
科教新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孙伟诠释东南大学

李依环

国际著名土木工程材料专家和教育家、全国师德标兵、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孙伟,日前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孙伟院士1935年11月20日出生于山东胶州,1954年考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1958年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等10余项,其中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项。

孙伟院士一生追求科学真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土木工程材料专家。她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纤维增强间距理论、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体系,并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理论及寿命预测方法,指导了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为我国土木工程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孙伟院士在美国塞拉克斯大学公派访问期间,曾被团队负责人邀请留在美国从事科研,却被她坚定回绝,“对不起,我要尽快回到中国,回到我的工作岗位上。”1985年秋,孙伟回到母校,开始了以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探索为核心的全新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混凝土常因造价高、耐久力差、寿命短等无法满足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为了增强混凝土的韧性、抗冲击性与耐久性,需要向混凝土中添加“鋼纤维”元素,但那时我国还并没有专门的生产厂家。鉴于此,孙伟买来油丝绳,一段一段亲手切割,从中一点点剥离出宝贵的钢纤维。不分白天黑夜,她日复一日“泡”在尘土和噪音混杂的实验室里,摆弄着上千斤的钢结构混凝土模型,全神贯注处理实验数据。超强性与超韧性,这两种性能在混凝土领域最难兼得,而她最终找到了混凝土材料超强与超韧之间的“完美平衡点”。

在技术理论运用于实际工程研究中,每做一个工程,孙伟都要亲自到现场勘察多次,检验施工结果是否和自己预想的效果一样。从油丝绳到超高性能混凝土,从理论走向实践,孙伟院士在混凝土研究之路上步履不停地走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混凝土更好地“诠释”建筑之生命。这件看似枯燥的事,我琢磨了一辈子,可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孙伟曾如是说。

猜你喜欢
孙伟诠释东南大学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东南大学迷惑招生行为:学弟学妹们!等你们来报到
法眼看平等教学设计
当代纤维艺术材料语言发展研究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从市场营销视角优化大学品牌形象研究
“挖地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