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2019-09-10 16:55王丽颖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传统课堂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分课堂

【摘要】:本文首先对当代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中对对分课堂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当堂对分课堂和隔堂对分课堂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通过教学实践的对比分析标明采用对分课堂进行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传统课堂 对分课堂 教学效果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针对全校各个专业的所有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开始介绍在计算机领域相关的事件和人物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到讲解二进制、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知识,然后结合思科网校课程,让学生能够广泛接触先进成果与技术,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融入社会生产实践中去【1】。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与上机练习MS Office 2010办公系列软件,掌握word排版的各项技术、复杂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及制作专业演示文稿的技术;另一方面,注重在上课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进行培养,有了这个思维,在以后思考问题会很有思路,更有效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以突出“应用”和强化“能力”为目标,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知识进行问题求解的思维能力。

用传统教法进行本课程教授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很难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教学课堂中发现,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传统教法(讲授法)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整堂课被动聆听接受,教师授课事无巨细,大量讲解,浪费时间。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满足高校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以及应对现在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堂中显现出的问题,需要对课堂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改变创新,寻求更好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对分课堂恰好可以改善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实验。

二对分课堂的研究

在过去使用到的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是讲授法,讲授法传授知识高效,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在过去100年里,世界上最成功的教改是合作学习,核心是讨论法,此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但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不强,效率不高【2】。由于课堂时间是学生和老师最宝贵的资源,针对传统课堂存在的一些缺陷,复旦大学在2014年第一次将“对分课堂”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其关键在于将上课时间对分,教师讲授一半的时间,接下来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将学生讨论的过程作为课堂重点,在课堂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此种教学模式将讲授和讨论式课堂相融合,在高校的教学中属于一种新颖的模式【3】。在复旦大学实验成功后,其在全国各级课堂教学中都展开了实用。

在之前的教学课堂中,要求学生做讨论的时候,做的讨论方式学生不愿意也不会讨论,讨论效果不好,白白消耗时间,完不成任务进度,造成学生成绩下滑。运用了对分课堂后,重点放在了学生内化,教师讲完重难点后,学生自己去反思去思考,去总结,内化后再进行讨论,这样就提高了讨论的效率,在这个讨论阶段加入“我会了,你会吗”小环节,已经自己清楚问题的同学,可以提问同一个小组其他同学,由提问同学去传递知识。加入“帮帮我”的环节,对基础差一些,对课堂内容疑问较多的同学设置的,针对不会的问题再小组讨论时候提出来,同组同学对其进行帮助解答,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也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让同学们不再是不懂就不懂,不会也不问,而是将哪里不懂哪里不会表达出来,回到课堂上跟同伴探讨,验证,修正自己的看法,最后提炼问题,让老师进行解答,此种方式有利于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输出,同时也得到有效地反馈,学会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对分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整个对分课堂中,第一,教师讲解重难点,做到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第二,学生独立思考,个人对知识点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发现不会的问题并记录问题。第三,小组化,小组讨论自主解决低层次问题,提炼难问题。第四,学生将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难题反馈给老师,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问题,做终极总结。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第五章5.2中数据的简单计算与统计应用当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讲解数据引用方式的理论知识,介绍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概念,举例引用方式,接下来学生独自吸收知识,完成书本实验内容,充分理解两种引用方式,然后四人一组讨论,并改变题目中的问法和解题方式,将知识融会贯通,少部分对混合引用不理解,最后教师抽查几名学生做出公式,每组同学提出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对不理解的混合引用进行详细讲解。在此次课堂学生讨论很活跃,枯燥难理解的公式讲解也变得有趣课堂效果好。具体课堂分配时间:老师讲解45分钟,学生独学15分钟,小组讨论15分钟,师生对话15分钟。

四 隔堂对分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隔堂对分课堂【4】中,每周两节课,连续三周学习a b c三部分内容如图一安排课程:

隔堂对分课堂中,时间分配可参考小组讨论(上次课内容)30分钟,师生对话15分钟,教师讲授(新内容)45分钟下课,学生独学(课后作业)完成。

在当堂对分中学生的独学与做作业时课堂上完成,而隔堂对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学与做作业是课后发生。教师可按自己上课的内容进度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可以利用免费易用的对分易教学平台帮助教学【5】。

五小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对分课堂的应用,采用了同一年级同一个专业的两个班进行成绩对比,A班级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授课,B班级用的是对分课堂授课,期末考试都是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CCT的考试,B班的过级率93%明显高于A班的过级率84%。对分课堂在期末复习考试模拟题的时候展现出的优势很大,学生自主模拟后会进行的独学思考和提炼问题,然后课堂跟同学讨论解决,互相解答,不会得再反映给老师答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大家经过对分课堂的学习对知识点记忆更牢,备战考试也更加充分自信。经过课堂的实验检验证明:对分课堂模式簡明易用,见效快,普适性强,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日常化教学中均可进行实践。对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带来了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得学生们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荻,周海芳,周丽涛,宁伟勋,杨欢.基于MOOC平台打造大学计算机基础国家在线精品课程[J].计算机教育,2019(04):53-55+60.

【2】于欢. 基于MOOC混合学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4】张学新. 对分课堂成就新型高效课堂[N]. 中国教师报,2019-04-24(005).

【5】刘绍乾,钱频,王曼娟,王一凡,卢红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成功因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46-48.

注释:

[1]吴荻,周海芳,周丽涛,宁伟勋,杨欢.基于MOOC平台打造大学计算机基础国家在线精品课程[J].计算机教育,2019(04):53-55+60.

[2]于欢. 基于MOOC混合学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4]张学新. 对分课堂成就新型高效课堂[N]. 中国教师报,2019-04-24(005).

[5]刘绍乾,钱频,王曼娟,王一凡,卢红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成功因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46-48.

作者简介:王丽颖(1991-),女,吉林扶余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云存储等

猜你喜欢
传统课堂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分课堂
网络互动课堂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策略研究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解读我校“五字高效课堂”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