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共读,与庄共舞

2019-09-10 07:22王夫成
关键词:庄子成语学生

王夫成

摘要:《庄子》是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庄子》一书传达的生命姿态和高贵精神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重要意义,其丰富瑰丽的想象联想、戛戛独造的成语和名言,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语言表达的提升也有非凡价值。《庄子》整本书阅读,本着“博观约取,化繁为简;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的原则,分四个步骤带领学生读文识人,走近庄子,扪摸庄心,与庄共舞。

关键词:选编读本任务群阅读实践

带学生读《庄子》,是踌躇良久才决定的。《庄子》一书,体量浩漫,思想深奥,文字戛戛独造,境界高远曼妙。这些均让阅历尚浅、想象纤弱、情感苍白的中学生望洋兴叹。

提及庄子,世俗认为他是消极避世的代表。其实,他的一生展示了极其丰富的生命姿态和无比高贵的精神品质。比如,“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体现其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物物而不物于物”呼吁人们把握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让人不要异化为物的奴隶;“虚室生白”倡导删除生活中的烦琐芜杂,让闲暇的心灵散发应有的光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彰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倡世间万物平等和谐,等等。这些闪光的思想对“三观”未定的中学生具有引导作用。

因此,我从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挤时间,每周拿出两节课,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庄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师生共读。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收获很大。

我的指导原则是:博观约取,化繁为简;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具体指导分四个步骤,组织并指导学生读文识人,一步步走近庄子,扪摸庄心,与庄共舞。

一、以《庄子》中的成语和名言为线索,选编班级读本《〈庄子〉选读》

《庄子》一书成语甚多。刘洁修编写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共收出自《庄子》的成语210条。除了成语,《庄子》中也有不少名言。这些成语和名言以其深刻睿智的思想和鲜明独特的表达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立身行事。以成语和名言为线索,寻根探源,从世人所公认的属于庄子原创的成语中精选80则,另外摘录庄子知名度很高的经典名句100句(段),构成了班级读本《〈庄子〉选读》。这一过程等同于带着学生到《庄子》中走一个来回,总体把握全书结构,领略庄子风采。庄子把自己的人生感悟熔铸到他所描写的自然宇宙之中,因此,这些名句名段无不焕发着庄子人格的光辉。寻索成语、选摘名言有山阴风景应接不暇之感,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有着你看不完的花团锦簇的点缀”。大鹏鸟翼如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列御寇御风而行,衣袂飘飘;藐姑射山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游刃有余,踌躇满志;任公子垂钓,吞钩之鱼“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庄子“心如涌泉,意如飘风”,给人心灵解放的力量。学生诵读这些名句名段能够激发联想和想象力,振拔精神,超越现实。

二、师生共建任务群,开展读写活动和专题研究,让阅读从原生态走向专业化

《〈庄子〉选读》是整部《庄子》缩微的盆景。通过选编和诵读《〈庄子〉选读》,学生对《庄子》全书获得大体印象,但这还只能算是原生态阅读。为了让学生由宏观的结构把握走向微观的细节触摸,我和学生共建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凭兴趣结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开展读写活动和专题研究。

任务一:撰写《庄子小传》

此任务要求学生将散见于《庄子》一书中的“夫子自道”和庄子门徒的零星记载(主要见于《外物》《山木》《列御寇》几篇)收集起来,并参考《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等资料,尝试勾勒出庄子的家世家室与交友行谊,期望解开可靠传记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学莫便乎近其人”,了解了庄子的立身行事,有利于领略他的哲人风采,走进他的哲学世界。

任务二:编写《庄子哲学小辞典》

混沌、吊诡、心斋、坐忘、物役、散木、吾丧我、无用之用、小大之辩、无己、无功、无名、地籁、人籁、天籁等,这些庄子原创词语历经2500年的磨砺,愈发璀璨明亮,逐渐成为国人表情达意的高频次术语。编写《庄子哲学小辞典》也是理解庄子的一条有效路径。小辞典包含庄子哲学术语30条,每条术语均注明出处和语境,然后参考专家学者的说法给出击中肯綮的百字解释和评价。比如“机心”词条:“‘机心’出自《庄子·天地》。子贡向老人介绍一种取水的机械,老人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成玄英疏:‘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后世遂以‘机心’指机巧功利之心。庄子看到了物质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他预见的物欲会对人的精神造成巨大戕害,在当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任务三:专题探究——《庄子》之大

清代刘凤苞点评《逍遥游》时说:“起手特揭出一‘大’字,乃是通篇眼目。大则能化,鲲化为鹏,引起至人、神人、圣人,皆具大知本领,变化无穷。至大瓠、大树,几于大而无用,而能以无用为有用,游行自适,又安往而不见为逍遥哉?”其实,“大”不仅是《逍遥游》一篇之目,也是《庄子》全书之骨。有人统计,“大”字在《庄子》一书中出现140多次,与“大”组合的词汇200多个,另有不言“大”而“大”的意象上百个。庄子成功地将我们引领到了一个“大”境界,一个靠超凡的想象力达到的逍遥无待的至大境界。有学者称庄子的哲学是在给世人进行“扩胸运动”,让人吞吐寰宇、纵横天地。指导学生摘录、品鉴这些“大”词汇、“大”意象,分析庄子文辞之大与其精神境界高远的关系,很有价值。

任务四:专题探究——《庄子》之异

清代刘熙载说庄子之文“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并借用唐人对王维绘画作品的评语来评价庄文的思想和文风:“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用异笔写了哪些异人、异事、异象、异梦?我让学生先找出来进行分类,然后探究种种异怪背后的写作意图。比如写人,庄子所处的时代社会黑暗,他笔下的很多寓言人物如王骀、申屠嘉、叔山无趾,都是刑余之人。庄子喜欢用稀奇古怪的字眼给人物和国家取名字,人名如少知、浑沌、支离疏、无为谓、广成子,国名如脍、胥、触氏、蛮氏等。这些离奇的名字背后大有深意,如哀骀它貌丑而心俊,啮缺身残而品高。专题探究发现,庄子实际上借写异人异事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世俗的反叛,而作者独创的奇词怪语是对日常语言形式的扭曲和颠覆。他是借助变形、夸张等手法打破日常语言常規,从而完成对基于日常语言的世俗社会观念、文化秩序以及价值尺度的嘲弄、抨击和否定。

三、提供相关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和延伸阅读

关于庄子其人其文,前人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引入阅读课程,就让学生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我精选了6篇文章印发给学生——鲍鹏山的《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冉云飞的《庄子使我上瘾的几个理由》,王蒙的《庄子救赎灵魂五法》,陈鼓应的《庄子的影像》,王博的《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闻一多的《古典新义·庄子》。另开一份“延伸阅读书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1)《〈庄子〉入门》(张涅、韩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2)《〈庄子〉解读》(陈道贵著,黄山书社,2007年版);(3)《庄子四讲》(〔瑞士〕毕来德著,宋刚译,中华书局,2009年版);(4)《自然的箫聲:〈庄子〉》(黄正雨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逍遥游·庄子传》(王充闾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

黑格尔说过,一个人是否有很高的比较能力,要看他能否看出“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比如,同是道家始祖,同是拿“水”说事,《老子》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教诲君王要能如水“不争”“处下”,才能“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庄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老子身上这种好为君王师的腔调。《庄子·外篇·天道》中写道:“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庄子欣赏“水”的“平、静、明、止”,这正与他所推崇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人格修养一致。他认为,心如止水才可以察天地之精微,鉴万物之玄妙。比较阅读,能让学生看出“同中之异”。

又如,《论语·宪问》:“蘧伯玉使人问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从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庄子·则阳篇》:“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可见,庄子对于儒者并非一概讽刺、打击。蘧伯玉每天都思考着前一天的过失,力求使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对于蘧伯玉这样不是活在僵化冷硬的教义规条里,而是活在真诚心地和真实生活中的真正的儒者,庄子还是欣赏颔首的。这是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看出“异中之同”。

四、设计多样化语文实践活动,在个性阅读和独立写作中读出自己心中的庄子

哈佛大学教授乔西亚·罗伊斯说:“哲学家的生活是一种艺术性的游戏。”庄子的生活的确充满艺术性的游戏意味。指导学生从《庄子》中选择一些章节编戏、演戏,让庄子穿越时空“复活”,这是更深刻的理解;看戏、评戏,则是作为旁观者与庄子进行多重对话。独幕剧《濮水垂钓》以青山绿水为背景,通过庄子和楚威王两位使臣的对话,表现他对自由而简约的生活的惬意满足以及对名利场的冷淡轻视。四幕短剧《庄子与惠子》演绎四个故事:“濠梁之辩”,彰显庄子艺术家风貌与惠子逻辑家个性;“大瓠之种”,诠释庄子“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的深刻命题;“鸱猜鹓雏”,表现庄子不为轩冕肄志及对数数然于名利途的惠子之徒的尖酸讽刺;“运斤成风”,表现庄子对惠子这生平唯一契友逝去,世间再无可对谈之人的惋惜怅惘。《蝴蝶与甲虫》根据《庄子》中的“庄生梦蝶”和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编写,表现二者同样写“人的异化”但主旨迥然不同:庄子借蝴蝶象征人生可以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解放自己以“自适其志”;卡夫卡以格里戈变为大甲虫的遭遇,传达现代人所承受的现实生活的囚禁感、逼迫感以及与外界的疏离感。

庄子哲学是象思维哲学,这让《庄子》的解读有深广的可能性;庄子的世界观充满矛盾,这让芸芸“庄迷”们常各执一端聚讼不已。设计一些辩论题,可以让学生在辩驳中提升认识、磨砺辩才。比如围绕“庄生梦蝶”,有的学生说:“梦蝶是虚无的代名词,这种隐遁避世、醉生梦死的人生观不适合中学生,这种颓废情绪与沸腾的、多彩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另有学生反驳:“人生如梦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不应一味理解为短暂飘忽终成泡影。在庄子看来,世间就是个大花园,人生就应该像蝴蝶那样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尽情享受,栩栩然而飞。‘蝴蝶梦’是庄子以艺术的心态,将人类的存在境域予以无限美化的结果。庄子的白日梦隐喻的命题是‘人生要有梦’,这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金句‘有必要为做梦而入睡’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庄子是一位具有浪漫诗人气质的哲学家。闻一多先生曾感叹:“读庄子本分不出哪是思想的美,哪是文字的美。”诚然,庄子的思想五彩斑斓,而作为思想载体的言辞修辞也都诗意弥漫,令人遐思翩翩。“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这是戴望舒先生的“读后感”。教师鼓励喜欢诗歌的学生诵读《庄子》诗情浓郁的章节,用诗歌的形式即兴抒感,是极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 闻一多.古典新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M].方勇,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

[4] 刘熙载.艺概注稿[M].袁津琥,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5] 高原.人文蓝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庄子成语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拼成语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猜成语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