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素质拓展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9-09-10 07:22王顺民
天津教育·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素质拓展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王顺民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目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新变化,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除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求促进学生在多样化教学模式下身心的综合发展,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素质拓展;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影响力,巧妙地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为体育教学课堂带来最大化效益,促进学生心理与身体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师生对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视程度

素质拓展训练通过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身体协调度、分析及处理问题等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及良性竞争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重视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首先,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行多元化训练活动内容时,通过各种类型的运动项目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忍耐力、爆发力及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身心抗压综合素质;其次,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部分运动项目需要团队合作才可以完美完成。如拔河比赛,这就要求学生间需要具备良好的配合度、合作意识,齐心协力完成任务;最后,在素质拓展训练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难题、面对不同的挑战,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引导学生进行困境的分析及思考应对之策,勇于思索,进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跳远项目训练时,学生需要思索如何调整跳跃姿势、起步速度、身体平衡度等问题来增加跳远距离。

二、因材施教,结合教学资源条件合理安排课程

针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内容,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的教学设备及教师的师资水平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保障体育教学运行顺利。在现实教学中,体育教师在筛选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时,首先需要考虑教学師资力量,将自身所擅长的运动项目内容合理地安排到教学任务中,保障教学水平。其次,还应根据教学设备进行考虑,尽可能选择简单、易学、安全、易于维持纪律的运动内容,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安全性。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忍耐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安排其进行长跑训练;针对爆发力强的学生则可以鼓励其尝试短跑或接力比赛锻炼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利用学生的优势,给学生匹配合适的素质拓展项目,从而圆满完成素质拓展训练任务。

三、结合生活实践,优化素质拓展训练质量

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为学生灌输体育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锻炼的培养,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把握学生的锻炼程度,在学生进行运动项目锻炼时注意观察其动作,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行为,确保学生的运动姿势规范、正确,从而保障学生的安全。例如,教师在教学武术时,要尽可能配备相关武器道具,提高训练的正式感,增加学生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实效训练的目的。

四、结语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运动训练项目,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培养学生的日常交际沟通水平、提升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端正学生面对困难时的沉着冷静态度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新颖化、趣味化、教学质量优质化,从而促进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闫珊珊.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9).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素质拓展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在校园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问题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民族预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