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2019-09-10 07:22邓珍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阅读教学

邓珍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做出整改。笔者尝试从“学导式”的教学模式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备课“备学生”、重视阅读理解的导向教学、加强朗读指导、渗透方法教学而非内容教学等方面入手,以优化课堂、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模式;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这对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下面笔者从“学导式”的教学模式谈谈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抓好备课中“备”学生的环节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味从文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高效的课堂教学更无从谈起。

如: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左公柳》是一篇讲述清朝爱国将领左宗棠爱国事迹的文章。文章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的故事,表现他的满腔爱国热忱。文章篇幅较长,所讲述的内容对于阅历尚浅的五年级学生来说难于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快速走进文本,开课伊始,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总括左宗棠爱国事迹的过渡句来梳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为了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中还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研究和设计好自学提纲。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还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学习《左公柳》课文时,对理解左宗棠收复、建设新疆的意义及艰难有难度,所以,笔者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教学,为学生设计了以下自学提纲:

1. 自由朗读课文6-13自然段,想一想:左宗棠的哪些爱国言行让你深受感动?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 课文为什么用“左公柳”命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左宗棠的爱国言行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品读,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學习情境,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在“读——品——悟”中读懂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体会写作写法,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

二、调动课堂中学生“学”的积极性

“学导式”教学法,要求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教学过程认识活动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索,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让学生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

(一)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

如果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就会极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要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并且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明白教师要求他们做什么和要求他们怎么做,这样,有了教师的明确指引,学生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划分学习小组。笔者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一般3~6人,最多不超过6人,由一名学习成绩好、负责任的学生担任组长,划分学习小组时要统筹兼顾:每个小组之间学生的学习总体成绩要接近,不能相差悬殊,这样才有可比性。同时要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

“学导式”中的“导”是关键,也就是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疑难点等都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

(一)重视阅读理解的指导

在“学导式”教学法中,学生好比是舞台上的演员,需要教师当导演。但是,导演再好也不能代替演员去创造角色。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在教授《老人与海鸥》这一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的感情,笔者先引导学生抓住老人喂海鸥时细心的动作和深情交谈的语句,体会老人对海鸥如父母对儿女般无私的关爱。然后引入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买饼干步行到海边喂海鸥的感人故事,补充课外资料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重点,为品读海鸥为老人守灵送别的段落奠定感情基础。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象海鸥为老人守灵的感人一幕,再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纷纷落地,排成两行,肃立不动”等重点词语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实行“学导式”教学法,凡是学生读了教本可以独立领悟,教师就不需要再去重复讲解,这反而可以由学生自己复述或谈感受,对于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则应给予梳理、补充、点拨、解疑,这时,教师的“导”就在解惑答疑的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加强朗读的指导

阅读教学要求“以读为本”,重视读的实践过程。所以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抓关键词品读、对比中读、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朗读,同时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如:教授六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朗读文中重复出现了两次的句子“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我”好好活?然后找出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母亲要“我”好好活下去的无私、伟大的母爱。

精讲、点拨环节笔者先出示两个不同的句子,让学生比较哪个句子写得好: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2)这时,母亲就走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看着我。

分角色朗读后,笔者引导学生体会“躲”“偷偷”“悄悄”等动作描写所表现的细腻入微的母爱,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研读技法的指导,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各个环节设置不同形式的朗读,教师在学生朗读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读法点拨,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字、词、句。这样的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预设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以朗读带思考,以思考促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渗透学法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用课文教学生学阅读,学写作。”教材、课文虽然只是“例子”,但它确实是一座“宝矿”,教师只要用心挖掘,就能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涌现出来。所以教师应好好利用教材,渗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如:《左公柳》一文中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是一篇很好的写作范文。笔者在学生学习完最后一段后马上对学生提问:“左公柳”仅仅是指柳树吗?引导回答后,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是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文章既是写树,更是写人,从树到人,看似写树,实为写人。这就是作者借物抒情写作方法的巧妙应用。

(四)做好广泛阅读、大阅读的引导

课堂上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单纯地“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载体,引领学生展开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激发、生命与生命的彼此交流。

如:學习完《秋天的怀念》一课描写母子情深的文章,笔者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母爱或思念母亲的文章、诗歌,引导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抓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去揣摩和感悟人物情感,并以《写给母亲》《后母的三巴掌》为例带领学生读中感悟,在品读细节描写的基础上领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阅读的乐趣,达到品味阅读的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教得好不如学得好,会教不如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找到方法主动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表达、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