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化用,织成绚丽

2019-09-10 07:22周远喜
初中生写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题记导语作文题

周远喜

浏览中考作文题的导语,犹如踏入春花烂漫的小径,举目四望,满园姹紫嫣红,蜂飞蝶舞,满眼芳菲。作为考生,面对文采斐然的导语,胆大者,贸然采撷——直接抄录,分数大败;胆小者,面对着流光溢彩的世界,只能欣赏,不敢采撷,很是郁闷。其实,只要你将材料灵活巧妙地化用,材料也可织成绚丽。

巧妙转化“题记”,画龙点睛

不少作文题前的导语或提示语,不仅字字珠玑,文采斐然,而且委婉含蓄,富有哲理。巧妙地采撷其中最精彩的句子作为题记,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亮丽全篇之功效。2018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以“走过,才明白”为题,一考生聪明截取导语的一部分作为题记,让阅卷者会心一笑。不妨来看看他是如何巧妙化用导语的: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题记

你看,考生聪明地截取导语中最精彩的部分,巧妙亮明旗帜。无独有偶,以“坚守”或“放弃”为题,一考生以“我坚守内心的充实”为题,巧妙截取导语中最精彩的部分作为题记,诗意斐然的题记像大雪中猎猎作响的红旗,亮人眼目!不信请看:

坚守内心的宁静,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充盈而富足;坚守思想的清纯,心灵的天空必将变得清明而澄澈。

——题记

该生用一双慧眼截取材料中最具哲思美的句子作“题记”,巧亮旗帜,自然容易吸住阅卷者的眼球,顺着思路写下去,相信一定会出彩。

巧妙化用材料,美化首尾

对中考作文诗意的导语,直接全段抄写是最喧嚣、最愚蠢的做法,这等于向阅卷老师“宣战”——我就抄写,你能把我怎么样?我们反对将精彩诗意的导语直接霸道占有,但是我们默许甚至提倡考生模仿或合理化用诗意导语。须知:模仿是走向精彩的必由之路,即使是有些名家名篇,也有模仿的痕迹。满分作文《夕阳之美》开头模仿材料的导语:

怎能忘春的艳艳芳华,怎能忘夏的脉脉浪花,怎能忘秋的累累硕果,怎能忘冬的皑皑白雪,怎能忘夕阳下的那个美丽故事。每当仰望那一轮夕阳,记忆的闸门从心中涌起。

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日,没有铺天盖地的作业,也没有老师督促学习的声音,闲得发慌,所以决定去看夕阳。

其实,只要你留心满分作文开头,一些高明的考生要么模仿考场上的作文导语,要么模仿自己曾经写过的作文导语。而选题作文的出现,更是给模仿导语提供了一方天地。一句话,紧扣主题,紧扣话题,为我所需,灵活化用或模仿,就能写出精彩。不信,请看:

有人说,民族精神如一缕春风,像寒冷时母亲给儿女送来的温暖;有人说,民族精神是一泓清泉,像酷热时母亲为儿女扇出的凉风。

绵绵的春雨是大地播种的希望;抽动的花蕊是花朵萌生的希望;展翅翱翔是雄鹰驾驭长空的希望。一个人,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能怀着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前进,永不放弃。

其实,有些美妙导语,放在开头,是抄袭,而把这些蕴含哲理满含诗意的导语放在文章结尾,作为叙事、描写后的抒情议论句子,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画龙点睛,是绝对可行的。一考生以“我成长中的感激”为题,在叙述完自己的坎坷经历以后,截取导语中的精彩句子抒情议论,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请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正是学会了感激,我才渐渐成长。

巧妙变换视觉,巧妙联想

可以说,任何作文导语,都希望以诗意而明晰的语言启发思维,拓宽思路,给考生更多启迪。但任何提示语都无法穷尽话题的内涵,依然给考生留下无穷大的拓展空间。聪明的考生,总是会变换视角,或从反面,或从侧面,或拓展话题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巧妙联想,力求选材新颖。如“最美的风景”话题作文有这样的导语:

物换星移,冬去春来,这是大自然的风景;霓虹闪烁,大厦摩天,这是都市的风景;亮丽青春,琅琅书声,这是校园的风景。诗人卞之琳《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情境,有人认为堪称最美的风景。但也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总是不能到达的地方;还有人说,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风景。

导语中的“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风景”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发挥想象与联想,就会“剪辑”出一帧帧最美的人文风景:落日余晖中老两口儿相互搀扶、蹒跚前行的身影;冒着霏霏细雨辛勤劳作的父亲美丽的背影;冬夜里守着一盏孤灯陪儿女学习的母亲的面容;夏日里顶着骄阳检修路灯的电力工人劳动的身姿;病房里病人互相关爱、相互鼓励的情景;领奖台上充盈着温馨气息的微笑、眼神……一旦将这些精彩的画面摄入眼帘,倾注笔端,这种种风景不就有了特别的韵味吗?

巧妙提炼材料,为我所用

写议论文时,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没有论据。其实,不少作文题中的导语特别是材料作文中的语言材料就是最确凿的、极典型的论据材料,聪明的考生总会为我所用,然后以此展开联想,联想起相关的名言事例,再列举出反面论据,正反对比论证,使论述全面而有力。如2018年甘肃省中考作文出示这样的三则名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胡居仁

要求考生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作文。假如写议论文,考生既可以从中提炼出主旨或话题,又可以将这三则名言中的一则或两则作为道理论据加于论述。无独有偶,2018年河南中考作文题2要求以“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两句修身养性的古文名句为材料作文。考生如果写议论文,也可以如法炮制。重庆A卷(2)三则有关反省的经典言论,一则是《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二则是《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三则:“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考生写议论文,这三则名言也是极经典的道理论据,灵活运用,既可以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又可以增加议论文语言的文采和文章底蕴,这些都是得分的利器。

考生还可灵活化用材料。一考生提炼出“责任可以提升人的境界”作为论点,但苦于没有正面论据,就巧妙化用材料中“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在银行破产后,历经三十九年艰苦生活偿还债务”作为论据,然后联系实际,从反面加以论证,并引用系列名言再次强化论点,正反对比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写议论文,也可以将材料加以浓缩,巧妙引出论点,然后联系实际从正面、反面展开论述,正反论证,论述严密,论证就有力。

巧用材料之“魂”,编写故事

“意”犹“帅”,“意”是文章的主旨和灵魂。将材料进行提炼,得到主旨,就是材料的灵魂。遇到材料是故事时,聪明的考生可先提炼出文章的“意”,然后借这个“意”去编撰故事,编撰寓言,同样可以写出精彩美文。在以“人生的美妙境界”为话题作文时,考生把握材料中“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大雾”一语,以“让困难转180°”为题,编成一个“我迎着大雾航行”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当“我”遭遇浓雾和巨浪时,海鸥、海燕激励了我的斗志,充满诗意与哲理,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拍案叫绝。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这则材料:

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有一个著名的“雾海航行”的例子。他说,如果海上出现大雾,那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乘客和水手慌张,担心安全;二是忘却了自身的危险,转而去欣赏海上大雾的朦胧景色,那远离尘世的沉寂給人以恬静的超然感觉。

爱德华认为第一种情况是因为人们把海雾和自身安危联系在一起,没有距离,所以无法体会美感;第二种情况是因为人们抛开了一切,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大雾,这时,人们与海雾之间产生了距离,他称之为“心理距离”。

其实,故事新编,寓言编写,巧借“旧瓶”装“新酒”,只要你善于编撰故事,就能编出精彩。

猜你喜欢
题记导语作文题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阔腿裤的小秘密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让题记活画出作文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