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农村语文教学质量

2019-09-10 07:22张秀珍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辅导农村语文

张秀珍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农村基层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替代了简陋的砖瓦平房;全新的调节桌椅替代了破旧的板凳;图书和各种文体器材等也与时俱进。但农村地区小学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等在总体上还是低于城镇小学。

首先农村家庭重视不足,孩子基础薄弱。无论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或经济条件好,他们都主要关注点在于挣钱养家,对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农村家庭依然观念落后,觉得学习无用,导致家庭教育薄弱。家长督促不到位,孩子从小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走神,不爱写作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敷衍了事,没有家长的监督,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他们觉得学习是很苦恼的,尤其一些学困生,遇到难题每人解答。而城里的孩子即使父母工作忙,晚上也基本在家,會重视孩子的学习,再不济也会送入辅导班,起码有个人会督促孩子。

再者学校方面成绩考核、目标管理使得大部分教师只注重成绩。教师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成绩相挂钩,导致大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只要学生考试分数高,为了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更是抄不知道几遍的课文、生字,而且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只注重“读写”,而忽略“听说”与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对农村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不利影响,就忽视了学生的素养培养,甚至是其它发面的发展。

最后教师结构有问题,导致科研队伍薄弱。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师,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农村教师中有部分上世纪的“民办教师”蜕变而来,经验丰富、干劲十足,但终究是年龄大了,有心无力。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还是有限尤其偏远地区,青年教师又“下不去、留不住”,导致农村教师结构老龄化和教科研队伍薄弱。

小学阶段正处于智力水平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的教育手段将对智力发展与情感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入先进教育理念。无论是最自己和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虽经验尚浅,但还是体会到了许多,真正认识到课堂虽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地方,但方式是可以与以前的呆板不一样的,有时也可以在愉快中获取知识,而不是我们教师辛苦地灌输,孩子痛苦地被动接受。

一、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巨大的。首先要研究教材,从研究大纲、单元教材和课本入手,这是所有入职老师都清楚的,看似却是最难的。现在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孩子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到考查的知识点,还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听、说、读、写。更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了学生,再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①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②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③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空中阁楼不现实,所以提升能力依然需要基础知识的扎实。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比纯粹的灌输更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学会自主学习,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对于语文的学习,我教学生如此做。

(1)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①示范引导,举一反三;②借机渗透,适时点拨;③反复诵读,细细品味;④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四、及时反馈,做好针对性辅导

要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我们还要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抓住机会认真做好复习和辅导工作,切实做到教学与复习并举。

(1)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辅导任务。课外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按不同特点进行辅导。

(2)辅导要有重点,重点是优等生和学困生,这两类学生更重要的是心里方面的辅导,一个太容易骄傲,一类容易过于自卑。

(3)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有度,避免引起心理疲劳。

五、多看多读,增加阅读量,提升语文素养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能力。阅读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心智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生知识量储备不够,听起课来毫无头绪,语文成绩自然一落千丈。所以阅读就成了重中之重。

(1)学会积累运用。前提是学生有阅读的兴趣,热爱阅读,慢慢地就要学会积累。阅读中获得了积累,才会运用自如。那么要如何积累呢?一是阅读的量要多。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二是阅读范围要广,阅读的视野要开阔,也就是现在提倡的海量阅读。三是阅读要坚持长期性。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什么大收获的。四是教师、家长做好表率,让孩子潜移默化形成阅读习惯。

(2)阅读活动要体现思想性。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自己,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光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相信学生能够用自己思考人生,能够用自己的心去体味不同的人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也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只有如此做了,学生才会有真正的阅读兴趣。

(3)学生阅读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不能固定化学生的阅读书籍,可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兴趣推荐书籍。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还要让学生清楚怎么读、读什么。丰富多样的书籍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阅读的欲望。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份内的事。虽然身在农村,受诸多限制,但孩子们依然渴望知识,我们依然初心不放,先从爱他们开始,再从本体知识入手,尽量将知识传授的方法有趣,但是,教无定法,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所长,各显神通,共同把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辅导农村语文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