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由心生

2019-09-10 07:22巫丽萍
现代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笔墨绘画美术

巫丽萍

很久没有执笔写文章了,每日里忙着绘事与生活琐事,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从事绘事也近40年了。随着绘画时日的增长,对中国画图式构成、笔墨、设色烘染技法理论与实践都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思维和笔墨语言。如是也对中国画必须具备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传承中华文化的传统,具有民族的共同审美情趣有了深刻地认识。

我的艺术人生自改革开放之初而展开,自上世纪70年代末即入行学习中国山水画。那时,中国山水画讲究造境,更要写景、写情、写意、写心,笔墨须贯穿着人格的力量,人画一律等一系列理论也似懂非懂。起初是循着常人的路径,主要是通过学习临摹古代经典和现代优秀绘画大师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基础技能;之后,随着绘画时间增加,画面的经营布置,笔法中的线条沉雄、富于变化,烘染设色等等技术层面的实践得以逐步提高;接着自然而然地也就能够独立完成比较大型的山水画作。但是还不能将中国画博大精深的理论、以及古往今来的绘画实践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过程之中,因此难以达到艺术的高峰。

40多年来,通过绘画理论的学习,得益于巴山蜀水的滋养,以及大量的实际绘画创作,所作山水画有了长足进步。“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其中的美景世间闻名,而蜀中更有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眼见那些秀峰耸翠、清溪激流、云腾雾蒸、飞瀑直下,无不令人忘却自我,沉醉于山水的魅力之中,真切感受到有取之不尽的绘画题材。经常到秀美山川去采风,吸取真山水的灵性,观照古今经典作品,努力在意识上与古今大师所绘山水的思维和识见相接,着意提高自己的眼界,从实景中记录下尽可能多的绘画素材(写生稿),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具意蕴和美感的山水画。

赵孟頫云:“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文化是需要一代代的传承,创新应该包含传统文化的根脉。如是复古,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古?怎样运用好古法,学古而不泥古,学习临摹古人,接续古之笔墨精华,绘就盛世山水方是正道。对于今天的画家,如何承袭传统是无法绕开的话题。研习传统必须追根寻源,悉心领悟,精工富丽、灿烂、辉煌之美要有之,玲珑、寂静、空灵之美也可有之,基于对传统笔墨的感悟与把握,才可得虚灵清新、古意高远之意境。创新就是形成自己的画风和笔墨语言,这些都有赖于对艺术的执著追求。静下心,看淡名利,慢下来,观照古今,去除浮躁之气,一心一意去感受山水自然与世间人性美好的东西。具备山水情结,定会连通中国传统绘画的崇高景仰和不懈追求,也会对生机盎然、俊秀深邃的青山绿水产生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将自己的真感情投入到实践中去,勤于到大自然中体察,形成自身的空间美感,纯净自己的想象力,坚守内心理想,精工细作地由画作表现出来。

艺术的魅力来自于创新,新的画风离不开求变。我们不妨纵观古今千年的中华绘画史,表面上看是层峦叠嶂、溪山无尽、渔舟唱晚等等,实质上是传统绘画一直处于不断求新求变的过程之中。传统山水画的颜色讲究原色,色调比较单一,少有中间色、调和色,品种相对较少,常用石绿、石青、赭石、朱砂等数种颜色。这就需要画家经过无数次试验,使用少数几种纯色,使其画面清新脱俗,典雅庄重,去除尽火气。而要做到这一切,需从意境、形式、表现内容、适应的技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才可能控制好和谐、丰富、协调的色调,平衡画面的整体空间布局,使笔墨线条、色调、画面气氛等有机统一,浑然天成。同时,应该借鉴西方绘画和现代设计的一些理念,不能仅仅死守应物象形的观念,抽取平面化、装饰化的巧妙安排,掌握好点、线、面的节奏控制,拓展精神内涵,使其具备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在技法和材料使用上也需着力,在用墨用色方面应运用自然,韵味悠长。

作为一名从艺多年的艺术家,为什么要画?为谁而画?是应该有清醒认识的。自清朝末期,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文化的启蒙运动,也是开始了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之路。那时的文化启蒙本质上是救亡的启蒙,民族主义关怀与自由主义理想、救亡与启蒙为一体的现代性方案,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救亡启蒙运动,也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艺术价值取向与演进路径。“美术”为西方引进,是现代意义上美术观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美术观念与实践体系的现代转型。经历了破与立,从写意到写实,科学写实主义上升为五四运动时代的主题仅仅用了20余年。新文化运动前后,知识分子群体为美术变革开出的良方只有一剂,那就是“写实主义”。从历史進程来看,美术大众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晚清通俗美术的繁荣;五四至左翼时期,由知识精英所构想的“启蒙主义大众化美术”之兴盛;抗日战争至新中国,由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革命意识形态的大众化美术”之崛起。大众化美术是贯穿于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主导性思潮与实践方式,由此推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是一个复杂的价值重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美术家和被人民喜爱的绘画艺术作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各种思想和绘画品类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得益于此,物质生活也丰富起来,使人们对中国画有了更多地关注,收藏绘画作品的人日渐增多,画家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多,艺术市场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时代在前进,艺术空前繁荣,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争取来之不易的繁荣。作为从事艺术的工作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明白艺术为谁而生,为谁服务,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善于体悟和表现传统精神的内涵。不盲目地迎合低级趣味,不套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自觉自省。在面临未来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拓宽人文视野,形塑自己的观念,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体系,保持中国本土文化的自觉坚守,担当当代文化建设,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

弄懂创作中沉淀、净化的过程,有些创作的记忆不会随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对所表达的主题反而会越加清晰。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无论何种形式必然反映出它的意味,在此后的绘画中更强调和倾向于形式语言对内容的支配决定作用。在绘画作品中表现正面情绪,反映美好灵魂,力争将自己的审美情感灌注到作品中,表现那些社会上美好的、在我脑海中隐藏着的、无意识的内涵,最终构成有意味的图画。

往后还要加深对艺术的理解,不停留在表象上看物象。在选择表现我们蜀中山川、风土人情时,要更加注重研究山、石、树木、溪流、云雾等面貌特征,提炼出人们共同认知的“肤色”(意态上的特质),调整好表达的基调,不拘泥于過往的表现形式,积极探索人们喜爱的绘画语言进行表达,创作出人们喜欢、满意的作品。

新的时代赋予了艺术家更加崇高的使命,作为一位画家怎样才能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心声、受到人民喜爱的艺术精品呢?首先要本着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艺术家一定要和人民在一起,熟悉和了解人民是首要的工作,体察到了人民生活的真、善、美才能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要结合时代和人民的愿望,选好创作主题,深入研究,实地采风写生,获得真实的原始素材,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艺,准确表现主题内容和精神内涵,以创作再创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竭力绘就符合时代精神、不负人民希望的艺术作品。

其次是对人真诚可爱。大家都喜欢真,真诚真切的人好交往,真实可亲的作品能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情。创作作品付出了真诚真心,作品亲切动人就具有感染力,才是人民喜爱的艺术精品。当然生活的真和艺术的真是不同的,创造的艺术要比生话更高、更美、更集中、更概括、更典型、更感人,就更带着普遍性。善,是人类的品格,行善是大家都来做好人好事,作每一件作品也应以善的形象感染人,从而提高人们的品格。艺术就是要创造美,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之常情,创作就是要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才能创作出更高更美的作品,以鼓舞人。

再者艺术家应该经常到生活中去,与人民生活在一起,从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吸取营养,越到生活中就越想画,越想画就越想去生活中。画家经常出去写生,祖国的大江南北都布满了画家的脚印,我们常留恋于幽林竹舍、荒原绿野、萧寺頽岩之间,倘徉于崇山峻岭、层峦叠嶂、空谷叠翠、松林丘壑之中,以心灵感悟直写由衷之襟怀,笔下层层峰峦、丘壑溪流无不是感应山川之灵气,而由内心喷发出的激情之作是魂飞梦萦的山水情愫,让具有美好、美丽、美感的画面留在心中,通过笔墨写于纸上,画心中之画是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浓缩提炼,是画家思想的流露更是内心世界的独白,无论山川溪流、云雾烟霭、萧寺村舍,还是田园轻唱、晓风残月,都是画家借自然之形助绘画之美。

最后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作为从事绘画艺术的人,尤其需要与他人合作,学习、借鉴他人长处。这方面一定要向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品格,吸取他们精湛的技艺。同时还要向同辈和年轻的同行学习,相互交流经验,克服彼此的不足,争取与更多的同行合作,尤其是当要完成某个主题绘画,自身的学识、感受和经验不足时,更应该争取合作,使之画出无愧于时代的佳作。

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永远写不尽画不完。时代呼唤精品力作,要求我们的不仅是创作数量,更要求创作质量,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要付出强大的不可想象的艺术劳动,要精心制作、推敲,要为一个主题反复深入生活,反复构思、构图。一件好的作品,要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是来之不易的。让人们感受艺术之美是每个画家所追求的,好的作品不会受时间的流逝而淹没,而会随着推移,将美好的、神奇的绘画作品大放异彩,为后世传颂。

我们要树立高标准,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埋头创作,反复推敲,努力提高创作水平,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生活追求和美好的精神愿望献给人民,创作出更多备受人民喜爱的艺术精品,普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

猜你喜欢
笔墨绘画美术
美术篇
笔墨厨神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