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奥战俘在中国

2019-09-10 07:22陈文龙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收容所战俘俘虏

陈文龙

1916年12月30日,黑龙江省议会就中东铁路爆炸事件向黑龙江省省长毕桂芳发布务必交涉令,里面有如下记述:“即如现在德粤(奥)俘虏潜逃来江者日多一日,在我百方保护,设法供给。”

德奥战俘从何而来

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根据国际公法惯例,一切在华德奥籍人士均被视为“敌侨”或“敌俘”,由中国官方对其实行拘留或收容。其中作为“敌侨”的平民大都被集中遣离中国,而作为军人的“敌俘”则一律被集中拘留,关入“战俘收容所”。在“一战”期间,中国有德奥战俘收容所7个,包括北京3所,南京1所,吉林1所,黑龙江2所,总共关押了1060名德奥战俘。

除此之外,在黑龙江和吉林省也收留了数量可观的德奥战俘。这批战俘不是从山东青岛脱逃的,也不是中国俘虏的在华德奥军事人员,而是来自俄国西伯利亚的战俘营,他们大部分是零星逃到中国,也有的是十月革命后,被日军俘虏,后转到中国的。

据俄国公布数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共拘押约230万战俘,主要来自匈牙利、奥地利、德国、波兰、捷克、意大利、斯洛伐克等国,其中约210万人是德国、奥匈帝国军人。德奥战俘被派往西伯利亚、远东和突厥斯坦。最初,俄罗斯当局计划将战俘安置在远离主要城市的地区,以及鄂木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军区。然而,由于战俘人数众多,缺乏安置营地,第一批战俘不得不直接安置在西伯利亚城市。

由于远东地区天寒地冻,生活环境甚差,俄国人对西伯利亚和滨海地区的战俘收容所管理较为粗放,常有战俘逃入黑龙江、吉林。1915年1月,吉林省东宁县(今黑龙江省)有一些冻伤严重的德国战俘从绥芬河入境。到1915年3月,又有多名德奥俘虏逃入吉林。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也收到俄国驻华公使关于逃俘问题的照会,俄国要求中国“请贵政府注意转饬各该地方官遵守中立”。1915年3月,俄国阿穆尔省来使向东北的中国行政官员索讨逃出战俘营的德奥战俘。

面对沙俄对逃跑德奥战俘的索要,中国政府断然拒绝,而按国际法中立国义务,中国政府对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滨海地区越境跑过来的德奥战俘给予了人道主义待遇和保护。

战俘收容所的真实生活

据资料显示,第一批逃进中国的德奥战俘衣衫破烂,满身冻疮,中国政府特别接济伙食、延医整治,虽然仍不得自由,但战俘健康情况已经比在俄国战俘营中好多了。

随着逃俘不断增多,为了便于管理,1916年10月,吉林设置了战俘收容所,1917年3月、1918年9月,黑龙江海伦和齐齐哈尔分别设置战俘收容所。

黑龙江省两个德奥战俘收容所共收容532名俘虏,占当时中国收容德奥战俘的一半以上,战俘的住宿、饮食、医疗卫生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据一名德国战俘后来回忆说,自己在西伯利亚的战俘生活是“衣裳污秽,百人一室,其苦楚情形不堪重述。而在华则居室既宽,器用亦备,且能各占卧堂,以图安睡”。

一战期间的中国刚刚摆脱帝制,腐朽的封建制度还在寻机复辟,各派政治势力争权夺利,民众苦不堪言。中国能在极度苦难时期设立德奥战俘收容所,在国际上赢得声誉。

善待德奥战俘的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救济在西伯利亚的德奥战俘,对于各国救济俘虏的人道物资给予积极协助,沿途关卡免税放行。

当时中立国瑞典一直在负责救济在西伯利亚的德奥战俘,1918年2月,瑞典代办亲自到北京政府外交部同总长会晤,谈到了西伯利亚德奥战俘粮食匮乏,俘虏因饥饿死亡大半,剩余人员亦虚弱无力,“如不急行设法周济,亦不免毙于饥饿”。中国方面随即对于粮食和药品及其它生活必需品,只要开列清单,一律放行出关,但是除药品及医疗器具外,其它物品必须照章纳税。

哈尔滨成为救济在西伯利亚德奥战俘的中转枢纽。1918年2月,“取道哈尔滨运往安加德林埠地方的大量茶叶、米、糖、牛奶、咖啡等物,也均开列清单报呈中国外交部”。

救济过境战俘

1918年,在寒意料峭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既有旧俄各种反抗势力,又有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转运远东的捷克军团,而被关押的德奥战俘正从西伯利亚往欧洲遣返。在协约国蛊惑下,5月25日,捷克军团在西伯利亚铁路发动叛乱,整个俄国乌拉尔山以东陷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由于中国政府极力维护主权利益,在捷克军团控制西伯利亚大铁路时期,中东铁路仅是运送军队、物资和伤兵以及部分德奥俘虏。1918年,知事徐鼎勋在调查外事报告表称,本月十二日,二千奥国战俘,由俄国两名军官,一百九十名士兵押解赴海参崴。同年12月12日,滨江县知事张曾榘给中东铁路督办公所的报告说:“本月一日早九点由满开到专车四十辆,赤赫官两员,兵十名,押解德奥俘虏五百九十二名,现停军用站台。”在战争时期中国黑、吉地方政府也给予过境的德奥战俘以极大的人道帮助。

“一战”结束后,中国虽然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仍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将收容在中国的德奥战俘一律平安遣返回国。1920年2月,中国将北京、黑龙江、吉林、南京等地的德奥俘虏陆续集中上海,由中立国荷兰的驻华武官率领,搭乘日本“哈德逊丸号”归返故乡。

中国各地收容的德奥战俘遣返回国之后,在俄国境内拘留的德奥战俘主体,开始经由中国黑吉两省的中东铁路到达海参崴,然后乘坐美国和其它协约国的船只返回欧洲。

1920年10月,各國红十字协会特派管理土耳其、德奥等国俘虏代表持公文来到北京外交部,说明过境俘虏32000人,由满洲里站至绥芬河站,所缺粮食,由中国救济。等这些回国战俘到达哈尔滨时,由于美国救济款没有及时到位,款项便由吉林和黑龙江省各担一半。德奥俘虏每次按名在满洲里发给十元,到哈尔滨发给十元。

1921年1月,阻隔满洲里和赤塔之间的谢米诺夫军败退,德奥战俘的运输车顺利进入满洲里,通过哈尔滨赴海参崴。有了中国黑吉地方政府倾力协助,拘留在俄国境内的德奥战俘主体也顺利到达海参崴登船回国。

摘自《看历史》

猜你喜欢
收容所战俘俘虏
俘虏
狼被俘虏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爱猫新人办“猫婚礼”:邀1100只猫咪见证爱情
巴西开放拉丁美洲首座大象收容所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外星人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