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茶馆”为居民解难题

2019-09-10 07:22丁兆丹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安全门茶馆工委

丁兆丹

“家门口‘自行车花园’不仅提升了社区颜值,还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乐园”“我们自己投票表决选择安全门,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原来杂乱的群租房变成了社区居民新生活中心,真是太方便了”……最近,广安门内街道的各个社区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

这要得益于西城区委广安门内街道工委推广“社区茶馆”基层协商会议模式,从此社区居民不仅有地儿能“诉苦”,有问题能解决,还亲身感受到“自治”的变化。对此,广安门内街道工委书记彭秀颖说:“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街道工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积极探索‘民生工作民意立项’工作机制,引领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共建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出‘社区茶馆’的概念,是希望真正打造一个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协商议事机构,做到汇集民意、协商共治。实践证明,‘社区茶馆’这个做法接地气,又能解决实际问题,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有力载体。”

从“自行车花园”到“八个一点”自治公约

走进长椿街社区感化胡同3号院,居民楼前面草坪上散落的粉蓝白各色自行车非常醒目,它们映衬着绿色的地景,看上去非常梦幻。以“自行车花园”为背景,3名小姑娘正摆着可爱的姿势拍照。

“这些自行车是废弃的‘僵尸’自行车改造的,以前都堆在楼道里,堵了通道不说,还影响美观。自从有了‘自行车公园’,不仅环境好了,我们还居民自愿种植、认领了花草菜苗,社区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提升。”长椿街社区党委书记刘金荣介绍。

长椿街社区属于老旧小区,居民对改善身边“小环境”的需求比较高。去年,长椿街社区党委结合“绿公益”楼门自治公益金项目,动员社区志愿者对废旧自行车进行回收和清理,但是“僵尸”自行车一直存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街道物业办聘请第三方社区组织,在社区党委协助下,对小区环境和居民意向进行实地调研,最终制定了《自行车花园——全民共建实施方案》,即对回收后的废旧自行车进行艺术改造,并将其摆放在绿地中,美化提升小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党委以改造感化胡同3号院为试点,通过“社区茶馆”的形式,组织居民代表、楼门长34人召开“自行车花园”项目民意征求会,全面征求居民意见、解答疑问。在会上,有的居民提出“冬季花谢了怎么办”,最终讨论决定冬季采用真假花搭配的形式保证美化效果;有的居民提出“建成后谁来养护”的问题,大家表决通过居民以认领的方式参与后期养护。

“花草树木护一点,老弱病残帮一点,社区行车慢一点,发现险情注意点,随手公益做一点,文明养犬自觉点,垃圾分类认真点,治安防范警惕点”,在探讨“自行车花园”居民参与认领维护方案过程中,社区党员和居民还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形成了“八个一点”自治公约,为社区环境后期维护形成共识和做好准备。

“自行车花园”改造完成后,不仅环境改善了,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也增强了。社区党委还在暑期组织青少年开展“绿植进社区”活动,组织志愿者种植花草,整体提升环境。对此,街道社会办主任洪娟说:“‘自行车花园’项目从立项到实施,不仅在前期重视民需民意,以活动为纽带动员居民参与到环境治理和维护中,而且引导居民协商制定‘八个一点’居民自治公约,形成了社区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为其他社区美化环境、创新社区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

从“周周有投诉”到居民自决更换“安全门”

“王大爷,这是我那111块钱,您先数数。”3单元2层的小李说着把钱递给了楼门长王大爷。“回头我给你拿张收据”,王大爷最近一直忙着收取所在单元各家的安全门更换费用。

这两位居民都居住在长椿里社区槐柏树街1号楼,这个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物业,楼栋配套设施老化严重,社区每周都能收到一两起投诉。反映的问题集中在楼道安全门年久失修、楼宇对讲机损坏、社区缺少安全监控探头等等。

在社区初步调查情况的基础上,街道工委决定先从居民呼声最为迫切的槐柏树街1号楼安全门改造入手。“我们决定创新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结合‘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将槐柏树街1号楼安全门项目作为‘民需申报类’项目实施,引导居民一起协商如何改造,并由居民分摊部分费用。”街道办事处主任史锋亲自召集街道综治办、社会办和长椿里社区“两委”负责人等各方召开协调会,并提出运用“社区茶馆”协商模式,调动居民参与其中。

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集体表决会……街道工委和社区党委带领社区居民不断就具体细节进行多次研讨和完善。“在‘社区茶馆’,就安全门改造方案和后期维护、楼道维护公约等问题,我们组织45户居民代表现场投票表决,不仅选出了居民最想要的安全门,还形成了楼道环境维护的共识。”长椿里社区党委书记芦珊介绍。

最终,安全门改造公用部分由街道承担,非公用部分即分装到各户的楼宇对讲分机、分机线、门禁卡等,街道承担一半,各户承担另一半。在集体表决改造方案的基础上,居民选择了安装非可视楼宇对讲门禁(每户分摊111元)。“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来,能把事情办顺心了,出点钱大家也乐意。” “居住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多亏了街道重视,门禁锁的问题才得以这么快地解决!”居民们表示。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以自主选择安全门为契机,1号楼居民还表决通过了“槐柏树街1号楼楼门维护公约”,对楼门安全、楼道环境、文明行为提出了8条具体的倡议;7个楼门的楼门长带头组建“槐柏树街1号楼安全自治小组”,主动维护改造后的成果。

从“地下群租房”到“智能方便民仓”

“自从有了‘智能方便民仓’,我们社区党委每周都过来开展活动,既方便环境又好。这里的党员活动室成了‘社区茶馆’的新据点。”1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槐柏树街相来家园地下人防空间改造成的“智能方便民仓”采访,刚好碰到槐北社区党委书记闫德新带着十几位社区居民在开展“巧手纺”活动,她高兴地告诉记者。

“智能方便民倉”一共有1200平方米,位于地下二层。楼梯口墙壁上,是26种语言的“你好”,门口是大幅“中国梦”图片,长长廊道挂满很文艺的街道标志性建筑照片,仓内党群活动中心、书吧、茶艺室、便民仓储等各个功能区既清晰又时尚。

“这个地方原来是两层的地下出租房,疏解整治之前到处是打着隔断,住了300多个承租人,拥挤杂乱不说,还有安全隐患。自从去年我们改造成‘智能方便民仓’后,居民们都说,想不到社区还有这么一个好地方。”街道办事处人武部民防组毛岩介绍。

街道社区内63处地下空间整治清理后,如何避免浪费、防止反弹、有效再利用,一直是街道工委关注的问题。在深入了解居民的意见和诉求基础上,街道工委多次召开专项研讨会,以疏解腾退后的相来家园地下人防空间改造为试点,决定引进第三方机构探索地下空间利用,不断提升居民文化生活品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倾听“民意”和推动“民议”的基础上,街道工委和第三方机构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调整施工内容,力求为居民打造一个优质文化生活新空间。如今,改造后的“智能方便民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智能空间仓储空间”,共由148组大小不同的仓柜组成,可作为家庭储物仓、私人智能柜、学生迷你柜等使用;一部分是社区新生活中心空间,健身房、理发室、阅读室、快寄箱、儿童游乐区、党员活动中心、共享咖啡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可以满足一个中型社区的便民需求。

“这个项目之所以改造成功,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和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从各种证照审批到改造施工,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更要感谢社区居民,在征求意见阶段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社区,逐步完善老年服务、营养早餐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智能方便民仓”负责人梁吉良介绍。“我家就住在楼上,过来太方便了。”采访“智能方便民仓”时,居民贾大爷正在理发,他高兴地对记者说。

“社区微景观”“居民菜园”“社区新文化中心”……在“民生工作民意立项”工作机制推动下,如今,广安门内街道涌现出更多有生命力的为民服务项目。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安全门茶馆工委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领导赴定点扶贫县调研
电梯井道安全门设置的探讨
坐地铁出门
静安:三个“坚持+保障”推进街道人大工委规范化
杯水车薪
更好地发挥县级人大常委会各工委职能作用
北京的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