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和远方

2019-09-10 07:22樊北溟
读者·原创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浆果

樊北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做过一次题为“传奇远而粥饭近”的演讲,我特别喜欢这个说法。走过千万里,世界的丰富和多元在菜市场和餐桌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展现。市井的烟火气最

在中央市场徒手吃鱼

在广袤的俄罗斯,无论城市或乡村,都有一处被唤作“中央市场”的地方。在经济欠发达的年代,“中央市场”就是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这里,前往各地的小巴正列队蓄势待发,各色生活必需品塞满了整排货架;一袋袋透明丝袜被捆成“炸药包”,整捆整捆地码在地上,它们即将远销到更偏僻的村镇;来自中亚的商人用铁锹奋力翻炒着大锅中的手抓饭,同时还不忘兜售色泽艳丽的干果……

远处的俄罗斯大妈神秘兮兮地朝我招手,她壮硕的身躯旁边是同样硕大的泡沫箱,上面蒙着纱布。我好奇地往前探了探身子,她马上麻利地从纱布底下抽出一条长长的烟熏白鲑,动作迅速到那条鱼险些碰到我的鼻子。

“哈拉绍(意为‘好’)!”她指指鱼,做了一个吃的动作,脸上挤满了满意且陶醉的神情。

她用两根手指捏着鱼尾,使整条鱼得以平顺而完整地展现在我的面前。银亮的鱼皮上是毫不俗气的、暗金色的条纹,那是烟熏过的痕迹。整条鱼色泽丰富、诱人,持续地向味蕾发送着邀约。

“这个,直接吃?”我赶紧比画着追问。

“是的,是的。”她再一次自我陶醉,同时竖起了像红酒软木塞一般结实硕大的拇指。我们欣然买下,接受这份惊喜。

我们虔诚地托着烟熏白鲑,坐在路边小心翼翼地吃了起来。天啊,太好吃了!松木的熏烤为鱼皮镀上了一层金色的亚光,却不伤及内里;暗红色的鱼肉小心翼翼地守护住了介于生与熟之间的质地;顺着纹理轻轻撕下鱼肉,唇齿旋即沁满鱼香。我一边吃,一边很没出息地想:要是有碗白粥就好了。很快,一条烟熏白鲑就被我们“徒手”吃完了。

利斯特维扬卡的市场里,还有一种被中国导游称为“黄油鱼”的小鱼,淡黄色,寸许长,肉质绵软,入口即化。我们只吃过一次,在其他地方再也没有见到过。

来自波罗的海的祝福

朝着芬兰赫尔辛基的码头一路走,海的气息渐渐浓了起来,风中多了成腥的味道。赫尔辛基的老室内市场始建于1889年,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室内市场。它就这样在海边静静伫立了百年,见证着人群的往来、船舶的进化和历史的变迁。这里唯一不曾变过的,便是市场里一直售卖的“鲜掉舌头”的海鲜吧。

无论你曾设想过多少种室内市场的模样,这里都绝对是最令你意外的那一处。窄窄的过道两侧是堆得满满当当的冰柜,粉嫩的虾、银亮的鱼、油黄的蟹、奶白的汤…--更别提褐色的全麦面包和翠绿的茴香了。那些海鲜一点儿都不像是被打捞上来的,更像是随着海水的波浪翻涌上来的。商贩们在食物上插上一面面小巧的芬兰国旗,他们当然应该骄傲!

我们点了一份鱼和虾,就在冰柜旁边坐了下来。老板只端来一小碟橄榄油佐餐。在吃海鲜这件事上,芬兰人和潮汕人的习惯很像——单吃食物的本味,任自然的滋味在口中攻城略地。很快,我们觉得连那碟橄榄油都是多余的。从没吃过这么鲜美的食物,我们似乎收到了来自波罗的海的祝福。

世界上所有的cherrv

克拉科夫是波兰的一座老城,这里仿佛拥有世界上所有的cherrv。“cherrv”一词涵盖的范围特别广,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野浆果,我一律这样称呼它们。

我自小在大兴安岭长大,自以为认得很多浆果:粉红的“马林”,大红的蔓越莓,橙黄的沙棘,翠绿的“西瓜果”,深绿的“软枣子”,青蓝的“羊奶子”,墨蓝的“稠李子”,深蓝的“笃实”,紫色的“天天”……如果把各类浆果往色谱上那么一放,我总会为它们绝美的配色倾倒。万物有灵,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不经雕琢,却极精巧。而直到来了克拉科夫,我才知道自己过往的经验是多么浅薄。这里太美妙了,各色浆果装满无数个木筐,被码在摊位前,任野蜂环绕。

当地人整筐整筐地将这些浆果买回家,渍满白糖,然后放在锅里用小火熬啊熬,熬成浓稠顺滑的果酱,吃饭的时候奢侈地涂上一大勺,再涂一大勺。这是来自森林的馈赠。

可惜商贩的口音太重,我最終也无法——弄清每种浆果的名字,好在眼中、心上、唇齿间,都印象深刻。

“匈奴后裔”种植的辣椒

布达佩斯的中央大市场位于多瑙河畔,就在自由桥附近。每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可以不去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看油画,却一定会造访这里。迈进这座新哥特式建筑的门,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市场太大了,如果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在眼前堆叠,如果不是售卖交易的嘈杂声在耳畔交织,你甚至会以为自己误入了布达佩斯中央火车站。

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品,这里还售卖一些颇具匈牙利民族风格的食品和民间手工艺品。最吸引我的是一个个小巧的布口袋,只有巴掌大小,有黄色、白色、红色、绿色的,有些还配上一柄木勺,惹人喜爱。一问才知,布口袋里面装的是匈牙利特产——辣椒面。

在布达佩斯,我们见识到了特殊的饮食习惯。面包端上来以后,侍者为我们提供的竟然不是黄油或橄榄油,而是一碟深红色的、接近湖南风味的辣椒酱!菜肴也以风干肉肠和牛肉为主,让我们在他乡的餐桌上,竟然找到了似曾相识的味蕾记忆。

忽然想起以前曾在书中看过一种说法:匈奴的一支后来迁徙到了欧洲,匈牙利人就是他们的后裔。心中的疑惑似乎得到了解答,欣然准备购买辣椒粉作为纪念,拿出钱来才发现和面前亚洲面孔的商贩竟然无法沟通,一通鸡同鸭讲过后才发现对方是越南人。好吧,从越南人手中买到了匈牙利纪念品,这段经历真够特别的。

伊斯坦布尔的“外送茶”

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巴扎之一,仅出口就有26个,有至少58条室内街道和4000多间商铺,规模宏大。这里的地形宛如迷宫般复杂,在这里迷路是司空见惯的事,作为游客,你休想“踏进同一条客流”。

首饰、陶瓷、香料、地毯,一件件美丽的商品为这里贴上了特殊的地域文化标签;服饰、灯盏、坚果更是游客的心头好。我曾疑心那些色彩艳丽的香料就是摆来给游客看的,直到看到当地人豪迈地将铲子用力铲向最深处。数百年来,土耳其商人就这样用勤恳和坚持,为自己打造了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

批发和零售之外,市场里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外送茶”。这无疑是土耳其最发达的行业之一,无论宽街窄巷,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送茶员托着摆有一杯杯红茶的金属大盘,轻松自如地在车阵、人群中穿梭。相比英国优雅的茶文化和日本正襟危坐的茶道,土耳其人的饮茶习惯实在是轻松惬意多了,在街头巷尾随时都能站着喝一杯。“他们说:‘随时随地来杯茶,才能充分掌握这一天。’”阮义忠在《花与泪与河流》中写道。

大巴扎的人真多啊,从门口往外走,人群莫名停滞,一动不动了。呆站半天才发现,是那边的门口也有人往外拥,而连接两道门的十字路口因为人太多,一时间走不动了!父亲们害怕发生踩踏,纷纷把年幼的子女扛在肩头;母亲们则吆喝着让大一点儿的孩子拉紧自己的手。

脚下怎么突然软绵绵的?我透过众多肩膀、手臂和大腿之间的缝隙费力往下看,不知道是谁的围巾,竟然在忙乱中被挤落了。

猜你喜欢
浆果
平方数
硬钉
我国林果振动采收机发展应用现状与展望
浆果王
山桐子种子播种快速育苗技术
中国浆果类果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综述
馋嘴的月牙
小刺猬的浆果
鸟儿醉酒为哪般
浆果红 魅力新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