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块屏幕”的挑战与应对

2019-09-10 07:22王金才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优质个性化时代

王金才

“互联网+那块屏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整合,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空。在传统的教学生态环境中,教师只能对数十名学生提供教学,但是凭借互联网和那块屏幕,却能够为无数的学子提供优质教学,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和效用得到无限放大,打破了名校对于优质资源的垄断,缩小了传统教育因为时间、空间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所造成的地区、学校教育的差异。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变革以及校外机构凭借“互联网+”的教学方式也对学校教育不断形成冲击,使得原来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趋于开放化,加速了学校教育的自我调整。“互联网+”时代,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象征的地位受到巨大挑战,那么教师和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呢?

抓教学,更要抓德育。“互联网+”教育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但是也只是众多路径当中的一种,不能完全替代学校教育。学生从学校获得的生活经验、学习习惯等对于其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如美酒一样历久弥香。这些恰恰来自于教师的点滴引导,亲身示范,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和感染,是互联网无法给予的。

远程教学,仍需要教师。网络学习让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屏幕实现和贫困地区学子的实时互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就现有科技水平而言,人机耦合程度还不高,教与学的交互还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人机共生的学习系统,贫困地区的学生并不是在智能学习伴侣的陪伴下进行一对一的自主学习。因此,就需要所在学校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规划,加强对于他们的个性化辅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及时就他们的学习过程作出多元综合评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面对未来,教師当自强。时代楷模陈立群就任贵州台江民中校长前,学校高考升学率很低,三年后,其所在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已经是整个黔东南州第一。教师还是那些教师,但是高考一届比一届好。究其原因,就是陈立群让教师精神风貌得以改变,重塑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在“互联网+”的时代,辅导好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缩小和大城市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能够交给技术去做的东西放手让技术去完成,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方面和领域,教师去努力做好。唯有如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才会精彩纷呈,那块改变命运的屏幕才会更加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章郭小学)

猜你喜欢
优质个性化时代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