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019-09-10 03:33李修光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思维

李修光

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合理而巧妙的发问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及提问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提问是指教师运用提出问题及针对学生的问答所做出的反应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的教学技能。

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精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时机来进行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思维的有效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学的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新课程的推广,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话题。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能力,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对数学素养的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巧妙地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一:在教授完勾股定理的内容以后,我出示相关的应用题:

一题三问,引起学生们分析讨论,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们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结果,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已学的内容,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开拓发展学生们的思维。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教师要学会善问、巧问,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才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已知关于x的方程3kx+12x+2=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题目一出示,很多学生的做法都是认为它是一元二次方程,既考虑二次项系数3k不等于0,又考虑判别式大于等于0,求出k的取值范圍为k小于等于6,并且k不等于0.

老师提问,这个方程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它有可能成为一元一次方程吗?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唤起学生们的求知兴趣。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了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克服思维定势,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这道题由于k的取值不确定,故应考虑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两种情况,也就是要求学生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就某一方面考虑做题,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k的取值范围为k小于等于6。

案例三:在学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引出例题,解方程:(x+3)(x-1)=2(x-1)

解:方程两边同时除以(x-1),得x+3=2,所以 x=-1.

教师提问,这个方程的解法对吗?你有其他的解法吗?如果你认为有错误,那么又错在哪?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同学们纷纷发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细心的同学发现了问题,就是方程还有另外一个根x=1.导致错误的原因,在解方程的第一步,方程两边不能同时除以(x-1),这样做就是保证了x-1不等于0,但它是可能等于0的,推出x=1。所以课堂上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错误做法的例题旨在增加学生们的印象,以后类似错误尽量避免!

总之,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提问仍不失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也只有不断的摸索和探讨,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思维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