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本细读强化教学目标

2019-09-10 07:22张娜
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鸟儿想象文本

张娜

文本细读,其目的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但它与粗读、浏览、快速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设计目标把握着课堂教学的方向盘,指引着课堂教学的方向。笔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浅析借助文本细读强化教学设计目标的策略,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

诚然,进行文本细读,可以从字词语句到主题结构解读出很多东西,但是对于一节课来说,如果全部呈现,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会导致课堂目标杂乱无章,效率低下。因而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前提是必须在解读中研读细读,并且结合《课程标准》、结合年段目标乃至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删繁,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细化,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属于写景文章,解读文本可以发现,有很多内容值得探讨。比如从文本开头,到引入眼前美景,从迷人的山脉整体概述,到对金鞭岩、金鞭溪的具体描述,从具体生动的写景,到相应的科学解释都是重点,都有值得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地方。但是对于课堂来说,时间有限,因而其教学内容必须精简,进行合理删繁,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具体目标上。对于这一课来说,最好的目标落脚点,可以围绕“如何开展联想,多角度地把景区的一两个景点写具体,写迷人”进行设计,继而有机削减其他内容。

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围绕金鞭岩段落进行解读,让学生细读这一段落,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接着再让学生阅读张家界风景区的简介。然后进行思考比较分析,继而从中挖掘两段话的特点,即:语言简洁、布局合理、生动具体。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笔画出文中的具体语句,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如此迷人的。然后让他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在阅读品析的过程中,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语言的表达作用。如有可能,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结合插图内容,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神鹰护金鞭的动画,让学生具体形象地了解语言表达的艺术。

接着,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联想。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呈现第四段中“点将台”这一内容,让学生认真研读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实写与虚写之间的关系,明白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御笔峰这一画面,以便帮助学生区分相关内容,并通过想象与联想写一写,体验从中表现的艺术效果。如有可能,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想象给山峰命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从中感受大自然神奇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于写作而言,如果直接看语言描述,往往不能领会作者表达的意图,必须聚焦文本中的关键事件、重点插图以及场景等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语言与作者进行深层次对话,从中了解文章内涵,为其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奠定基础。

比如,《真正的高度》一文中提到,小仲马写作投稿,没有借用他父亲的名字,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独立投稿,最终凭借《茶花女》一举成名。当时他自己真实的想法是,只想拥有自己真实的高度。从其表达形式来看,这是一篇叙事文章,语言较为通俗易懂,没有具体人物描述。其实这篇文章,表达的目的是借助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其故事不是重点,因而不需要重点描述。因而在具体教学中,针对教学目标的选择,教师如果将其重点放在“他内心如何思考,怎么做的?”这一目标上,其结果必然是一堂思想说教课。

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放大镜”聚焦的方式,在文本中寻找关键内容,可以是文本标题、中心句、重点插图,等等。对于这篇文本来说,其关键词就是文本题目,即“高度”。这里的高度,除了指身体的高度,更代表了思想、水平,乃至能力的高度。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中哪句话回顾了前文?哪句话反映了他想拥有真实高度的愿望?”几个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从中深刻理解内容,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目标的第一层次。针对第二个层次,则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通过类比的方法思考“肩头”“摘苹果”的具体含义,为其深度理解创造条件。至于教学目标中的第三个层次,则是借助隐喻手法,从中理解其表达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读多思,或者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

对于一篇文本或一堂课来说,目标不可能只有一个,但是针对多个目标,之间关系怎样处理?对此笔者认为,可以给这些目标找一个有深度的“框”。形象地说,假如现在有一堆水果,有大的西瓜、中等的苹果,还有小的葡萄,但是只有两只手,不好拿走。此时就可以找一个篮子,把它们一起装走。同样对于课堂教学目标来说,也需要一个有深度且能够装起所有目标的“篮子”。

比如,针对《去年的树》这一课,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围绕想象设计教学。整个想象过程分为三次。第一次引导学生结合“树听着鸟儿每天都在唱歌”想象春天、秋天的情景。接着想象在冬天,鸟儿飞走了,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想象,让学生从中感知友谊的可贵。第二次则可以引导学生给鸟儿之间的对话加上提示语,并从中想象其神态表情,以此揣摩文本表达的主题。比如,针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补上“急切的”。

至于第三次想象,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想象,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想象,鸟儿对着灯火在想什么?但是不少教师经过想象就以此结束,而王崧舟反其道而行之,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刚才大家想了这么多。为什么大家能想到的东西,我们书上却没有写出来呢?鸟儿每天都在树上唱歌,春天、夏天、秋天,为什么不把它们都写出来呢?”自然学生也能很快想到这一点,并进行回答:“我们读过的和自己能想到的,课文里就不写了。”王老师顺着说:“对啊,我们以后怎么读童话啊?童话要我们想象着读。”这样一来,从课内到课外,从文本解读到方法指导,不仅升华了课堂主题,推促了课堂精彩生成,而且也能引导学生从中掌握方法,并在课后进行尝试阅读,有效提升其语文素养。

想象,对于学生来说,运用是关键。在这一课中,王崧舟老师就通过最后一個问题,有机地实现了迁移,顺利完成一个目标,即:童话故事要想象着读。至于第二个目标,王崧舟老师曾经这样形象地概括,在简单的内容中怎样提炼出丰富的主题?对于这一课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环保方面,不免有点简单,因而要上升高度,提升到友谊、永生与死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同时可以对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总之,就文本细读而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教师要通过删繁、聚焦与归纳,在将教学目标变得更加简单实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精彩生成埋下伏笔。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猜你喜欢
鸟儿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鸟儿排排站
嘘——谁来了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