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段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

2019-09-10 07:22曹莹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梨子画图香蕉

曹莹

摘要: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比较弱,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往往束手无策。本文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通过编故事,叙述数量关系、画图,表述数量关系、手势动作,描述数量关系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低段学生;数量关系

大教育家皮亚杰称:童年期儿童的思维为“具体运算”阶段,即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不知从何入手,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思维没有能达到应有的理性的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不强;二是学生不会审题,不懂得审题,也就不能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而盲目的去解题。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编故事,叙述数量关系

有句话叫“事半功倍”,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前提。可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少,贪玩不愿读题还有觉得题目太难,无处入手等原因,常常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经过任何思考,题未读懂未读透提笔就写,结果也就不言而喻。基于以上这点,我们让学生把数学题进行改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题目呈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

“把48本书给6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分几本?如果每个小组有4个班,平均每个人分几本?”有学生这样讲:“一天老师买来了48本书怎样分才公平合理呢?老师先把这48本书分给6个小组;后来,老师不分了,让小组长把书平均分给组内的4个人。”教师及时追问:一共分了几次?哪两次?生:一次是老师分,一次是组长分。教师再追问:老师是把多少本书平均分的,怎么分的?组长又是将多少本书平均分的,怎么分的?通过教师的追问和学生的回答,理清了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清晰明了。

由此可见,通过故事叙述,学生把枯燥的数学题目用自己的语言把它翻译了出来,在说一说的过程中,将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又进一步挖掘着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因素,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实现了学生对数学题的再认识和再理解。

二、画图,表述数量关系

画图,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数量关系的策略。利用画图的方法思考问题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画图可使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地反映在图上,对题目中的各个条件、问题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例如:香蕉有60箱,苹果比香蕉多20箱,梨子比苹果多15箱,梨子一共有多少箱?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其实并不复杂,但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是这样计算的20+15=35(箱)。如果用画图的方法,则可以让学生们清晰地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苹果比香蕉多20箱,是拿谁和谁去比较?我们该先画出谁的箱数?”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香蕉的数量,“苹果的箱数又该如何画呢?”学生先会画出将与香蕉同样多的一段再在后面画出多出的20箱。

香蕉:

苹果:

“梨子比苹果多15箱,是拿谁和谁去比较?” “梨子的箱数又该如何画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会画出将与苹果同样多的一段再在后面画出多出的15箱。

香蕉:

苹果:

梨子:

观察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梨子的箱数,哪一部分是不知道的?它和谁有关?怎么算呢?通过画图,学生清楚地看到,梨的箱数和苹果的数量有关,而要梨子的箱数就要先算出苹果的箱数。这样就把文字应用题转化成图形应用题,学生“按图索骥”就能寻找到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画图,能够使隐形的知识得以显化,理性的思维过程得以形象化。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画图的方式把学生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沟通了学生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之间的本质联系。

三、手势动作,描述数量关系

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思路是隐形的,无法感知和触碰,但是有一些数学知识,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课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手势或则身体语言把知识的含义表演出来,由此探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一包糖,20个,拿走了14个,还剩下多少个?当读到一包糖20个时,让学生用手比出一个集合圈,表示出总数,当读到拿走14个时,让学生用手在集合圈里比划拿走的动作,表示减去,“还剩多少个?”学生掂量一下剩下的,表示剩下的部分。渐渐的,你会发现,“有13个花生,吃了5个,还有几个?”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不知觉的在头脑中边比边画,呈现出拿的表象,明白13个是总数,吃了5个,就是从13个钟拿走5个。在这样的比划中,学生将总数和部分数间的关系理得直观形象,明明白白。

通过这样的手势,将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将内在思维外显,充分感知着数量关系,表达自己的想法,整理着自己的思维活动。

对于形象思维占主体的小学生而言,只有通过摆、画、做,把说不清的理,看不清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充分展示数量之间关系,让思考变得有操作性,学生才能信服,才能真正打开思维的大门,理解数量关系。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亚萍.数量关系运用的结构教学探索[J].小学数学教师,2012,(12):3-5.

猜你喜欢
梨子画图香蕉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快手香蕉饼
瓶里有香蕉
香蕉
梨子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画图找答案
分梨子
找规律画梨子
梨子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