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变文为图,提高教学质量

2019-09-10 07:22王文华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季风旧知大气

王文华

一.关于综合性强的教学难点—— 化繁为简

高中地理中对不少的地理原理、地理事物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阐述。采用二者结合,可以简明扼要地讲清这些知识的实质和因果关系,以突出重点,如讲大气运动一节时利用电脑小游戏──启发回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列出知识结构;分析推理,联系实际,发现矛盾(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我国东部实际风向不一致)──设疑探究,转入新课;运用Flash影片──模拟演示海陆风形成过程,提问──因果分析,使学生形成初步概念;运用课件──分步演示东亚、南亚地区季风的形成,掌握季风形成的另一原因──分步显示综合复杂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议论解释;运用空白表格──指导学生综合分析两种季风的风向、成因及特点──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概括,建立正确概念;运用录像──放映有关季风及其对人类影响錄像,然后用简单的(图一)来讲解归纳:由于海陆热容量的不同,引起冬夏季海陆气压系统的变化,从而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抓住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关键在于自己也会从图中分析出冬夏季风的风向变化及性质。同时,这样也把气压系统和气旋、反气旋联系起来了。

二、关于空间性强的教学难点 ——化难为易

高中地理重在讲“理”,这就必然涉及到许多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如空间地域分布特解决这些难点,采用二者的结合突破难点,效果非常明显。 讲晨昏线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时,这是比较抽象难懂的。首先,教师画出二至日的光照图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图进行分析讲解,这时学生已经明白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及厡因,但学生就是想象不出在空间怎样的移动,然后给学生放个Flash小动画观看所讲的过程,这时学生一下豁然开朗,发出了赞叹声。既形象生动,印象深刻,学生又能自己画图分析问题。

三、关于区域性强的教学难点——化文为图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习的重点。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往往成为学生不易掌握、记忆的难点。学生往往依赖于死记硬背,找不着规律,效果不佳。突破这一类教学难点的方法如下:讲东南亚时,运用空白世界地图投影,复习旧知,启发、设疑,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掌握东南亚不同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联系旧知,以图释文、学生归纳分析;运用电教媒体──出示实例图像──化抽象为具体,指导学生找出规律,改进记忆方法;然后让学生画出东南亚的轮廓,各国大体形状,再加进经纬网,标出首都的位置及主要的河流,分别注入那个大洋等。最后学生自己分析气候类型,农业、工业及存在的问题。边分析边把基础知识全都标在一个小小的手绘地图上。这样下来复杂区域地理变成一张图,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非常清晰、明了。注意利用多媒体提供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的同时,教师必须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画龙点睛的语言诱导,启发学生带疑思考,并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将视听得到的知觉形象和表象转化为概念,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四、关于理论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形象

高中地理教材中讲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中,有不少是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如果单用口头讲解,不但不易讲清,而且学生理解也很困难,而采用二者结合教学,化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描述,对学生形成具体、明确的地理概念,是极有帮助的。

如大气热状况过程用图二表示:

图中:A表示太阳辐射,C表示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表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用太阳辐射强度表示,D表示地面辐射,E表示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G表示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损失的热量。其中EG还可表示出大气的保温作用。这样太阳光热如何在大气、地面中传递这一抽象的演变过程就清楚地表达出来了,然后再用Flash课件进行分步动画演示。这样使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了,也可避免学生因离开课件显得很茫然而无从下手了。

因此多媒体教学与板图板画教学巧妙结合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清教材知识体系,建立空间概念,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季风旧知大气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大气光学现象
岁末
微趣图
户撒刀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万马奔腾
亚洲季风 原因、历史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