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问题生成的三条途径

2019-09-10 07:22唐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心得途径高中物理

唐佳

摘 要:合理而高效的问题生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激活其学习思维,使其保持最佳状态完成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授内容的具体特点灵活选用恰当方式,从而增强问题生成的有效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简要探讨了三条高中物理课堂问题生成途径,即结合生活经验、现场创设情境、利用自制教具,冀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问题生成;途径;教学心得

古人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生成是高中物理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合理而高效的问题生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激活其学习思维,使其保持最佳状态完成课堂学习活动。鉴于高中物理知识系统性、逻辑性以及探究性强的特点,通过问题生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就更显得意义非凡,一线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取适当途径生成问题以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下拟结合实例简要探讨高中物理课堂问题生成的三条基本途径,冀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结合生活经验生成问题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蕴含着物理知识,很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物理知识,这也是很多专家学生倡导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根本原因。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生成问题也就称为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学生在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前,对于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问题是难以解释的,当教师通过合理引导引发其求知欲望时,学生自然就能够带着较高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成问题还可令感到亲切和“接地气”,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动量定理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以极快的速度抽出压在水杯底下的纸条,水杯几乎不动,而缓缓抽动时水杯会随着纸条一同移动,原因何在?买鸡蛋时,人们常常把一个个鸡蛋用旧报纸包起来,目的是什么?其中有什么道理?橡皮锤是瓦工铺设地面砖常用的工具,而木工制作家具则用的是铁质斧头,两者是否可以互换使用?”这些都是生活司空见惯的问题,但学生却未必能回答上来,在其求知欲就会得到一定程度激发的情况下,自然也就能够以最佳状态达到深度学习效果。

二、现场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是由高中物理知识固有的抽象性而决定的,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可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锻炼知识运用能力。实际上,创设情境有多种用途,如课堂导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等,而生成问题亦同样是其重要功用之一,尤其是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现场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够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学习静电场知识时,可以利用一块事先经过摩擦而带电的泡沫塑料创设情境,即把带电泡沫放在自己头上,头发会瞬间直竖而起,学生见到这一现象,好奇心就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激发,并对奇妙的静电感应现象充满兴趣,这样自然就会带着较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当中。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而有效,通过吸引学生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再如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可以做一个分组实验:发给每两个学生一些橡皮筋和一个钩码,让学生用橡皮筋分别向量变拉钩码,改变力的大小,观察两分力夹角变化,感受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学生参与到这样情境中会很活跃,甚至会利用实验器具玩出一些新花样,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亦有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三、利用自制教具生成问题

中学物理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很多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而自制教具以其直观性、具体性和趣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低效抽象知識的学习难度,从而使学生顺利掌握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自制教具取材广泛而自由,用于课堂问题生成亦甚具效果。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学习静摩擦力时,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知道拉力的方向和静摩擦力的方向相反。但由于两个物体相对静止而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只能凭着想象和感觉,当时虽然能理解但时间一长就可能认识模糊,因为两个相对静止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状况毕竟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两支牙刷来做实验:使两支牙刷的刷毛上下相对放置,水平拉动上方的牙刷,拉动过程中牙刷虽然没动,但上下刷毛却均发生弯曲,且弯曲方向相反。这样就形象而直观解决了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疑问并使之留下深刻印象。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探讨了三条高中物理课堂问题生成途径,即结合生活经验、现场创设情境、利用自制教具。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有效途径,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授内容的具体特点灵活选用恰当方式,从而增强问题生成的有效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永菊.高中物理课堂问题生成及有效解决的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9):52-53.

[2] 岳守凯.例谈高中物理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元认知探究[J]. 物理教师,2016,37(9):6-8.

猜你喜欢
教学心得途径高中物理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点滴谈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