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关于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思考

2019-09-10 01:52王东东扶桑葛晓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学研究

王东东 扶桑 葛晓莉

摘要:《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学生给出正确指导,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快速适应工作需求.“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也具备实践教学素质,恰好能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多年银行从业经验认为,想要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金融热点问题;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双师型”教师优势,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双师型;教学研究;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7-0166-03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高等院校金融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帮助有志于从事商业银行业经营和管理的学生了解当今银行业的主要经营业务.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银行业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以后从事银行类的工作很有帮助.但是,银行工作必须从基层开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熟知银行经营业务以及银行管理工作,笔者有过三年银行工作经验,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双师型”教师能够在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实践经验的传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更快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缩短工作的适应磨合时间,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1 课程特点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是在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与专业基础课程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学科交叉性强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是在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等基础课程之上开设的,其课程内容多有交叉.如在商业银行职能中信用创造职能在西方经济学中有详细讲解;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在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课程中有已经学习;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种类在金融学及投资学里也有涉及.对于这些重复性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复习的内容交由学生去回忆、去思考、去回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2 内容丰富[1]

该课程一共分为五大部分,包括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管理、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又包括资本和负责管理,资产业务中又包括现金资产管理、各种贷款管理以及中间业务、国际银行业务、电子业务管理等,内容非常丰富,而一学期的理论课时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对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这些核心理论要详细讲解.

1.3 实用性强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这门课来源于商业银行实际运营与管理,是对商业银行实际工作的总结进而上升到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理论讲解的过程加入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流程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之后对银行的各种业务都有所了解,因为学生以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少不了跟银行打交道,相信学习了这门课以后去銀行办业务时会少很多疑虑,也会更加体谅银行员工.如果学生从事了银行以及相关的金融行业,这门课的学习可以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降低犯错率.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已经很久,但是在教教材的编制、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1 教材理论更新较慢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但是教材由于从编写到出版时间较长,普遍存在理论、数据更新不及时的现象[3],很多数据还停留在2012年.另外,商业银行的业务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而教材却没有及时跟进,比如现在很多教材中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还仅仅包括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而实际上商业银行的很多业务都已经转移到电子渠道,如个人开户、修改手机号码、打印银行流水、外币买卖等以前必须到柜台办理的业务都可以通过电子银行办理.

2.2 理论教学过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教材仍以理论介绍为主,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以理论教学为主[2],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无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的商业银行业务和相关理论是以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为例,如存款业务中存款的种类和定价、贷款业务中贷款的种类和定价都是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为例,这对于学生未来在国内适应银行工作很不利,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入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的讲解.

2.3 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够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这门课实用性非常强,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有志于从事银行业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是由于高校教师大多数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对银行的性质、银行工作的性质无法深刻理解,只能依然理论教学的方法,无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给出合理解释和指导意见,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很大制约.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实验课,但是没有实践基础的实验课内容也较为空洞,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3 “双师型”教师关于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鉴于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课程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银行业的工作,这门课程需要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金融热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数据过于老旧,没有参考意义,如各大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存款构成、信贷资产构成等,数据仍停留在2012年甚至更加久远,对学生了解商业银行很不利,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更新数据,最好是由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数据,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数据的搜集整理能力是高校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日常的锻炼可以为学生以后写论文做准备.

另外,教师应随时关注金融热点问题,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思考探讨,比如国内首家“无人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出现,所有业务均可由客户自助通过智能服务机器办理,大堂经理由智能服务机器人充当,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用自然语言与客户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可以了解到客户的各种需求,还可以引导客户到相应的服务区域办理所需业务.通过这一事件,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商业银行会不会变成无人银行等问题.再如客户开通“云闪付”后卡被盗刷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银联的“云闪付”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等作对比分析,讨论电子银行的风险问题、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否代替银行的支付功能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 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2.1 适当引入案例分析

枯燥的理论灌输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适当引入案例并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教学案例如表1.

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分析,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对比教师单方面的理论讲解,学生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记忆也更加深刻,还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用专业思维去理解,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

3.2.2 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国内教材多是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为例讲解银行业务与管理,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各项业务以外,还要让学生自己去银行考察、认识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有哪些,思考我国商业银行与课本上介绍的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的不同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设定情景,由学生来完成.要完成情景模拟,学生必须亲自去银行办理相关业务[4],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体会银行工作流程,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具体情景设置可以如表2.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会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让学生去银行办理开户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会跟银行的大堂经理、柜员打交道,从这个业务办理过程可以了解到这两个职位的工作流程;还可以让学生去银行咨询理财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到银行的大堂经理、理财经理,在咨询过程中理解商业银行的金融咨询服务;再如,讲解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时,让学生去银行调查一下,现在有哪些业务可以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有哪些最新的业务等.对于跟生活紧密相关的业务,如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可以交给学生去调查、整理并汇报,比如让学生整理汇报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还款方式的区别、优缺点的对比,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还款方式给银行带来的影响,也为以后学生贷款买房提供了选择依据,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3 发挥“双师型”教师优势,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3.3.1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5]

职业素养对于银行业的员工来说非常重要,比如职业道德,商业银行的工作都在跟“钱”打交道,职工会面临各种诱惑,如果职业道德修养不够,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在课堂上就应该向学生灌输“银行的每一分钱都不是自己的,绝对不能动”的思想.要通过在银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学生诠释,在金融行业,人是重要的,制度更重要,工作中所有的行为都应该按照规章制度行事,银行里的所有规章制度一方面是在约束员工,另一方面也是在保护员工.另外,“信用”也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老师要向学生讲解信用的重要性,讲解失信的后果,特别是有助学贷款的同学,毕业后按时偿还贷款,珍惜自己的信用.

3.3.2 教学生提前了解银行职位

在讲解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的时候,结合工作经历向学生介绍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以及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此外,结合工作经验向学生介绍课本上没有的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比如柜员、理财经理、客户经理、副主任、主任等职位各自的工作分工,日常的工作内容等,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择业参考.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可以让学生分组演练,选择自己喜欢的银行职位,演示银行一天的运营.学生在准备期间就会主动去银行调查、了解银行的运营情况.这样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总结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一门内容丰富且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本身如果缺少实践经验,在课程的讲授中也就只能空谈理论,而金融专业的本科学生更关心的现实中商业银行如何实施经营和管理活动,以及大商业银行需要招聘具备何种素质的毕业生.因此,有过银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理论结合实践,向学生传递最实用,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能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更快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缩短工作的适应磨合时间,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潘金霞.基于实践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3):85-88.

〔2〕何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30-231.

〔3〕陈晓静,闫玉欣,孟勇,郑迎飞.商業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的优化[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7(4):6-1.

〔4〕王维鸿.项目教学法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11):110.

〔5〕于蓓.“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5):235-236.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