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换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研究

2019-09-10 07:22杨娜李莹
新教育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杨娜 李莹

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运用访谈法、抽样法、问卷调查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铜仁一中、铜仁市第十中学、铜仁市第二小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目前身体素质及体育兴趣作出分析。研究得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整体下降,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有直接影响,阻碍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学校体育课程开展不全面,学校场地设施不齐全,专业体育教师较少,并且体育教师存在兼职多个科目,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基础掌握不足。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身体素质

1、引言

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与学生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之一,它与人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以及道德健康有着一定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表现出强烈的健身娱乐欲望,因此人的生活是离不开体育锻炼的。随着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不断提升。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不断的强调重视体育,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阳光体育。

学校体育教学是以体育课堂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教学,除了体育教学活动课外,还有早操和课间操,运动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由此看出学校体育教学在学生的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小学的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传统单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应该积极进行创新,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成为国内大多数专家和教授的重点研究课程之一,对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创新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过对铜仁市第二小学、铜仁市第十中学、铜仁一中三个不同阶段水平的学校师生进行调查研究,对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研究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对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问卷设计,在教师指导下,严格按照调查问卷设计的要求和原则将问卷发放给体育教师和学生,并专门设计了老师与学生的相关问卷。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处状态情况采取自填式或代填式问卷调查,问卷表格以选择形式为主,为使信度与效度较高,随机抽取3所不同阶段的中小学校发放了教师与学生的调查问卷,将各所学校学生的60份问卷随机发放,并对各所学校体育教师发放15份,共计发放225份,教师问卷回收30份,学生问卷回收178份,一共回收208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率问卷98%。并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已达到较好水平。

2.2.2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图书馆相关学校体育教学知识,查找中国知网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的论文期刊和搜索相关学生身体素质的文章作为参考,并收集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材为直观材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借鉴前人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及参考依据。

2.2.3访谈法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情况,在不同年级抽取不同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对不同学校的体育老师进行访谈,从家长会上对家长访问有关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

2.2.4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差异,为本文提供数据支持。

3、学校体育教学的概念

学校体育教学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知识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性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儿童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规律,体育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来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学校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文明健康教学,对学生的体质水平价值是不可估量。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4.1.1学生体质现状

根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课程压力很大,除了学校课程以外还有补习班和特长班,基本上每天的时间都是排满的,根本没有时间出来锻炼。学校的体育课一周只有两节,平均两天一节都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身体健康不良。现在,高中、初中、小学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近视问题、肥胖率逐渐增多,营养旺盛,体弱多病等现状出现。近几年的中、小学生都出现军训贫血和体能跟不上而晕倒,还出现运动跑步猝死现状。这些现状都体现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学生没有健全的体魄,谈何学习。從近几年的中、小学、学生的体能测试来看,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一年不如一年,充分反应了体育锻炼对学生的重要性。通过表1数据分析得出了中小学生近视、肥胖、正常的体质健康状态。铜仁一中学生近视有70%,肥胖有16%,正常只占13%。

4.1.2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的学校进行调查,得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年不如一年,主要是耐力和爆发力下降为主要原因。根据这几年的体质测试达标情况来看,有近40%的学生是达不到要求的。通过调查分析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下降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繁忙,没有时间出来锻炼,有的学生是不喜欢运动,还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甚至有的学生去学习其它,完全没有时间锻炼。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要让学生不断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表4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及各因素所占比例,有28%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运动,有2%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有41%的学生是因为学习繁忙,26%是其它因素。

4.1.3体育教师及其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对学校体育教学更进一步的了解,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的天职。根据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诸多问题,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符合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运动热情。有一部分中、小学教师都是放羊式教学,直接集合叫学生做一下准备活动就解散了,让学生自由活动,小学、初中、高中、都是这样导致了学生不喜欢运动坏习惯。有一部分就教学太死板学生不喜欢上这样的课,觉得体育课是一堂无趣的课,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上不上都一样的概念。还有一部分就是非专业的体育教师讲动作技术不够标准和系统化,这样的教学方案怎样可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通过表格数据分析,铜仁一中的体育教师一共16个,高级教师有5个、中级教师有6个、初级教师有5个。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三所学校的高级体育教师才9个、中级体育教师才12个、初级教师9个,三所学校的体育仅30个,而且初中和小学的体育教师相对比较少,并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1.4教学设施现状(场地、器材)

根据目前调查现状分析,一部分学校没有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乒乓球场、双杠单杠等,体育课程开展不完善的原因大部分是没有场地和器材。

通过表10分析中小学场地设施现状,在中小学都具有田径场和篮球场,但是只有这两个场地是远远不够的。中小学排球场0个、体育馆高中1个,初中和小学0个、乒乓球场中小学0个、双杠高中3个、初中还小学0个、单杠高中6个、初中和小学则没有。根据数据分析,主要导致课程开展不完善的原因是场地与器材占主要原因,并且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年不如一年。

4.2体育教学的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主要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点:1、体育教师对专业的技术知识能力不够充分的掌握,没有创造更好的新专业技术,无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学质量。2、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和热爱体育活动,要让学生逐渐的了解体育知识,学校体育不紧紧只是锻炼身体和提高身体素质它还能让人愉快的放松心情和减轻压力。3、体育锻炼是增强人的身心健康,态度是一门必须课,体育锻炼要具有一个好的环境。根据调查,中小学的场地设施不是很齐全,无法进行一部分课程的开展,导致了学生锻炼体育项目受了限制,无法进行全面发展体育锻炼。学校领导也不怎么重视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导致一部分体育项目无法开展,体现不出体育课的教学特色。教师教学方法和创新意识不够全面,体现不出教师教学意义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3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学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现阶段我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追求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身体健康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第要素,而现阶段学校体育就出现了不平衡不充分。

4.3.1学校体育教学对人的健康需求

发展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充分的设备,健身娱乐是需要器材场地的,学生上课也是一样的,需要器材场地,这样才能完善一节体育课的标准。体育除了教学外,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娱乐性和健身性,体育是一种能让人放松和心情舒畅、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提高身体素质的文化活动。体育锻炼也是培养人的品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到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发展,这些都体现出了在我们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体育是我们的基础,体育能让我们有更健康的身体,还能让我们学到自己特长。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要有针对性,体育教学是促进人身心健康的,它体现在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突出人民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技能、锻炼习惯。体育是我们的美食和良好的配方,是培养人们的一门课程,学校体育教学是一门达成美好生活的课程,人民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做我们生活中自己想做是事情。体育是一种良好是行为习惯,习惯了散步、晨跑、爬山、打太极拳、下象棋、跳广场舞、等项目都能在我们生活体现出来的,还能个人带来娱乐性和健身性,也提高了人民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4.3.2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是社会健康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强中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把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把学校体育工作融入现实 。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运动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的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促进社会的需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社会发展是需要人的健康和强壮身体来支撑,健康是需要身体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精神状态。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还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技术能力,还是一个指导学生走向社会的人,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会自我保护和相互保,还要教会学生团结有爱的精神。

4.4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对策

現阶段我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追求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身体健康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第要素,而现阶段学校体育就出现了不平衡不充分。

4.4.1培养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

发展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技术知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培养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体育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满足自身的技术能力发展。

发展体育教师就是发展体育教学活动,现在还有小部分学校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老师上课的内容太过于死板,学生没有热情,体现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不喜欢运动。学校也没有足够的体育教师,一个老师要上6—9个班级的体育课。这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急促下降,十九大报告提到要在各校教师培训上投入占公用经费的比例不得低于5%,要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随着十九大的发展,现在基本每个老师一年都出去学习1—3次以不断提高教师技能

4.4.2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锻炼氛围

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体育锻炼是促进人身心健康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所以要在校园里和体育课堂上不断的组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一年一届的校运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拔河比赛各种体育竞赛,还有组织运动校园APP等等活动。这些都是能给学生创造的体育锻炼气氛。校园气氛是教师和学生创造出来的,有学生活动就有教师活动,在学校里要也要重视教职工活动,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与价值。建设学校体育校园文化,不断提高体育知识和体育娱乐的兴趣。

4.4.3转化相关人员的体育意识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体育锻炼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相关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要全面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锻炼重视性,改善他们对体育不重视的看法,体育锻炼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能增长人体的健康需求和促进人们的美好生活。所以健康才是本钱,有了健康就有了全部,我们要换个角度去考虑,要人们都认识体育,转化他们体育意识。

4.4.4在学生中宣传健康意识善及健康常识

发展学生体育知识,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基本常识,在校园传播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在学校进行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讲座和做黑板报传播体育健康常识,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锻炼,知道体育知识的重要性。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免疫力,还能使人快乐、提高自信心,体育锻炼不紧紧只是锻炼身体它能给人体创造健康心里。体育健康知识传播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常识认识,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性。体育锻炼释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和不愉快的心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换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促进学校体育活动参与、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2.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掌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3.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老师品德素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换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了更好的条件需求。

5.2建议

1.学校应该要让教师多次出去培训学习,让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新知识和方法,让教师在每堂课都有创新的教学组织。

2.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体育活动,学校一定要重视体育,要具备上课的器材和场地,开展全面的体育,让学生去了解体育掌握体育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

3.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的让学生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保持具有健康的身体状况。

4.转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观念,把体育活动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參考文献:

[1]鲁辉.简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理念的融入应用[J].运动,2018(02):124+112.

[2]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登[J].中国学校体育,2017(10):14-16.

[3]薄涛.网络时代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01):97-98.

课题:梵净教育研究项目(院研发[2018]2号)。

第一作者:杨娜,女,土家族,籍贯:贵州德江,生于:1996-06-08,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

通讯作者:李莹,女,穿青人,籍贯:贵州纳雍,生于:1972-09-24,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锻炼
新发现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